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1981年2月,宋慶齡伏在桌上吃力地給好友韓湘眉寫信,她寫道:

“我痛心地告訴你……我可憐的燕娥前些天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後,将長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邊。”

信中提到的燕娥,就是陪伴了她53年的保姆李燕娥。

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的宋慶齡,為何對失去一個保姆如此痛苦?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她為何要給予李燕娥如此之高的待遇?

如果将她們半個多世紀的相處經曆了解清楚的話,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忠心護主半世紀,被稱為“不帶槍的警衛”

李燕娥之是以能成為

宋慶齡的

保姆,也許與她是廣東中山縣人有些關系。

宋慶齡對孫中山先生的老鄉有着莫名的親近感。

宋慶齡也非常同情

李燕娥的悲慘身世,于是,決定把她留下來做保姆

。而

李燕娥能在宋府做一輩子的保姆,

最後兩人以“姐妹”相稱,無疑是因為她的忠誠和善良。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船工家庭,幼年失去父母後,被叔父收留,叔父也是依靠一條小船在珠江上打魚、運輸讨生活。

在這種艱苦環境中長大的李燕娥從小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她的性格爽朗、愛憎分明,善于與三教九流之輩打交道。

随着年齡的增長,叔侄相處日益不友善,為避免閑話,叔父給16歲的李燕娥張羅了一門親事。

本以為找到歸宿的李燕娥卻掉進了火坑。

丈夫是二流子出身,不僅好吃懶做,脾氣還非常暴躁,稍不如意,就對李燕娥非打即罵。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家徒四壁、慘遭虐待的生活,經過幾天準備,她決定離家出走,去上海投奔遠房親戚譚媽。

于是,沒有上過學的李燕娥憑着一股倔強的求生本能,千裡迢迢來到了大上海,輾轉找到了譚媽。

聽了李燕娥的哭訴後,譚媽十分同情她,決定幫助這個可憐的姑娘。

經過考慮,她把李燕娥帶到了位于法租界莫利愛路29号的宋慶齡f府邸。

譚媽本名林耀梅,是孫中山先生的外甥女,曾在宋府做過一段時間的管家,深得宋慶齡的信任,其兒子譚潔懷也很得宋慶齡的喜愛。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因為有這層關系,加之也很同情李燕娥的不幸遭遇,宋慶齡當場拍闆留下李燕娥。

宋慶齡對她說:

“你太可憐了,就留在我家吧!”

李燕娥沒想到,眼前這個高貴優雅的大人物竟然如此善良、和藹。

她激動不已,連聲說道:

“我願意全力服侍夫人您一輩子!”

當時正值“四一二政變”,宋慶齡與共産黨聯合發表通電,嚴厲譴責蔣介石的反革命行徑,國民黨政府對她自然是十分痛恨,但又忌憚其孫中山遺孀的身份,不敢公開下手。

敵人隻能采取刺探、跟蹤和恐吓等卑鄙手段,盡管宋慶齡大義凜然,毫不畏懼,但回到家後,不免有些孤獨。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的到來,讓宋慶齡公務之餘多了一個伴,多少也算是有個照應。

李燕娥非常感激宋慶齡的收留,雖然她之前沒有做過保姆,對上海也是人生地不熟,連上海話都聽不懂,但李燕娥有一顆感恩的心,把心思全放在服務好宋慶齡上面。

她外表雖然粗犷,但内心比較聰明,很快,她就摸透了宋慶齡的生活習性,把家裡收拾得幹淨整潔。

李燕娥跪着用抹布把木地闆擦得一塵不雜,家俱、古董更是擦拭得锃光發亮,這讓喜愛整潔的宋慶齡回家後心情極為舒暢,更加放心地把家裡的一切交給李燕娥安排。

随着時間的推移,宋慶齡對這個小她18歲的保姆更加信任,開始讓李燕娥參與一些機密性的工作,家中的一些檔案資料全都交給李燕娥保管,其卧室也隻有李燕娥一人能進去。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隻是鄉下來的小姑娘,對這些革命大道理并不太懂,但她知道按主母的安排去做總是沒錯的。

