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曆史上曾經有“四大文明古國”,但是保留至今的隻有中國,其他的文明早已湮沒在漫長的歲月中了。是以中國的文化底蘊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而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也陪伴着璀璨的中華文明跨越了千年之久。中國人從來不信“無用之神”,更加相信自己的“祖宗”,是以墓葬在中華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生前有着富麗堂皇的寝宮,死後也要将其一同帶去地下“極樂世界”,因為深入人心的喪葬文化,其墓葬規格更是驚為天人。那麼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的秦始皇陵地宮,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秦始皇陵地宮

在介紹秦始皇陵地宮之前,先來看看整個秦始皇陵。它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邊的骊山北麓,其發現的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根據文獻考證,它的修建時間約從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08年,總計曆時39年。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作為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對于自己陵寝的修建可是用了不少的心思,前後投入進去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

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積為56.25平方千米,相當于十幾個足球場這麼大。這可能就是千古一帝的豪邁吧,相對于其它皇帝狹小的墓葬,秦始皇幹脆直接将自己的皇宮直接複刻了一份。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秦始皇陵的地宮呈矩形,高度約為15米,東西長度50米,南北寬度80米,距地平深度約為35米。這一地宮正是秦始皇修建了39年的陵墓,現在大家前往旅遊開發出來的部分隻是周圍的一些零散陪葬坑,真正的主墓至今都沒有發掘。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有關于秦始皇地宮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史記》,其中是這樣描述的,“始皇初繼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從這一描述就可以看出,修建這座地下宮殿耗費的人力物力,而僅憑着人力修建出來的秦始皇地宮,隐藏的秘密顯然不止于此。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我國開始勘察這一雄偉地宮的時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但是由于當初的考古裝置和能力都有不足,是以勘察大多隻局限于表面。待到1986年時863計劃的提出,考古人員才對秦始皇地宮進行了詳細探查。這之後的十幾年之中,人們相繼發現了許多秦始皇地宮的神奇之處。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段清波

1998年,擔任秦始皇帝陵考古隊隊長的段清波,帶領着考古隊針對陵墓地區近300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勘察。先後發現了陪葬坑将近20座,還發現在地宮當中規模巨大的排水系統以及地位僅次于秦始皇主墓的“中”字形大墓。總的來說,随着勘察的不斷進展,有關秦始皇地宮的未解之謎也更多地湧現了出來。

“水銀為海”的奇觀

有關秦始皇地宮最熱門的讨論話題就是其中是否有水銀,更有不少觀點認為秦始皇用水銀在地宮當中制造出了一片“海”。《史記》當中就描述了水銀為海的奇觀,“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換句話說,秦始皇不僅要将自己的寝宮搬到地下陪伴着自己長眠,還要在地下造出與人間一樣的山川河海供自己的“靈魂”觀賞。這樣來看,果然是“有權任性”,死後也要享受到與生前一般的待遇。

當然我們提到《史記》主要是因為它是最早論述秦始皇地宮的文獻,後來的不少文獻當中也有對于水銀為海的記載。比如《北堂書鈔》當中的《禮儀部·冢墓》就有關于水銀為海的記述,清代詩人袁枚的詩中也有着“水銀為海卷身瀉,依然鮑魚之臭吹腥風。”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是以,水銀為海成為了秦始皇陵地宮的标志性特征。許多人覺得這是一個謠言,畢竟秦朝的水銀煉制工藝還非常的落後,怎可能開采并煉制出這麼多的水銀放入地宮呢?可是1981年時考古學家使用了地球化學探礦方法測試後,确實發現在地宮當中有着“汞量異常”的現象。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常勇、李同《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

使用勘察地球化學中的汞量測量方法在秦始皇陵墓封土表層中發現了很強的汞異常,面積達12000平方米。

可見,水銀為海的描述可能并不是空穴來風,在秦始皇地宮當中确實存在着大量的水銀。這之後又進行了多次測量,新的測量結果顯示,地下汞異常的強弱也是有變化的,在東側最強,南側其次,而西邊和北邊則基本沒有異常。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國的水系和海洋分布情況,确實是東側和南側的水源更加豐富,并且直面大海。是以,秦始皇極有可能是按照這種水系地形分布的差異,造出了“地下水銀海”。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秦始皇陵研究》一書中認為:在測知的12000平方米的強汞區内,假如水銀的厚度暫以10厘米計算,則墓穴内水銀藏量的體積為12億立方厘米。那麼,根據計算,始皇陵内藏有水銀的理論資料應為16255.2噸。

那麼,如果水銀存量真如上文所說,秦始皇又是從哪裡弄來了這麼多的水銀呢?這就要提到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巴寡婦清。巴在這裡是巴郡的意思,而清是她的名字。這樣一個寡婦得到了秦始皇的優待,不僅讓她在鹹陽客居頤養天年,還表彰她為貞婦,專門修建了“懷清台”。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仔細考據巴寡婦清的家室就會發現,她的家中十分有錢,而更重要的是她“家裡有礦”,這個礦正是丹砂礦。她家時代經營丹砂生意,而丹砂又名為汞砂,是硫化貢的天然礦石。結合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和煉制仙丹愛好,再加上對于地宮水銀海的原料需求,不難看出,他禮遇巴寡婦清正是因為她可以幫助自己煉制出大量的水銀注入陵墓。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丹砂礦

秦始皇陵地宮被盜過嗎?

