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圖檔來自《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寫這些文字的年份是2024年,我33歲,您59歲,我們間隔了26年。
很難想象,26歲的您,已經有了我和姐姐兩個小孩,俨然已經是一位父親了。聽母親說,有孩子後您便常年外出打工了,因為養家糊口的重擔全落在您一個人身上。
而26歲的我,正在一個電商公司努力成長,才開始有了一點點生育方面的焦慮,人生的閱曆和壓力顯然都比不上那時的您。
時間一晃,我已經33歲,孩子也快一歲了,想不到我也活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
我算了您33歲的年份,是1998,這一年家裡最小的孩子出生了,您成了五個孩子的父親。真難想象,33歲的您,背後拖着一家七口人的經濟壓力。我想您這輩子,多數時候的感受都是辛苦和累吧。
可惜的是,我做了您33年的女兒,老實說前面的15年我并不懂父親是什麼角色,後面有9年的時間我十分欣賞您,再後來又差不多同樣9年的時間,我對您更多的情感,卻是怨恨。
想起來真的很遺憾,33年這麼長的歲月裡,我多數時候竟對您沒有好感。
父親節來臨之際,我有些藏在心裡很多年的話,不敢當面與您講,因為這些話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您是個聽不得壞話的人,我索性就用文字偷偷記錄下來就好了。
01.「這33年來的委屈」
我15歲才知道您是爸爸,而爸爸也屬于這個家的一份子,在那之前,我誤以為這是個媽媽和孩子們相依為命的家。這些話我從來沒和您說過,不知道您知道後,是不是會很詫異,又或者很愧疚,還是會責怪我矯情。
我猜想,您更多的可能是,覺得我太矯情了,然後痛罵我沒有體諒您的辛苦,最後一聲不吭地跑回房間睡大覺,用冷暴力來抵抗我的傾訴。
事實上,您為了養家糊口,常年在外,着實缺失了我童年的成長過程。想想那時,我一年和您見面的日子屈指可數,您回家大部分的時間要麼和媽媽大吵一架,要麼在和朋友相談甚歡,我們的互動簡直少得可憐。但我是了解您的,隻是遺憾和委屈,也是真實存在的情緒。
曾有大學的老師,他在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後,得出我缺乏父愛的結論。
爸爸,如果您看到我當時和老師辯駁的樣子,一定就能知道這個結論有多刺傷我。我明明有父親,憑什麼說我缺乏父愛,就那麼明顯嗎?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感覺隐藏在内心深處的渴望和缺失,被老師無情撬開了,辯駁結束後,我帶着微微哽咽的情緒回到教室,隻覺得窗外那個陽光格外的刺眼。
15歲那年,您帶着我和妹妹去大伯家讨債,大伯娘呵斥妹妹時,您當機立斷,一下子從座椅上彈起來,手指着那個兇惡的女人,大聲斥責道:“你有什麼事沖我來,罵孩子幹什麼!”
