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大家好,我是燕歸來,喜歡看曆史故事的女子,每天一篇,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如果您也喜歡曆史歡迎關注我,可以讓我知道更多獨特的曆史知識。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八國聯軍逼近北京,鹹豐帝匆忙中逃出北京,名義上找了個好聽的借口,是巡幸木蘭,去打獵,實際上是去躲難,畢竟是皇上嘛,要找個好聽的理由。對付外國人的事扔給了六弟奕䜣,自己先跑了。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鹹豐宮廷畫像

此時正在安徽祁門縣平定太平軍的曾國藩收到了一封皇上的上喻,命各地手握重兵的大臣迅速派兵回北京興師勤王,說白了就是讓他們率兵來救援皇帝。

接到指令後的曾國藩有點煩惱,上喻說讓他派手下帶三千精兵回去,可是現在是鎮壓太平天國戰事的關鍵時期,要是調精兵北上,這裡平定太平天國就有點緊張,會有所影響。而且,英法聯軍已經離北京很近了,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局勢很明朗了,未來隻有議和一途,派幾千人北上,根本改變不了什麼,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曾國藩

可是興師勤王這種事還不能忽視,也不能坐視不管。想來想去,曾國藩決定采納李鴻章的建議,拖了幾日後他才回複了一道奏折,說皇帝指定讓他派遣回京的将領品級太低,不能勝任興師勤王的大任,應該由我本人或者胡林翼帶兵回去。

果然,還沒等到鹹豐再次發出回複,八國聯軍已經攻入北京城并且與恭親王奕䜣達成和解協定。很快,曾國藩又接到皇上谕旨,告訴他不用派兵回去了。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鹹豐的六弟奕䜣

但是素來做事周全的曾國藩還是做了多方準備。再給皇上的奏折發出的同時,他也給他的九弟曾國荃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萬一皇帝真的要他回去,他打算帶上曾國荃,并要曾國荃提前做好準備。

而此時的曾國荃也在安徽攻打太平軍,正是圍困安慶的關鍵時刻,萬一真的和曾國藩北上勤王,自己的圍城太平天軍就有了喘息之機。于是曾國荃火冒三丈的給哥哥回了封信,不但堅決反對勤王,還對天下大局發了一頓牢騷,估計把皇帝身邊的親密大臣都罵了一個遍。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左曾國荃 中曾國藩 右曾紀澤

這封信最後被曾國藩毀掉了,沒人看到曾國荃這封信的實際内容,但是後人根據曾國藩又給弟弟的回信中大概猜測他在信中說,現在我絕不能撤出安慶之圍,說不定大清亡了,沒了朝廷的瞎指揮,還能更快地平定太平天國。六王爺奕䜣的才能比鹹豐強多了,如果鹹豐死在承德,奕䜣當了皇帝,說不定更是好事。而鹹豐之是以有這個下場,就是因為他不會用人,身邊的大臣都是無能之輩,就會瞎出主意。

精通為官之道的曾國藩看了曾國荃這封信,吓得當時直冒冷汗。如果這封信被别人看到了,不但曾國荃完蛋了,他們曾氏整個家族都會有滅頂之災。曾國藩馬上把曾國荃的來信用火燒掉了,然後在當晚趕緊寫了一封家書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一頓嚴厲訓斥。在曾國藩家書中這封信出了名的嚴厲,算得上絕無僅有。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曾國藩書法

節選了信其中一段: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

曾國藩的回信,大概三個意思:

第一,不要輕言國事,滿紙驕橫,這是從政的大忌,以後不允許這樣不經大腦随口胡說;

第二,皇帝用人自有皇帝的用人之道,你的分析不一定是對的,不能輕信奕䜣;

第三,不能對朝廷不忠誠。以後說話言論要謹慎,減少自己犯錯。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吓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曾氏家族

曾國荃看到哥哥這麼嚴厲的回信批評,也知道自己一時沖動,回信表示以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人有的時候真的是會幹出一時沖動的事,口不擇言,無法挽回,應該說幸好,曾國荃有哥哥能及時提醒他改正,畢竟古時候的言論不像現在那麼自由,一不小心身家性命都不保。

資料來源《曾國藩全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