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并不完全是歌舞升平的朝代,戰火紛紛、動蕩不安的年代也不少,但世人往往對大一統的和平朝代比較熟悉,像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曆史事件,讓不少人感到陌生。然而,同為亂世的三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時代,即使沒讀過史書的人,也能說出很多三國時期人物,比如曹操、諸葛亮以及武聖關羽等。

三國之是以被後人熟知,除了人才輩出的原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功不可沒,他的代表作《三國演義》,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适合不同年齡階段人群。演義終歸是演義,雖然寫作手法高超,對人物和事件描寫生動形象,但與正史記載還是有些出入,可謂七分真三分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演義中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犀利,義字當頭的關羽,奸詐無比的曹操,紮心仁厚的劉備,有勇有謀的張子龍,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令人難忘的故事。另外,智謀過人的諸葛亮,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千百年來鮮有人出其右,堪稱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不在江湖上千年,江湖依舊有他的傳說,其魅力可見一斑。

或許羅貫中也是諸葛亮的鐵杆粉絲,文筆之下,處處展現對諸葛亮的崇拜,為此不惜無中生有,把原本曆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或者别人的成就,歸為諸葛亮的手筆。比如赤壁之戰,主角應該是大都督周瑜,空城計和八陣圖,是羅老先生杜撰的。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作為正義的化身,諸葛亮執法甚嚴,無論何人違背軍令,絕不會心慈手軟,最著名的莫過于揮淚斬馬谡之典故。馬谡因給予立功,把諸葛亮的再三叮囑抛之腦後,不聽副将王平勸告,擅自行動,結果街亭落入敵手。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夷陵之戰慘敗,蜀國受到極大打擊,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病逝,諸葛亮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擔。經過短短幾年休養生息,蜀國實力大增,是時候與曹魏算賬了,于是請求揮師北伐。求情隻是走個流程,劉禅立馬答應,蜀軍浩浩蕩蕩出發,諸葛亮制定戰略部署,點兵點将,把最重要的關隘,交由愛将馬谡鎮守。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在此之前,馬谡沒有過帶兵打仗的經曆,缺乏實戰經驗,隻不過喜歡談論兵法,深得諸葛亮器重。劉備活着的時候,對馬谡就有看法,擔心他紙上談兵,死前提醒諸葛亮:“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是,對于劉備的擔憂,諸葛亮并未在心上,反而認為馬谡值得培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向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在重用馬谡這件事情上栽了跟頭。當蜀軍形勢一片大好時,戰略要地街亭失守,為把損失降到最低,諸葛亮隻能下令退軍,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篑。按照演義裡的說法,雖然諸葛亮不忍心殺掉馬谡,但不殺他不足以服衆,最後揮淚斬了他。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翻閱史書,筆者也找到類似的記載,《三國志·諸葛亮傳》

:“谡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中,戮谡以謝衆。”

如此就能證明馬谡被問斬了嗎?凡事講究證據,不可過于草率。《三國志·向朗傳》記載:“谡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上面這句話不難了解,馬谡失街亭後,果斷畏罪潛逃,向朗作為丞相長史,竟然知情不報,諸葛亮怪罪于向朗,直接将他罷免。也許你沒聽過向朗的名字,但他的侄子向寵不簡單,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

:“将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論舉寵為督。”

馬谡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别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而在《三國志·馬良傳》中,又有“

谡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的記載,意思是說,馬谡死在獄中,并非被當衆斬首。衆所衆知,《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理應非常嚴謹,但為何對馬谡的結局的說法互相沖突呢?第一種是被諸葛亮處死,第二種是畏罪潛逃,第三種是死于獄中。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