陝西一個8歲的小女孩,吃了一袋泡椒鳳爪後說頭暈想吐,大人把孩子送去醫院,沒想到孩子救治無效身亡。
家人懷疑孩子的死與“鳳爪”有關,但沒想到屍檢報告出來後,結果讓人震驚不已,罪魁禍首竟是因為媽媽的一個習慣性動作——打孩子後腦勺。

原來當天媽媽在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女兒做錯了很多地方,一時生氣就朝女兒的後腦勺扇了過去。
有誰能想到這最常見的一巴掌,女兒就因顱内挫裂傷,再也救不回來了。
前一秒還在你面前活蹦亂跳的孩子,轉眼間便與你陰陽兩隔,這心得有多痛啊。
然而,像她這樣的家長還有很多。
兒子在學校不聽話,父親狠揍孩子的屁股,孩子最後氣絕身亡
▼
來源:新京報
因調皮不聽話,6歲女童被父親用衣架和皮帶活活打死。
一名父親在打遊戲,小兒子讓他陪自己玩。本想打完遊戲,陪兒子玩兒,可5歲的小孩子,哪裡會懂得,便一直在“搗亂”,心急的他随手打了孩子後腦勺一巴掌,導緻孩子不治身亡。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年的一份報告稱:全世界有多達80%的父母都打過孩子,更有一部分父母壓根沒把打孩子這件事當回事。
有記者随訪過17位80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年齡段從嬰幼兒涵蓋到國小國中,這些家長幾乎都曾或多或少打過孩子,打孩子的工具和原因也各不相同。
有一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另一部分家長雖然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但到了氣頭上,依然會控制不住自己,有時候孩子皮起來,還會爸媽男女混合雙打。
通常一頓打之後,孩子立馬服服貼貼,家長們就越來越認為:沒有什麼是打一頓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打兩頓!
雖然在很多家長眼裡看來:打孩子,不過是一件小事,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罷了,但事實上,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緻命的!
孩子這幾個部位,再氣也别打!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說:我都是成年人了,難道還不知道分輕重?不會把孩子打死的。
可事實是,那些你以為不會打出問題的部位,其實比你想象的脆弱!
後腦勺
人體的呼吸中樞就在後腦勺的部位,如果經常敲打,可能會引發呼吸衰竭的并發症。
孩子年齡越小,頭部功能分化越不成熟,連大力搖晃都會引發搖晃嬰兒綜合征,出現腦出血、智力低下,甚至是死亡,更不用說用力拍打了。
屁股
恐怕很多家長認為“屁股肉多,而且打不壞”,實際卻相反,小孩的屁股打不得。
屁股四周布滿了各種的神經和關節,而且連着腰。如果一時手誤,很容易傷到孩子的腰部神經,嚴重起來可緻使癱瘓。
手背
人的手背中有各種血管和經絡,家長如果沒掌握好力度,可能會把孩子“打壞”。古代私塾學生犯了錯,先生拿戒尺懲戒時,都是打孩子多少手闆,疼的都是手心,從不打手背。
拉拽頭發
輕則損傷孩子頭皮導緻脫發,重則引起皮膚化膿或感染。
太陽穴
專家說過:“太陽穴的眶内壁是比較薄的,在震蕩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骨折,骨折對視神經發育是不利的。我們臨床上就發現過,一巴掌打失明的情況。”
耳朵
打耳光,可能造成孩子鼓膜穿孔,經常這樣打或者下手過重,孩子的聽力發育勢必會受到影響。
擰耳朵,不但會導緻孩子外耳廓拉傷,造成耳朵短暫充血、腫痛、耳軟骨損傷,引發耳廓軟骨膜炎,還會增加寶寶患耳廓假性囊腫的幾率。
後背
不管是幼兒還是兒童,脊椎還在發育中,而包裹着髒器,如果家長用力拍打孩子的後背,容易造成脊椎受損。嚴重時會出現骨折、癱瘓的情況。
看完這些,你還打得下手嗎?
體罰影響孩子心理
除了一些身體上的損傷,孩子還會因為大人的體罰而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模仿暴力
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家長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的“錯誤”,他在跟别人交往時,也會因對方不如他的意,用暴力恃強淩弱。
影響智力
長期受到暴力教育的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不愛說話,也沒辦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智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影響親子關系
用武力來教育孩子,你會發現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變得不願意和你說話,不願意在家裡分享學校裡的事情,出現什麼問題,也不會找父母商量。
性格自卑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以後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不管父母的話對不對,他都隻會乖乖服從。在這種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應該怎麼“懲罰”孩子
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父母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那麼不妨采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
1.批評教育
孩子犯了錯,父母可以批評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了,要怎麼改正。
因為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很懂一些事情或是一些規矩,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讓孩子明白是什麼是正确的,什麼是錯誤的。
2.進行冷處理
家長們可以對孩子進行一個冷處理。
例如,讓孩子獨自回自己房間“悔過”,給他們一點時間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不是急着跟孩子理論,換位思考,小時候我們哪次和父母吵架之後不後悔、覺得各種自責?
3.讓孩子承擔後果
比如,孩子淘氣把玩具摔壞了,家長不要說教和購買新玩具,讓孩子意識到玩具摔壞了就沒得玩了。
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4.适當“懲罰”
如果孩子犯了一些小錯,家長可以不過度追究孩子的責任,而是給與一些小懲罰。
比如,讓孩子掃地、擦桌椅、清洗碗盤、歸納玩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以訓練他的自理能力。
以上4種懲罰方式,可以讓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畢竟,我們還是要民主的嘛。
總之,别讓一時失手,成為終生遺憾。懲罰孩子是一門學問,一味用強硬态度以及暴力的懲罰方法反而适得其反。
下次孩子犯錯不聽話時,你就在心裡默念三遍:
随我,随我,随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