1927年8月23日淩晨,李燕娥和宋慶齡扮成一對夫妻,避開特務的監視,悄悄地離開了上海寓所,

登上了一艘停在吳淞口的蘇聯輪船

曆經半個月的航行,抵達了莫斯科,宋慶齡受到了蘇共的熱烈歡迎,在《國際歌》聲中發表了公開宣言。

在歐洲的三個月中,宋慶齡積極地尋求國際友人對中國革命給予幫助,李燕娥陪伴左右,受其影響,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

回國後,李燕娥鞍前馬後,陪伴宋慶齡出席了多種活動。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無論是參加魯迅、楊杏佛的葬禮,還是營救“七君子”的活動,李燕娥都親身經曆過。

在宋慶齡的言傳身教下,在一次次激烈的鬥争中,她漸漸成熟起來。

李燕娥看到宋慶齡為了中國革命,為了婦女兒童的權益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她除了敬佩就是心疼。

李燕娥決心要全力照顧好宋慶齡的生活,保護好她的安全,兩個人的心越貼越近,宋慶齡也發現自己對李燕娥越來越依賴,李燕娥成了她得力的心腹和助手。

後來宋慶齡聯合了上海文化學術界等40多個團體,

籌備“中國領土保障同盟”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當載有世界各地代表團的客輪抵達上海時,遭到了國民黨軍警的阻攔。

第二天,宋慶齡決定親自去接他們下船,不料,帶隊的軍官還是百般阻撓,李燕娥見狀,快步上前,亮出大嗓門,厲聲斥罵那個軍官。

對方理虧,灰溜溜地帶隊撤走了,會議得以成功舉辦,毛主席、朱德都來電祝賀。

會後,宋慶齡對李燕娥刮目相看,表揚說:

“平時不說話,一開口吓死人,有些我不能罵的話,她替我出氣了。”

為了保障宋慶齡的安全,平時每當有外人送東西過來,李燕娥都會先拆開檢驗後再交給宋慶齡。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每天早上,她都會親自去菜市場采購食品,但特務們是無孔不入的,他們安排了一名中年女特務,每天在買菜時故意接近李燕娥,幫她與菜販溝通,帶她熟悉銀行、郵局的事務。

兩人漸漸熟悉起來後,女特務開始有意無意地打聽宋府的一些情況。

盡管李燕娥不會透露消息,但畢竟經驗不足,沒有引起警惕,直到有一天,宋慶齡後半夜去天主教堂主持一個秘密會議,讓李燕娥淩晨5點去接她。

會後,宋慶齡問李燕娥是如何一大早就順利地找到了教堂,李燕娥說是有人指路過來的。

宋慶齡明白了,當即要求李燕娥斷絕和女特務的來往。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們派一名英俊潇灑的男特務化裝成一名司機,在李燕娥出去辦事時,制造了一次輕微的刮蹭,成功搭讪上了李燕娥。

事後,這名男特務又多次制造了偶遇機會,開始對李燕娥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有了上回的教訓,堕入了情網的李燕娥還是把戀愛的事情告訴了宋慶齡。

宋慶齡聽了對方的情況後,對她說:

“有人喜歡你,我當然贊成。為了穩妥起見,我讓人了解一下對方的情況吧?”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幾天後,宋慶齡告訴李燕娥,對方是沈醉派來的特務。

李燕娥受此打擊後,徹底死了找對象的心,決定全心全意照顧好宋慶齡。

1941年,太平洋戰争爆發,宋慶齡正旅居在香港寓所。

12月的一天,日軍的戰鬥機群突然呼嘯而來,飛臨香港狂轟濫炸,有幾架轟炸機正好盤旋在宋慶齡寓所上空,情況十分危急。

李燕娥見此情景,迅速跑進屋子搬出梯子,穩穩地架上牆頭,沉着冷靜地扶着宋慶齡翻過圍牆,進到鄰居家的防空洞裡躲避,成功地化險為夷。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安頓好宋慶齡後,李燕娥不顧安危,又傳回去把宋慶齡重要的公文書信取了過來。

