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死,在蜀漢曆史上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這帶來了蜀漢内部官員體系的重大調整。原本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隻有丞相,沒有大将軍。在諸葛亮死後,劉禅才封了蔣琬作為大将軍,但從此以後直到蜀漢滅亡,劉禅就再也沒有設立過丞相的職位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首先來看大将軍這一職位。在三國時期,大将軍相當于兵馬大元帥,是總管軍事部門的。而劉備稱帝的時候,最有資格出任大将軍的關羽已經去世了。關羽死後蜀漢軍中再無有能力就任大将軍的将領,這在劉備成為漢中王冊封五虎上将的時候就能看出來,當時劉備冊封了前後左右四方将軍,關羽是前将軍,地位最高。
關羽的死,可以說是蜀漢不設立大将軍的一個關鍵原因。再加上劉備和諸葛亮本身就是軍事指揮,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大将軍對蜀漢來說其實影響不大,如果非要從剩下的四位虎将裡挑一個當大将軍,估計還會引發不必要的沖突。
而丞相的職位,在諸葛亮死後就不再設立,其實和關羽的原因一樣。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後,一手抓起蜀漢的政務和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諸葛亮是劉禅的亞父,無論從地位還是輩分上來說,隻有諸葛亮可以出任丞相,總管蜀漢的軍政大權。而諸葛亮作為丞相的已經成為了一個典範,一旦再設立其他人為丞相,那此人是不是也要軍政民政一把抓呢?很顯然蜀漢沒有這樣的人物。而且劉禅也并非是真的傻,丞相的位置對自己是一個極大的制約,他絕不會再自己給自己上枷鎖了。
是以諸葛亮死後,蜀漢的體制從丞相總攬,變成了大司馬和大将軍拆分管理,一個管朝政,一個管軍政,雙方互相制約。也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蜀漢才在諸葛亮死後,又平穩度過了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