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如今,“辱法”似乎已成了网络流行文化之一,但实际上,懦弱并不是法国的传统,而它的衰弱是从二战开始的。这点咱们不必多做赘述,然而对这样一个长期伫立在国际社会之巅,左右着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超一流强国而言,最耻辱的绝非手握“最强陆军”却草草投降,而是二战后的一番“迷之操作”。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1956年,时任法国总理的居伊·摩勒造访英国,他在那儿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请求:法国愿意同英国合并,尊称英国女王为彼此共同的国家元首。这条消息无疑是重磅炸弹,先不提法国国民咋想,英国人首先被震得一时难以做出反应。听到这儿,有朋友可能就要质疑了,这也太扯淡了吧?实际上,法国想要跟英国合并,这种请求听起来很丢人,但它却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就当时的法国而言,此举背后可谓是利益满满。咱们不妨从头说起。

二战中的法国以投降换取了所谓的“和平”,这使得法国很大程度上免遭战争损毁。反观英国、德国和苏联这些欧洲邻居,战后还得从一片焦墟上挣扎着爬起来,法国人看上去并不亏。然而,纳粹统治之下的法国却彻底沦为了“印钞机”。当时,希特勒每天都要从法国掠走1亿美元;二战时法国一年的GDP也才390亿美元,一年到头,法国人民辛辛苦苦挣来的银子都被德国人拿去供养战争了。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不仅如此,规模庞大的德军驻扎在法国,产生的各种费用都要由法国方面承担。重要的是,即便德国给出了冠冕堂皇的承诺,根据《贡比涅停战协定》,法国仍然被狠狠地宰了一刀: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大片地区全部由德国控制,而当地强大的法国陆海军无条件解除武装。由此可见,同当年威廉一世专门跑到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一事如出一辙,希特勒提出的这一系列条件也是带着极强的侮辱性的。然而有趣的是,即便是被玩弄到了这种程度,法国百姓似乎仍不怎么反感这伙入侵者;相反,双方相处得极其融洽。

咱们不妨举个具体例子:有一天,一辆德军军车不知为啥当街翻了,事发在巴黎圣日耳曼大街,不少德军士兵被压在车下,动弹不得。周围路过的法国人立刻急匆匆地跑来施以援手,大家奋力把车抬了起来,让下面的德国兵幸免于难。而不少文献中也提到,占领区内的德国官兵也的确比较“安分守己”,很少做出格的事情。有时候,在街头巡逻的德军官兵甚至还会跟法国人打招呼,这哪儿像战争?讽刺的是,二战结束后,后知后觉的法国人终于开始声讨“入侵者”的暴行,不过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了同德国军官鬼混的年轻女子身上,仿佛是她们害得国家沦陷似的。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话说回来,虽然卑躬屈膝使得法国尽可能免遭战火侵蚀,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尤其是这样一个脊梁被打断的民族,想要继续维持拿破仑和黎塞留带给法国的荣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面临大洗牌,西方列强维持了数个世纪的霸权体系开始土崩瓦解,不说如何对付美国、苏联这些突然崛起的超级大国,列强们连在殖民地的统治都难以维系了。在这个过程中,法国过得尤其难受。

当时,法国国内经济很不景气,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严重下滑,这又使得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感降低。另外,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接连独立,局势动荡不堪,红色势力也在全国各处蔓延,一时间,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法国的处境恐怕都不过分。然而正如咱们之前所说,德国对法国长达数年的盘剥与欺凌导致这个国家严重透支,比起钱财的损失更可怕的,当属法国人的民族精气也大打折扣,再也无心以霸主的姿态来处理问题了。当下,气息奄奄的法国人是在无力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他们便想跟英国合并,把麻烦全都甩出去。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法国人显然是乐观地估计了形势:首先,表面上看,英国跟法国面临的困局差不多,也是“内忧外患”;其次,英国看上去比法国还惨,鉴于丘吉尔在战争中后期对罗斯福的言听计从,美英见的关系还被形容为“主人与狗”,这令英国政府困恼不已。重要的是,法国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两国合并后,英国女王将成为共同的国家元首,若这样考虑,英国相当于是吞掉了法国。历史上,两国为了霸权宁可打一场百年战争,如今,霸业却要以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实现,英国人岂能不心动?

事实上,当摩勒提出请求后,英国政府也曾缅怀激动地商讨过此事。不过,这件事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英国人也没胆答应。后来,法国方面又自降身价,声称如果英国愿意合并,那么法国在英联邦中的地位能达到澳大利亚、加拿大那样的水平就行了。法国最终还是低估了英国人的心气,高估了对方的胆量,最终,高傲的英国人拒绝了合并请求,摩勒此行便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

最丢脸的并非不战而降:二战后,法国曾殷切请求被英国合并

总的来说,除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外,法国算是二战中受损最小的世界一流强国了。然而,这场战争带给法国肉眼不可见的灾难却不亚于那些“重灾区”。诸如苏联、德国和中国,在经历了如此可怕的灾难后,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法国蒙受的损失小得多,却变得更怂了。当然,正如咱们在文章开头所说,法国想要拉着英国搞合并,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其背后的利益也不可小觑。也许对英法而言,合并并非不是双赢。英国手握着改写历史的机会,最终狠心拒绝了一脸殷切的法国,很难想象,当年他们若是点头同意了,如今国际会变成啥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英国选择了拒绝,又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方式改写了历史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