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張唐朝不同時期的地圖,越看越心酸,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太大!

意外在一本書中看到了唐朝不同時期的幾幅地圖,不得不感慨,唐朝前三位君主打天下打的那麼不容易,子孫後代們敗起家來一點都不含糊。

三張唐朝不同時期的地圖,越看越心酸,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太大!

公元619年,原本隻是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按耐不住想要分一杯天下的羹,率兵平定關中起義軍後進入長安,擁立隋炀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皇帝,次年,李淵一腳踢開小皇帝,自己登上皇位,國号為唐。此後十年的時間裡,李淵和李世民慢慢将各個割據政權消滅。

李世民、李治在位期間又逐漸滅掉了周邊的一些國家,如:突厥、高昌、百濟等國。唐朝的鐵血手腕也讓那些沒有被滅掉的國家紛紛主動奉唐帝國為宗主國,唐朝的版圖在唐高宗李治手中達到了極盛時期。

三張唐朝不同時期的地圖,越看越心酸,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太大!

然而,突厥的不複存在隻是很短的時間,高宗永淳元年,突厥人就反唐複國,後來竟然越來越大,兼并了不少地方,再次崛起成為唐朝的強敵。與此同時,唐帝國西方的大食也以蠶食的速度将吐火羅、河中各個小國吞并,唐朝西部邊界從鹹海移到了錫爾河中段。

唐朝皇帝的反應并不明顯,那個時候在位的已經是唐睿宗,這個比較軟弱的皇帝根本沒有想着把地圖變回原來的模樣,反而是給李唐王朝的覆滅奠定了基礎。景雲二年,唐睿宗下令在邊境設立四個節度使,到了他兒子唐玄宗在位期間,節度使已經有十個。這些地方大員,名義上是防禦突厥、吐藩等政權,實則手握一方軍政大權,忙着培植自己的勢力。

唐玄宗執政初期,名義上冊封了不少都督府、都護府,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對這些地方有通知權。不過,相對于吐蕃和突厥,這些地方比較溫和。開元二十九年,北方邊界不知道已經往南移動了多少公裡。如果不是甘州(今屬于甘肅省張掖市)傲然挺立,隴右道怕是已經孤懸于外了。

三張唐朝不同時期的地圖,越看越心酸,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太大!

天寶九年及此後數年時間裡,唐朝的雲南王在吐蕃的支援下數次打敗唐朝軍隊,把唐王朝在雲南的勢力全部趕了出去,雲南地區成了雲南王的領地,自成一國,這便是有名的南诏國。

隴右道終究還是沒有保住,安史之亂對唐朝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國内由數十個藩鎮控制,隴右道落入吐蕃手中。突厥雖然已經再一次消失,代替它的是回鹘。南诏國也趁着安史之亂的契機,知道唐王朝無暇南顧,果斷起兵搶奪地盤,進一步壯大,成為唐朝西南的一個大國。

仔細對比上圖和上上圖的朋友想必已經注意到,唐王朝的東北部也在變小。沒錯,唐玄宗死的那一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為國,後來渤海國的地盤越來越廣,有62個州,是海東盛國,不過由于是唐朝下令允許渤海成為一國,渤海一直視唐朝為宗主國,持續上貢。

三張唐朝不同時期的地圖,越看越心酸,安史之亂帶來的影響太大!

唐王朝的覆滅,始于唐睿宗設立節度使,終于節度使朱溫殺皇帝自立為王。這一切,似乎沒有周邊崛起勢力的參與,都是唐朝内部的自我分化瓦解,然而,唐王朝近一半的國土都是被周邊政權吃掉得!

參考資料:《新唐書》、《中國曆史地圖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