我第一次見識到,孩子如若被父親保護着,原來這麼有安全感,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才知道您是爸爸,是保護我們和媽媽的家人。如若沒有15歲那年去讨債的事,我不知道自己還要多久才能了解,自己一直是個有父親的孩子。
爸爸,15歲才知道父親為何人,是我做您的女兒後,倍感委屈的一件事,即使如今33歲了,我依然常常覺得遺憾,遺憾自己在弱小的年紀沒有更早地擁有這份安全感。
知道您是父親後,我有很長時間很喜歡您。因為媽媽被家務事所煩,常常情緒不穩定,對我們動不動就破口大罵,而您和孩子們偶爾的電話溝通裡,更多是穩定的道理輸出,對比之下,我着實更喜歡一個講理的爸爸。
很久以後我才見識到,當您不講理的時候,原來是那麼那麼的傷人。媽媽偶爾煩躁起來會咒罵孩子去死,可我覺得,您不講理的樣子,比她還要可惡。
24歲是我人生裡,很傷心的一個歲數,因為我第一次在父親不講理的表現裡,讀到了他對我并不是無私的,他在算計我的反哺能力。
爸爸,您可能已經猜到我想說哪件事了,但或許您又猜不到,因為對您來說,那件事對我們的父女之情,沒有那麼大的毀滅性。可在我心裡,我後來對您的怨恨,就是從此開始的,在那之前的九年時間裡,您一直是我欣賞和喜歡的爸爸。
24歲,是我第一次拿家用給您的年紀,當時拿了三千塊,您對我大失所望,連最愛的功夫茶都沒心思喝了,直接起身躲到房間睡覺去。您每次生氣都用這種冷暴力的方式對付我們和媽媽。
事後媽媽才告訴我,您生氣是因為,覺得我一個大學生賺錢能力太弱了,工作七個月竟然隻有三千塊家用,覺得自己當年不該辛苦供我讀書,覺得我不如那些早早辍學去工廠打工的女孩。
爸爸,您知道您那時多不講理嗎?我被您傷透了心,連辯駁的意願都沒有了。
我想您也曾打過工,一定比媽媽知道在外頭的辛酸,一定清楚錢是很難賺的,可您不僅沒有體恤反而表達了失望和生氣。
您不知道的是,我那時連租房的押金都給不了,私下和表姐借了錢墊付的;您不知道的是,我的出租屋樓下是一群光膀子的肥胖男人,包括那個房東,我每一天經過都覺得害怕;您不知道的是,公司飯堂大叔舀菜給我時,經常掉到不幹淨的台面後又把它舀回我的飯盒裡,我吃了這樣的飯盒好幾個月……
這些細節我從來沒和您聊過,因為您的不講理,您的失望和生氣,讓我不想跟您掰扯一絲一毫,我覺得沒意思,我的爸爸竟對我斤斤計較,竟不是無私的。
您總是責怪我不懂體恤做父親的苦,可您呢,您又是否體恤過,女兒剛進入社會賺這三千塊家用的不易。作為父親,在我初出茅廬時,您甚至都沒有過問我有沒有錢租房生活、吃得怎樣住得怎樣,您那時心裡大概隻關心那點錢、那點回饋吧。我怎麼可能不委屈,怎麼可能不恨您呢,我的爸爸。
我沒有辯駁,而是默默坐上了回廣州繼續打工的大巴,連同心裡的委屈和恨,也一塊帶走了。我在心裡告訴自己,這輩子做您的女兒,委屈我認了,也會吞了的。
後來的歲月裡,在我24~33歲這九年時間裡,我記不清自己聽到多少次“父親算計女兒回報率”的事件了。您一直對自己的女兒們失望,可我們對您也很失望。
我一直以為您年輕時,常年在外打工,應該是見識過外面的世界了,可原來您骨子裡“重男輕女”的思想,比常年在潮汕做家庭主婦的媽媽,還要根深蒂固,還要頑固不化,還要迂腐破舊。
爸爸,當您責怪我們做女兒的,沒有給這個家庭更多的回饋時,是不是也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對兒子的付出,和女兒相比,是不是無私了許多,是您自己把我們這些女兒推出門外的,又怎能要求我們無私回饋呢。
您常常把自己為這個家辛苦的付出,算計到女兒們頭上。
當您打工承受上司壓力時,您會覺得都是因為給女兒讀書導緻的,您總是心甘情願為兒子承擔痛苦,卻在為女兒們付出時,表現出抱怨、委屈、被拖累的一面。
