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4:對孩子說教無效,你可以試試啟發式提問

想象有一天,你即将高中畢業的女兒對你說,她打算在同學聚會時一醉方休,你會怎麼說?

家長習慣向孩子發出指令,而不是提問。

這兩種方式,給到孩子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作用。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4:對孩子說教無效,你可以試試啟發式提問

想象你回到小時候,你還是個孩子,你父母對你說:

趕快去刷牙。

還不去做作業,

不要和妹妹打架了。

調好鬧鐘,别又睡過頭。

你大家聽完之後,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呢?然後你會怎麼做?

我們再來聽聽下一組:

我們需要怎麼來保護我們的牙齒?

關于今天的作業,你是怎麼安排的?

你們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你有什麼辦法,能保證明早按時起床?

聽了之後,對比前面那一組,你們是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然後會怎麼做?

如果用啟發式問題,而不是要求和說教,能達到讓孩子更多地參與、更好地了解的效果,營造更具鼓勵性和尊重的氛圍。

通過啟發式問題,還能幫助孩子探讨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與把後果強加給孩子,有極大的不同。

書上有個很好的案例:

當女兒告訴我,她打算在一次聚會時一醉方休,我說:“跟我說說看,你為什麼想要那麼做?”

女兒說:“很多孩子才那麼做,而且看上去他們喝醉了都很開心。”

我克制住想要對她說教的沖動,問道:“你現在不喝酒,朋友怎麼看你的?"

女兒想想說:“他們總是說多麼佩服我,為我沒有這個習慣而驕傲。”

我接着說:“你認為你喝醉酒,他們會怎麼想,或者怎麼說?”

女兒思考下,說:“我敢肯定他們會感到失望。”

我接着說:“那你會怎麼想你自己呢?”

這個問題讓女兒更費思量,她停頓了一下,:“我大概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女兒随即又加了一句,“我想我不會那樣做了。”

這位家長用啟發式問題,幫助女兒探讨自己選擇所造成的後果,而是像大多數家長那樣,說教或強加一個懲罰性的後果。

想象有一天,你女兒對你說,她打算在聚會時一醉方休,你會怎麼說?

很可能是,“喝醉是什麼好事嗎?你朋友會對你失望,我們會對你失望透頂,自己事後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那你覺得你女兒會怎麼回複你?又會怎麼去做?

啟發式提問,能夠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問題,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對他們重要的是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而把後果強加給孩子,往往會導緻孩子的反叛和戒備心理,而不是探索式思考。

在使用啟發式提問時,要注意幾個使用原則:

1、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個人心緒煩躁,則不能提問。

此時,可以選擇“積極暫停”,隻有在雙方能保證理性的情況下,才适合使用“啟發式問題”來解決問題。

2、不要預設答案

使用啟發式問題,是為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是幫助孩子學會分析問題、探索解決方案。

是以,我們提問時,不要預設答案,不要把孩子往預設的結果裡引,不要想着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達到控制的目地。

3、你問的啟發式問題,要發自你的内心

對于對于這一點,我也沒太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我想可能是你的提問,要從你内心對孩子的關愛出發,而不是從你的頭腦對孩子行為的評判出發。

歡迎有不同了解的朋友,留言一起探讨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