宋慶齡十分感動,稱李燕娥為“不帶槍的警衛員”,危機過後,她對李燕娥的稱呼由原來的“李媽”改為“李姐”。

意味着兩人由之前的主仆關系轉變為姐妹之情,盡管宋慶齡要比李燕娥大18歲。

因為李燕娥經常默默地出現在宋慶齡身邊,外界對她産生了關注。

有人說她是武藝高強,槍法出衆的“俠女”,時刻保護着宋慶齡。

美國記者史沫萊特在書中把李燕娥描寫成了一名相撲武士,隻有宋慶齡身邊的人才知道,她隻不過是一名保姆,她不會武功,卻會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主人。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後來,連毛主席都知道了李燕娥。

1945年夏天,毛主席在周恩來的陪同下,來到黃山松籁閣寓所拜訪宋慶齡。

毛主席見到李燕娥,稱贊道:

“好一個士為知己者死啊。”

1949年8月26日,宋慶齡應邀前往北京參加開國大典。毛主席親自來車站迎接,他看到李燕娥,親切地說:

“我們見過面的,已是老朋友了!”

新中國成立後,李燕娥依然盡心竭力地照顧着宋慶齡,兩人相依相伴53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被廚師砍倒昏迷,宋慶齡要求嚴懲兇手

李燕娥愛憎分明,為了維護宋慶齡的利益更是全力以赴。

1961年底,上海寓所内部發生了一件傷害案件,

李燕娥差點是以喪命,這件事情直到

宋慶齡去世後,才由當時的生活管理者周和康披露出來。

制造這起傷害案的兇手就是

廚師何元光。

何元光比

李燕娥小五歲,

是廣東順德人,燒得一手好粵菜。

剛來宋府時,他就經常以老鄉名義和

李燕娥套近乎,李燕娥覺得此人作風輕浮,有些油嘴滑舌,對他敬而遠之。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但因工作需要,兩人免不了要打交道。

後來發生了幾件事情,讓李燕娥對

何元光

的品行産生了懷疑。

李燕娥陪同宋慶齡去香港、重慶寓居期間,上海的寓所交給何元光看管,李燕娥中途回來時,發現何元光竟然膽大妄為,把部分房間租給别人居住,房租全進了他個人腰包。

宋慶齡知道後,何元光痛哭流涕地承認了錯誤。

宋慶齡見他認識到了問題,經過一番教育後,仍然留用了他,可何元光從此就恨上了“告密者”李燕娥。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得到寬大處理的

何元光并沒有真心悔過,他開始打起了副食品等物資的主意,每天偷偷地将宋府的東西螞蟻搬家似的往自己家裡拿。

盡管他自認為做得天衣無縫,但還是被細心的李燕娥發現了。

每天的食物都是由李燕娥采購的,她心中大緻有數,但何元光做好菜端上桌後,份量明顯不夠。

有一天,李燕娥早上買回一塊兩斤重的豬肝放進冰箱,下午回來稱了一下,少了六兩,李燕娥找到何元光核實,何元光狡辯道:

“是因為放在冰箱裡,溫度太低凍縮水了。”

認真的李燕娥第二天又買了一塊豬肝,當着大夥的面稱了重量,放入冰箱。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下午取出來複秤,份量卻絲毫未少,在事實面前,何元光無法狡辯抵賴,隻得承認A錢的事實,經過查帳,還發現何元光私拿了60餘斤糧票。

這些小偷小摸的行為自然受到了大家的批評,對何元光也加強了防範。

沒有便宜可占的何元光,對“打臉者”李燕娥當然恨之入骨。

沒想到,何元光不僅手腳不幹淨,更是色膽包天。

有一次,李燕娥正在廚房做早餐,何元光偷偷溜了進來,從背後一把抱住了李燕娥,開始亂摸、亂親。李燕娥大怒,掙脫出來後,鏟起鍋中的熱油,潑向了何元光,何元光脖子頓時被燙起了泡。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别人看到何元光大熱天脖子上搭着條毛巾,問他是怎麼回事?何元光支支吾吾地回答:“在燒菜時不小心被油濺到了。”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真相,何元光更是無地自容,心中對李燕娥起了殺機。