說完水銀為海的謎題之後,我們似乎都已經可以想象到地宮中壯美的奇觀。可是要知道這個地宮已經跨越千年了,在這幾千年之中,世界日新月異,無數朝代更疊。而曆史上有過許多盜墓活動極為猖獗的時代,在這樣的盜墓影響下,可謂是“十墓九空”。那麼秦始皇的地宮是否也已經被盜墓賊光臨過了呢?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經過相關儀器裝置對地宮勘測的結果來看,秦始皇陵地宮的兩邊确實存在着兩處盜洞,其直徑約為1米。但是深度遠不及地宮主體,據悉盜洞最深處距離地宮仍有200多米,可以看出盜墓賊動過心思,但是礙于地宮的面積和深度太大,是以最終還是失敗了。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也許有人聽說過劉邦控訴項羽的罪狀的言論,其中就有提到,項羽在攻城之後找到了埋葬秦始皇的地宮。驅使着士兵将其中的金銀财寶紛紛掠走,最後還放了一把火将地宮徹底燒了。後來的文獻更是對這開始隻有寥寥數語的描述進行了豐富,比如說形容大火燒了90多天,項羽打開地宮時看到了有金色的鳥飛出等等。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曆史畢竟都是人編撰的,是以真實性有時有待考證。而對于這種開始寥寥幾句卻越傳越豐富玄妙的史實,一般都是有杜撰的成分在其中的。根據現代遙感技術等現代技術的勘察來看,秦始皇陵地宮在這千年間從未被盜,仍舊儲存完好。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至于說項羽曾經盜過秦始皇的墓,這種說法不夠準确。确切來說是項羽找到過地宮附近的陪葬坑,因為據現在發現的兵馬俑陪葬坑情況來看,有不少人俑都被人為地破壞過,身上也有火燒的痕迹。

長明不滅的“魚油燈”

在古代,人們認為死去的人也需要“燈光”來照明。是以傳言在陵墓當中有着長明不滅的油燈,可是什麼油制作出來的燈才能亮幾千年呢?許多人認為在秦始皇的地宮當中也有着長明不滅的油燈,這些油燈是由鲸魚的腦油制成,可以持續燃燒幾千年。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不過,秦朝時就已經具備了獵殺鲸魚的能力了嗎?顯然,在我們看來是不太可能的,雖然秦始皇曾經數次派遣人前往海邊尋找仙人和仙丹,是以看到鲸魚也很正常,但是想要獵殺這種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是很難的。再者,即使真的獵得鲸魚,使用其腦油煉制成了油燈,地宮當中的氧氣也不足以使它“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也有學者猜測,秦始皇地宮當中的燈更有可能是“夜明珠”。因為如果真的是魚油燈,如何獵殺鲸魚并且制作出這麼多油燈又是一個解不開的疑題。

有關秦始皇陵地宮的傳說

秦始皇癡迷于尋找靈丹妙藥以求得長生不老這件事是世人皆知的,雖然最終他并未如願,但是他肯定是相信“靈魂永存”這一說法的。是以,有關秦始皇陵的傳說也随之誕生。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據說如果居住在骊山的腳下,就會在深夜時聽到鐘聲和士兵們厮殺的聲音。這個鐘聲的來源也有着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與我們前文中提到的水銀為海也有關。相傳秦始皇的棺椁并不是木質的,而是銅制的,因為密度的原因,它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而棺椁撞擊地宮當中的金鐘就會發出響聲,并且撞擊之後秦始皇的靈魂就會再現,登上骊山的最高點俯瞰他曾經擁有的疆土。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不過,這些都是流傳于世間的傳說,肯定是經過後人添油加醋修改後才得出的。大家聽到的時候切記不要深信不疑,一切迷題隻能等待發掘之後才能解開。

暫時不會發掘

如果說上世紀時我國的相關科技不夠發達,是以不足以發掘秦始皇陵地宮,但是到了現在按理來說我們已經具備了發掘的實力了。但是發掘一事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簡單,以已經發掘出的兵馬俑為例,它們剛剛出土時都是有顔色的,隻是因為考察和發掘得不到位,導緻其暴露之後很快就氧化變成了如今灰撲撲的樣子。

秦始皇陵地宮,到底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謎?現代技術都無法挖掘

地宮當中的各類寶藏想必比陪葬坑當中的兵馬俑更加貴重,而我們在不确定能否将它們保持全貌之前都可以說不具備發掘條件。再者,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規定,不能主動發掘帝王的陵墓。是以,當下對于秦始皇陵地宮仍舊保持着以保護為主,勘察為輔的态度,并不會發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