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大家好,我是忒咪媽媽~

學校,本該是孩子快樂成長、汲取知識的快樂海洋,但校園裡,除了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和遊戲打鬧的歡聲笑語之外,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摩擦。

而這種摩擦,并不是單一的偶然事件,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校園欺淩事件,時有發生。

根據一項校園霸淩調查顯示:在36000名調查者中,有50%以上的人,都遭遇到校園欺淩事件。

而這些受害者,多少會因為自己被欺負的事情,而對自身産生莫大的影響,有的會忍心吞聲,性格自卑、怯懦,有的會選擇退學,逃避校園生活,更甚者,會做出極端行為。

是以,随着校園霸淩事件的頻繁出現,讓不少家長都為此表示擔心,也撕開了校園這個本該天真單純的成長世界的陰暗角落,讓更多曾經被欺負過的孩子,開始直視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01.孩子被欺負後的真實狀态

談到這個話題,我想聊聊自己的故事。

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村子裡的國小被取消,無奈隻能多走四五裡路去鎮子上的國小上學。

後來,父母都比較忙,無暇顧及到我,是以最後隻能選擇開啟住宿生活,而我的噩夢也随之而來。

在這裡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各位家長,所謂的“你不欺負别人,别人就不會欺負你”這句話是天大的謊言和錯誤。

因為,别人想要欺負你,根本不需要找什麼理由。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我那時候學習比較好,然後班級裡的幾個女生就經常找我麻煩,最可怕的是,他們欺負人的方法層出不窮。

比如,會站在我的床上胡亂踩踏,會把我洗漱的毛巾,用來擦腳,會聯合其他同學排擠我,會跟其他同學造謠我,甚至還會故意在我床上上廁所……

父母會覺得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這些情況,怎麼會是孩子做的呢?

但大家可能都看過“隐秘的角落”這部電視劇,原著小說裡有句話,我覺得說得特别有道理:

在成年人眼裡,小孩子永遠是簡單的,即便小孩會撒謊,那謊言也是能馬上戳穿的,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詭計多端,哪怕他們自己也曾當過小孩。

當這些事發生的時候,其實我自己是茫然失措的。

一方面,如果我把這些告訴父母和老師,我的自尊心會受到強烈的打擊。

另一方面,我面對那些欺負我的女孩子們,一點還手之力也沒有,隻能被動接受。

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就像是把自己吞沒了一樣。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在那一年時間裡,我幾乎經常會受到這樣的欺負,有時候隻能自己偷偷哭,然後就這樣過了一年,她們幾個女孩子,轉到了其他班級,也換了宿舍。

之後在我成長的漫長時光裡,這件事對我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我一度不敢說話,性格也很内向。

直到我成年以後,我才敢直視自己的内心,給我媽講了這個事情,才慢慢跟小時候的遭遇和解。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02.孩子被欺負,是打回去還是告訴父母

正因為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遭遇過這些事情,是以校園霸淩事件,才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現在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入校前,告訴孩子,有人欺負你,要麼打回去,要麼回來告訴父母或者老師。

但坦白說,這兩種方法,都不是上上之策,咱們分開聊聊。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第一,先告訴父母或者老師。

當孩子處于被欺淩的環境中的時候,是很難自主表達自己被欺負的事實的,除非你的親子依賴度很高很高,否則就很難直接表達。

原因有兩點。

其一,随着孩子的成長,自尊心會非常的強烈,是以這種在孩子眼裡“丢人”的事情,是不會直接跟父母或者老師吐露的。

其二,父母和老師,并不能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是以說,孩子就算告訴父母和老師了,那麼他們所能夠給孩子提供的解決方案,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這也就是說,為什麼一些霸淩事件,到最後愈演愈烈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應該告訴父母和老師,而是說這個方法,并非最大程度上,能夠解決孩子被欺負的問題。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第二,再聊聊打回去。

一些父母會鼓勵孩子打回去,所謂打回去的可操作性,在我看來很低很低。

首先,被欺負事實發生的時候,就代表着雙方具有不對等的實力差,是以這才會導緻事件的發生,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實力打回去,那就說明事情本身就不會發生。

其次,很多父母認為,隻要孩子能夠強硬一回,把他打怕了,那他下次就不敢欺負你了,老實說,學校的環境看起來跟社會脫離,但其實是跟社會緊密相連的。

是以,我們得斟酌孩子需要強硬到什麼地步?另外,我們還得考慮,孩子強硬之後會不會引起事件的再度發展?

是以說,無論是打回去還是告訴父母、老師,都不是孩子被欺負後,可以選擇的解決方案的上上策。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03.如何避免和處理孩子被欺負?

主要進入學校,孩子就必不可少要跟同學相處,那在這個小社會裡,就會發生沖突,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欺負的情況呢?

其實,從我自己的真實經曆去思考和着手,我覺得有兩點問題,值得父母去正視。

其一,孩子是否有強大的心理,去面對被欺淩的事情。

其二,孩子是否具有解決欺淩問題的應對方法。

當我們把這兩點問題,給孩子都教會了之後,其實孩子就不會被欺負了。

強大的心理來源于健全的認知,如果給孩子提前鋪設好這些,那麼孩子就算遇到突發狀況,也能夠有一個排解的通道。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人最怕的不是問題,而是壓根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不了,就容易在孩子心裡留下傷疤,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心理成長。

而内心的強大,以及對于欺淩事件的早有準備,是孩子妥善處理問題的根本所在。

是以,我覺得父母都需要提前教會孩子如何應對自己被欺負的情況,讓欺負自己的人,第一時間知道自己“不好惹”。

是以,我兩個孩子在進入國小前,我都給他們看過一套《學會大聲說“不”》的繪本,對于3—8歲的孩子來說,建立可能“被欺淩”之後該如何解決問題的認知,至關重要。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這套繪本當中,列舉了8個常見的校園霸淩事件,包括造謠、嘲笑、起綽号、搶奪、排擠、亂摸等,讓孩子通過繪本裡的故事,學會如何反抗,如何求助。

而通過看繪本,孩子就會建立類似事件的認知,讓孩子在遇到難題時,不用自己冥思苦想,也不會忍氣吞聲,而是跟随繪本裡的方法,及時做出反應,給出自己的應對方法,讓對方立刻停止傷害。

這套繪本共有8冊,包括了《我不喜歡被造謠》、《我不喜歡被排擠》、《我不喜歡被使喚》等等。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告父母?有個方法讓娃再無後顧之憂

現在,這8本書到手僅要49元,每本才6元,除了内容實用之外,我推薦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成年人無法時刻守護孩子,是以孩子應該具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知。

是以,我覺得家長都該給孩子買一套。

面對校園霸淩,我們能夠給孩子提供的不僅僅是擋在孩子身前的保護,而且還要有精神世界的強大,以及對于問題的自主解決方法。

隻有這樣,父母才能真正當好孩子的避風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