如若我埋怨您缺失我的童年成長期時,您會覺得我缺心眼,責罵我不體諒您養家辛苦,可您想過沒有,您的辛苦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是您為了生個兒子不得已生了許多個小孩造成的,我從來沒要求您給我這麼多兄弟姐妹,您卻把養育多個孩子的艱辛都附加于我。
您總在我們背後計算讀書的費用和生活費是否回本了,可我從沒聽到您算計弟弟的這些。反而是在他需要讀高價的大學時,您毫無怨言地供養,并好說歹說地勸他去讀,在他買車後您又屁颠屁颠地主動幫他還清車貸,在他想要學車時,您主動交學費又辛苦帶他去駕校陪練。
爸爸,做您的女兒,怎麼可能不委屈呢?同樣是您的孩子,卻被如此差別對待,我和妹妹都一緻認同,如果有來生,我們都不願意再當您的孩子了。
這些委屈的事情,我回憶了無數遍,卻不曾當面跟您說過一次,因為每次稍微接近這些話題時,您就會表現出暴躁的樣子,覺得我們亵渎了您的辛勞,繼而又歪曲事實地謾罵我們“不孝”,口無遮攔地說一些難聽諷刺的話來傷我們的心。
溝通不了,于是我和姐妹們都各自把這些委屈當成心裡的小秘密,自行消化,但也是以,我們和您的父女鴻溝,一直都未曾縮小過。這真的很遺憾,我們這輩子注定是無法互相坦誠的父女了。
02.「您是孩子們的驕傲」
雖然因為您重男輕女的思想,我有過委屈,也恨過您,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認,您是這個家的驕傲,這個家今天一切的成績,您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我讀國小或者國中之際,是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那時隻要您回家一趟,家裡總是門庭若市,客廳永遠堆滿您的朋友,有時一波客人沒送走,另一波又來了。
彼時我不懂,以為所有爸爸都如您這般受人歡迎,以為人出去外頭工作了,偶爾回到村子裡就會被圍觀的。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那些門庭若市的場面,純粹是因為您工作上成績突出,客人們聞聲而來,希望得到您的幫扶和介紹。
我不少同學在自己家長的口中,也耳聞您工資高的事,她們總羨慕又妒忌地和我說:“你有個賺錢很厲害的爸爸。”
可不知道為什麼,我成長的過程中,從不覺得家裡有錢,反倒是很窮,即使很多現象、很多人在告訴我,您賺得可以。我後來想,也許是因為您節儉慣了,您習慣存錢防患于未然,您把錢拿去投資買地買房了。
“我的家沒有錢、我們讀書還被罵浪費錢、偶爾感冒生病媽媽會責罵我們看病花錢……”我對我們家的經濟情況一直是這麼個窮鬼印象,是以我小時候從沒有覺得您是我們的驕傲,畢竟天天喊窮的家有什麼好驕傲的嘛。
我是在很多年以後,才了解到您很厲害,您是位值得孩子們驕傲的父親。那是在大學畢業工作以後,在我開始對賺錢和工資這些事,心中有了一把稱之後。
對那時的我來說,賺幾千塊可以,上萬塊很難,可我記得您在我十幾歲時便工資八千,甚至一度去到一萬七的水準,您沒有高學曆,隻是一個建築行業的打勞工,就這麼厲害了,我打心眼裡佩服您。
再到後來我談婚論嫁時,先生(彼時還是男朋友)的父母聽聞您靠一個人打工,供養了五個大學生,對您連聲誇贊,我剛開始并沒有放在心上,隻當是一些客氣的套話聽着。
很久以後,忘記具體是在哪個年齡,我慢慢在記憶中拼湊出您如何不容易的蛛絲馬迹,才頓悟他們的誇贊,真該如此,确實如此。于一個普通父親而言,您十分勵志且負責,十分艱辛且耐苦,您的經曆用如今的話來講,堪稱“逆襲”。
母親說您最初外出打工,是跟着村裡有建築行業人脈的人混,他們帶您從一個工地搬完磚,又去另一個工地搬,彼時的您是個出賣體力的勞工。很難想象如果您一直這樣搬下去,我們這一家如何養活,更别提給孩子們上大學的事了。
您是有遠見的人,又足夠機靈和聰明。在一次次的搬磚中,您見識到還有測量、造價員、監工等建築工種,是不需要出賣體力,而是腦力的,并且賺得更可觀。
