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說到閃擊戰,是德國二戰時期的戰術。希特勒率領他的德軍,利用閃擊戰打遍歐洲無敵手。其實,在中國也有這麼一種閃擊戰。運用的比德軍還早幾年,堪稱“破産版”閃電戰,還發明了“土制”裝甲車。就是号稱“七路半”的傅作義将軍。這個稱呼是咋來的呢?他的閃電戰是怎麼打的呢?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上司的正面戰場,雖然大量的消耗了日軍,卻也是“傷敵一千,自損五萬”。國民黨部隊,主要就是在陣地戰上與日軍死磕,國民黨的遊擊隊戰績很小。光是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大量中國精銳部隊就這麼死在了日軍的炮火之下。相比于在蔣介石的指揮棒下作戰,傅作義就相對自由多了。晉綏軍本身就是地方軍,蔣介石就管的少。在晉綏軍裡,傅作義又不是閻錫山的嫡系,他也是被“發配”到綏遠和晉北作戰。雖然是後娘養的,但是卻讓傅作義的軍事能力發揮到極緻。那為啥傅作義被稱為“七路半”呢?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傅作義将軍跟其他國民黨部隊不同,他充分發揮群衆力量。深刻認識到群衆力量的重要性。連他的政治部主任閻友文,實際上都是一名共産黨。是以,潛移默化下,傅作義更傾向于共産主義。除了思想和政治外,打仗也很像我黨的八路軍。不跟日軍硬碰硬,專從日軍的後面捅刀子,還經常打打遊擊戰。正是如此,才被稱為“七路半”。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傅作義打仗,除了經常在日軍背後捅刀,還以自創“閃擊戰”著稱。德軍的閃擊戰是擊垮敵軍的空中力量,然後利用裝甲群大膽穿插,步兵分割包圍,逐個擊破。傅作義受裝備所限,裝甲車是沒有了,但是汽車還是有的。他要求警衛營營長王樂珍集中了全軍的車輛,對汽車進行改裝。在汽車上加裝鋼闆,配上輕重機槍,這個“土制”裝甲車就有了。雖然土了點,但是應付國内戰場,還算足夠。在百靈廟,閃擊戰就起了大作用。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1936年,由于日軍對綏遠侵略日益猖獗,傅作義當即決定打擊日寇,提振抗日士氣。日軍在百靈廟有一個據點,就在綏遠的邊界上。日軍以百靈廟為基地,不停騷擾綏遠省。傅作義,為了讓日軍消停點,就把打擊目标定在了百靈廟。

傅作義号稱“七路半”将軍,發明中國閃擊戰,自創國産裝甲車

1936年11月20日,傅作義派騎兵二師師長孫長勝以及211旅長孫蘭峰“閃擊”百靈廟。這一戰打的日軍措手不及。雖然日軍以及百靈廟駐紮的僞軍憑借手裡的精良裝備給傅作義的部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是經過三晝夜的激戰,利用傅作義自己“研制”的裝甲車,突入了百靈廟内。傅作義此戰殲滅了百靈廟日軍以及僞軍一千多人,繳獲炮3門、重機槍5挺、步槍400餘枝。大大提升了抗日熱情,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