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敦強:父親走了的第一個冬天

作者:于敦強(呂子漁)

寒冷的淩晨,冬至悄然而來,失眠伴随着夢寐不停纏繞着文學的藤蔓,在枯萎遍野的鄉村,尋找一絲溫暖,慰藉還沒有熄滅的星火。

父親已經走了快一年了,心沉浸在悲傷的世界還沒有停歇,就開始回憶父親活着時候的點點滴滴。記憶像北風一樣吹着發梢鑽進腦海。曾經的傷痛、歡樂,一幕幕在天空播放。席卷冬天的天空已不再寒冷,慈祥目光占據整個心靈,照耀着清晨的院落。

柿子樹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小菜園生機盎然。大清早我正在院子享受春天的輕吻,母親急匆匆跑過來,一臉驚慌地說:“你爸最近痰裡面有血絲,這可咋辦?”我一聽愣住了,想起幾年前父親“三高”住院的時候,明顯消瘦了許多,還查出了肺上紋理增粗。醫生曾笑着對父親說:“老哥哥好戒煙了,要不肺會出大問題的。”父親仰着頭說:“醫生啊!我十幾歲就開始抽煙了,抽了這麼多年,不好戒啊!”家人都勸說父親戒煙,父親太倔,依然我行我素,時間長了,我們也改變不了他的習慣,隻能讓他少抽點兒。

母親見我不說話着急地說:“你發什麼呆呢?”我趕緊說:“去檢查一下吧,也可能是吃飯時不小心劃破喉嚨了呢,等檢查結果出來再說吧?”母親點點頭,憂心忡忡地走開了。

我木然在院子裡,感受不到春天的鳥語花香。姐姐知道後,眼睛紅彤彤的,可能來之前哭過,我說:“跟姐夫吵架了?”“沒有,來的時候沙子進眼睛裡了。”我知道姐姐要強,很少在家人面前落淚,她可能也感覺到父親的病很嚴重。

父親一直有個心願,有生之年去天安門看看主席台,他說那裡是代表億萬老百姓心聲的地方。後來父親總是說在電視上看天安門也是一樣的,我們知道他把有限的錢花在生活的重擔上,是以一直沒去成。

姐姐說:“給咱爸報個團去北京旅遊吧?”我也有這個想法。母親因暈車去不了,陪父親去北京的任務,我責無旁貸地接下了。

父親說:“這要花不少錢吧?”父親這樣說是因為以前家裡窮,姐姐喜歡畫畫,當時都買不起畫畫專用的紙,是以父親一直覺得很歉疚。可從他的神情裡,我能感覺到父親想要去北京看看。

姐姐說:“這個錢我出,您就盡情去玩好了,不用操心。”

我說:“等從北京回來我帶您去南方看看小橋流水人家。”

母親在旁邊笑着說:“老頭子,你不出去玩便罷,這一出去就要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啊!”父親焦急地在旁邊插不上話,滿臉通紅。

傍晚的天空,像父親的臉色一樣紅潤,風吹來一朵祥雲,在窗外徘徊,我閉上眼睛虔誠祈禱:希望時間走得慢點,父親的笑多留一點兒,在我們的記憶裡。

作者簡介:

呂子漁 山東青島人,筆名韋一青、卓蔔争 ,現任《法學名家》總監。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

于敦強:父親走了的第一個冬天

拍攝:呂子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