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如今,“辱法”似乎已成了網絡流行文化之一,但實際上,懦弱并不是法國的傳統,而它的衰弱是從二戰開始的。這點咱們不必多做贅述,然而對這樣一個長期伫立在國際社會之巅,左右着歐洲乃至世界格局的超一流強國而言,最恥辱的絕非手握“最強陸軍”卻草草投降,而是二戰後的一番“迷之操作”。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1956年,時任法國總理的居伊·摩勒造訪英國,他在那兒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請求:法國願意同英國合并,尊稱英國女王為彼此共同的國家元首。這條消息無疑是重磅炸彈,先不提法國國民咋想,英國人首先被震得一時難以做出反應。聽到這兒,有朋友可能就要質疑了,這也太扯淡了吧?實際上,法國想要跟英國合并,這種請求聽起來很丢人,但它卻是真實發生過的,而且就當時的法國而言,此舉背後可謂是利益滿滿。咱們不妨從頭說起。

二戰中的法國以投降換取了所謂的“和平”,這使得法國很大程度上免遭戰争損毀。反觀英國、德國和蘇聯這些歐洲鄰居,戰後還得從一片焦墟上掙紮着爬起來,法國人看上去并不虧。然而,納粹統治之下的法國卻徹底淪為了“印鈔機”。當時,希特勒每天都要從法國掠走1億美元;二戰時法國一年的GDP也才390億美元,一年到頭,法國人民辛辛苦苦掙來的銀子都被德國人拿去供養戰争了。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不僅如此,規模龐大的德軍駐紮在法國,産生的各種費用都要由法國方面承擔。重要的是,即便德國給出了冠冕堂皇的承諾,根據《貢比涅停戰協定》,法國仍然被狠狠地宰了一刀: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大片地區全部由德國控制,而當地強大的法國陸海軍無條件解除武裝。由此可見,同當年威廉一世專門跑到凡爾賽宮鏡廳加冕一事如出一轍,希特勒提出的這一系列條件也是帶着極強的侮辱性的。然而有趣的是,即便是被玩弄到了這種程度,法國百姓似乎仍不怎麼反感這夥入侵者;相反,雙方相處得極其融洽。

咱們不妨舉個具體例子:有一天,一輛德軍軍車不知為啥當街翻了,事發在巴黎聖日耳曼大街,不少德軍士兵被壓在車下,動彈不得。周圍路過的法國人立刻急匆匆地跑來施以援手,大家奮力把車擡了起來,讓下面的德國兵幸免于難。而不少文獻中也提到,占領區内的德國官兵也的确比較“安分守己”,很少做出格的事情。有時候,在街頭巡邏的德軍官兵甚至還會跟法國人打招呼,這哪兒像戰争?諷刺的是,二戰結束後,後知後覺的法國人終于開始聲讨“入侵者”的暴行,不過他們把怒火全都發洩在了同德國軍官鬼混的年輕女子身上,仿佛是她們害得國家淪陷似的。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話說回來,雖然卑躬屈膝使得法國盡可能免遭戰火侵蝕,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尤其是這樣一個脊梁被打斷的民族,想要繼續維持拿破侖和黎塞留帶給法國的榮光,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二戰結束後,國際秩序面臨大洗牌,西方列強維持了數個世紀的霸權體系開始土崩瓦解,不說如何對付美國、蘇聯這些突然崛起的超級大國,列強們連在殖民地的統治都難以維系了。在這個過程中,法國過得尤其難受。

當時,法國國内經濟很不景氣,百姓生活水準下降;法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嚴重下滑,這又使得群眾對國家和政府的認同感降低。另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接連獨立,局勢動蕩不堪,紅色勢力也在全國各處蔓延,一時間,用“内憂外患”來形容法國的處境恐怕都不過分。然而正如咱們之前所說,德國對法國長達數年的盤剝與欺淩導緻這個國家嚴重透支,比起錢财的損失更可怕的,當屬法國人的民族精氣也大打折扣,再也無心以霸主的姿态來處理問題了。當下,氣息奄奄的法國人是在無力收拾這個爛攤子,于是,他們便想跟英國合并,把麻煩全都甩出去。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法國人顯然是樂觀地估計了形勢:首先,表面上看,英國跟法國面臨的困局差不多,也是“内憂外患”;其次,英國看上去比法國還慘,鑒于丘吉爾在戰争中後期對羅斯福的言聽計從,美英見的關系還被形容為“主人與狗”,這令英國政府困惱不已。重要的是,法國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兩國合并後,英國女王将成為共同的國家元首,若這樣考慮,英國相當于是吞掉了法國。曆史上,兩國為了霸權甯可打一場百年戰争,如今,霸業卻要以這種輕描淡寫的方式來實作,英國人豈能不心動?

事實上,當摩勒提出請求後,英國政府也曾緬懷激動地商讨過此事。不過,這件事對國際社會的沖擊實在是太大了,英國人也沒膽答應。後來,法國方面又自降身價,聲稱如果英國願意合并,那麼法國在英聯邦中的地位能達到澳洲、加拿大那樣的水準就行了。法國最終還是低估了英國人的心氣,高估了對方的膽量,最終,高傲的英國人拒絕了合并請求,摩勒此行便在尴尬的氣氛中結束了。

最丢臉的并非不戰而降:二戰後,法國曾殷切請求被英國合并

總的來說,除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外,法國算是二戰中受損最小的世界一流強國了。然而,這場戰争帶給法國肉眼不可見的災難卻不亞于那些“重災區”。諸如蘇聯、德國和中國,在經曆了如此可怕的災難後,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法國蒙受的損失小得多,卻變得更慫了。當然,正如咱們在文章開頭所說,法國想要拉着英國搞合并,并非是一時頭腦發熱,其背後的利益也不可小觑。也許對英法而言,合并并非不是雙赢。英國手握着改寫曆史的機會,最終狠心拒絕了一臉殷切的法國,很難想象,當年他們若是點頭同意了,如今國際會變成啥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英國選擇了拒絕,又何嘗不是用另一種方式改寫了曆史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