1961年11月25日,正逢周日,許多從業人員都回家休息了。

早晨7點鐘左右,何元光終于下手了。

他在主樓廚房内拿着菜刀砍向了李燕娥,李燕娥拼命呼救,周和康聽到動靜,沖了上來,與何元光展開了搏鬥,王寶興和警衛員張建俊也聞聲趕了過來,三人合力制服了何元光,從刀下救出了已昏迷過去的李燕娥。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經過華東醫院全力搶救,李燕娥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因為宋慶齡正在北京忙于公務,李燕娥受傷的消息,大家都沒有告訴她。

但宋慶齡與李燕娥有個默契,兩個人每星期都要通信,多日沒有收到來信,宋慶齡心裡不安起來,再三詢問秘書這才知道真相。

忙完公務後,宋慶齡匆忙趕回上海,見到出院回家的李燕娥,她心疼不已。

宋慶齡了解真相後,對何元光十分痛恨,她親自給上海市委主要上司寫信,要求嚴懲兇手。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為了維護主人的利益,受到傷害,宋慶齡十分感激,給予了精心照顧,兩人的姐妹情在這次事件後變得更加親密了。

宋慶齡善待保姆,去世後同葬于萬國公墓

李燕娥對宋慶齡忠心耿耿,幾十年如一日,從不懈怠。

宋慶齡也視李燕娥為家人,兩人隻是在家中的分工不同而已,這對忘年姐妹配合默契,相伴了半個多世紀。

李燕娥剛進宋府不久,宋慶齡就讓秘書去幫李燕娥辦理了離婚手續,并在上海登報聲明,後來兩次替李燕娥介紹對象,因李燕娥不考慮結婚而作罷。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隻要有南方的朋友來訪,宋慶齡就會讓他們捎些廣東的特産如火腿、臘腸等過來,送給李燕娥,以解她的思鄉之情。

平時國外友人寄過來的巧克力、糖果,宋慶齡都會分出一份給李燕娥。

因李燕娥不識字,宋慶齡專門買來一台收音機,放在李燕娥的房間裡,讓她了解知識,排遣寂寞。

李燕娥身體較胖,之前的小床睡得不舒服,宋慶齡得知後,換成了一張寬大的新席夢思床。

1971年11月8日,宋慶齡在外地出差,特意寫信給周和康,吩咐道

:“農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請你提前一天買一隻熟的大油母雞及2斤香蕉、8斤蘋果連同這張生日賀卡送給她!”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李燕娥受傷後,宋慶齡請了一名新的保姆來幹具體的家務活,讓李燕娥隻做一些管家的工作。

宋慶齡用餐時,特意讓李燕娥和她同桌吃飯,并坐在朝南的主座上面。

李燕娥推辭不受,宋慶齡笑着說:

“我們就像幾十年的親姐妹,你别客氣了。”

1979年,李燕娥在體檢中被查出患了子宮癌。

宋慶齡心情十分沉重,她将李燕娥接到北京最好的醫院治療,積極托人尋找進口的藥品,宋慶齡不僅抽時間陪李燕娥聊天,還請人照顧她的生活,每天為她煲湯以增加營養。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然而,李燕娥的癌症已到了晚期,再好的醫術也回天無力。

預感到自己即将離世,在一次見面時,李燕娥動情地說:“我走了之後,誰來照顧您呢?”

宋慶齡聽後,不禁潸然淚下。

1981年2月,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十分悲傷,她把臉貼在骨灰盒上面,眼含熱淚,輕輕地撫摸着。

在李燕娥安葬問題上,宋慶齡對秘書訓示:

“我答應過把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墓地,我以後也要埋在那裡。”

1981年李燕娥去世,宋慶齡将臉貼在骨灰盒上:以後把我葬在她身邊

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逝世,按照她的遺願,将她和李燕娥合葬在萬國公墓,守護在父母墳前兩側。

宋慶齡一生地位崇高,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而李燕娥隻是一名平凡的鄉下女子,卻因機緣巧合結識了宋慶齡而青史留名。

她們生前互相照顧,情同姐妹;死後同葬一墓,相逢于九泉之下。

這段友誼和情誼堪稱傳奇。為後人所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