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吐槽兒子是學渣的視訊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鏡頭前的這位媽媽,正一臉無奈地講述着自己“一不小心成了學渣他媽”——

夫妻倆都是985大學的碩士,憑能力入戶北京,給孩子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孩子所在的東城區,一本率能達到70%,可結果自己兒子卻連三本都上不了。

除了成績,她還在視訊中抱怨了孩子的個性——“是個杠精”,把爸爸氣得兩次心梗。

不少網友在視訊下評論,既有對這位媽媽拍吐槽視訊動機的質疑,也有對他們家庭教育方法的不認可,當然還有很多對他們的開導。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且不評價這位媽媽吐槽是出于什麼目的,單單從她描述的這一情況出發,足以讓我們反思當下很多高學曆父母的教育焦慮問題。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現實中有不少遇到同樣問題的家庭:

父母有着高學曆,明明自己從小不用為成績而發愁,卻偏偏在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

記得之前還看到過另一個很火的抖音視訊:博士媽媽被女兒寫作業逼哭。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不管你是985碩士還是博士,很多時候依然拿孩子沒轍。

北大教授丁延慶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女兒是“學渣”的現實。丁教授表示自己6歲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卻發現自己的女兒幾乎完美避開了父母的學霸基因,甚至連課堂進度都跟不上。

他從一開始的恨鐵不成鋼,到後來的懷疑人生,最後變成了心如止水。

“不輔導作業父慈女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這可能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吧。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其實,不看學曆,教育焦慮本身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好、有出息?每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對孩子寄予期望。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高學曆父母恐怕更容易産生這種焦慮。中國傳統文化裡向來重視教育,“青出于藍勝于藍”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家庭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一般的父母很難接受孩子在學曆等方面不如自己。

不可否認,高學曆的精英家庭往往有能力給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教育環境,大多數父母也會有意識地帶孩子開闊眼界、培養各類興趣愛好。

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會格外重視,也願意為孩子投入更多。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憑借讀書進入上流階層的家長,更是清楚地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在無形中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在高學曆父母的期待和熏陶下,孩子們潛意識中認為小時候拼命學習,考試考過同齡人,考進好學校,長大後就能順利找到一份令人欽羨的好工作,最終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财富。

說到底,這樣的教育已經被帶上了極強的目的性。

高期待教育下的孩子,容易将學習看作是一種功利性行為,或是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本該比他人優秀。

然而,當他們進入了大學或者社會,會看到更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甚至發現自己曾經的付出并不一定能得到回報之後,往往備受打擊。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事實上,高學曆≠懂家庭教育。

就從視訊中這位碩士媽媽的語言上看,她對孩子的評價都是用的“學渣”“杠精”這些負面的形容,讓人難以不懷疑這個家庭平時對孩子有太多的貶損式教育。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當父母表現出“因為你不好,我受了苦”這樣的态度時,很可能會讓孩子産生負罪感。

這種負罪感一方面可能會導緻孩子對父母的百般順從,另一方面可能會像視訊裡的孩子一樣叛逆反抗父母。

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看到的,其實也并非出于孩子本意。

比如在學習這個問題上,很多孩子容易感受到的是:父母愛我是有條件的,他們愛的是學習好的我。

如果學習被賦予了這樣的意義,學習就成了一件讓孩子痛苦的事情。

厭學,是他們最快速、最直接的反抗。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一位家庭教育作家曾說:

孩子厭的是學習嗎?

不,他厭的是用父母的标準要求自己,厭的是滿足父母的期望才能獲得愛,厭的是自己如此痛苦父母還不知道。

他們内心對學習的厭煩,其實映射的是不被父母看見的憤怒,潛意識裡想通過放棄學習重新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和了解。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厭學根本不是孩子學不學的問題,而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出現了問題。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關鍵是父母要擺正心态,接納孩子。

培養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固然令人欣慰,但更明智的父母會思考,如何讓孩子即使平庸也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習得,就源于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父母有多大程度上接納孩子,孩子就能收獲多大程度的幸福與平和。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無需因為父母的身份或是學曆背負壓力。

其次,父母也應放下焦慮,與孩子并肩作戰。

“選擇跟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促進親子關系、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前提。”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将問題丢給孩子獨自解決,更不會一味地指責孩子鬧出問題。

而是跟孩子并肩協作,共同解決難題。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教會孩子如何理智地思考,冷靜地化解難題。

父母都是985碩士,兒子考不上三本,媽媽吐槽視訊引熱議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用蠻力強行改變一個孩子,而是身教——父母以身作則,以自身成長和自我管理來影響孩子。

放下焦慮,放下控制,願所有父母先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也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