在那之後,您每次離家外出打工時,都會随身攜帶一箱箱的書。我對您的書十分有印象,老屋有一處角落堆滿了這些書,随意翻開後,還能看到您做了筆記。
正是這些書,把您從一個體力勞動者,變成腦力勞動者,從此您的工資比當年帶您外出打工的人,都好了許多倍,是以很多人來家裡仰仗您介紹工作,或教會他們逆襲。
在那個沒有快遞、交通不便利的年代,我很難想象,您是如何年複一年堅持把一箱箱書從潮汕帶到廣州或深圳,從一個工地輾轉到另一個工地的;在那個艱苦的工地環境裡,您又是如何在搬磚之餘,刻苦自律勤奮地堅持自學的;在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城市,您又是如何苦口婆心勸别人答應給您轉工種的機會的。
爸爸,每每隻要想到這些,我就會情不自禁對您感到驕傲。
有時候在這些事情面前,我似乎又覺得,自己的委屈算得了什麼,自己好像着實像您說的那樣“太矯情”了。畢竟和您在外面打拼厮殺之事比較,我顯得隻會“窩裡橫”。您那不拘小節的拼勁和遠見,确實令我佩服。
妹妹曾和我說過,您樹立給她的父親形象,雖然有一些不好的瑕疵,但總體而言,卻是一個十分負責任的、高大的樣子,她後來找對象,都十分重視對方是否有您對家庭超級負責任的影子。
我倒是沒有像她那樣,以您某個突出的優點去衡量未來的對象。但她對您“負責任”的稱贊,我是萬分同意的。如若您沒有對“家庭責任”保有堅定的态度,恐怕也不會有您搬磚後逆襲的勵志人生,您也就不會成為孩子們驕傲的那個父親了。
後來我人生遇到了很大的低谷期,我常常會回想您當年在家門口,無數次搬那一箱箱書的模糊樣子,常常會想象您在肮髒的工地挑燈自學的樣子,您驕傲的人生經曆,也曾鼓舞着落魄的我,要像父親那樣堅韌不催、吃苦耐勞地努力活着。
03.「感激您拼命的托舉」
爸爸,您那樣拼命養活一大家子,又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努力供養我上學,按理我應該對您感激涕零的,隻是很可惜,我其實很晚很晚才曉得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
因為您雖然給了我上學的機會,但過程中卻反反複複地在告訴我,您不是那麼心甘情願,一有經濟壓力您就會打電話責罵媽媽,怪她為什麼要不自量力地出主意,妄想讓女兒們讀書。
媽媽也覺得委屈,她隻不過想讓女兒們未來不用過手心向上的生活,卻要承受您,作為她丈夫的責罵,她氣不過便會把情緒遷怒到我和姐姐妹妹們身上。
有一句話我記了很多年,33年來每次想起仍會不自覺地長歎一口氣,倍感委屈。媽媽曾罵我們,讀書是在吸您的血、啃您的骨頭。類似這樣的責罵,我和姐姐妹妹們承受了無數次。
您給我們讀了書,卻附加了一條罪,一條侵蝕父親的罪、一條禍害父親的罪、一條壓垮父親的罪,我整個讀書時代,都在“讀書有罪”的沉重包袱下度過的,在别人覺得可以讀書很幸福的時候,我隻想快點解脫。
是以,當很多人跟我說,要感恩在那樣糟糕的環境下,父親仍堅持給我讀大學時,我卻一點兒也不覺得感恩,您那樣心不甘情不願的,就算我得到您的恩賜,有幸讀了書,但那些年的責罵聲也夠還這筆債了。
我可能大概是直到30歲左右,才真正感激您對我的托舉。
30歲左右的年紀,我經曆着人生最大的低谷期,失了業,過上了假裝上班的日子,這一過就是五年。這五年的經曆,我等到差不多第五年,才和您坦誠了。
那會兒我們在電話裡起了争執,還是那些老問題,您和媽媽責怪我這些年對家庭的回饋少了,我委屈之下,和你們坦誠自己失業已久的事。
我記得電話那頭,您和媽媽都停頓了幾秒,媽媽才開聲質問我,為何失業不第一時間告訴家裡。我哭着回應她,因為不想讓爸爸知道,我現在落魄了,不想讓他是以得出給女孩讀書沒用的結論。
是啊,爸爸,您給我們讀書是有回饋要求的,不是無償的,您總是用“回饋的多與少”去評判給我讀書有沒有用,我落魄了怎麼會告訴您呢,我又憑什麼要感激您給我上學呢!
在那段您不知曉的黑暗低谷期裡,我最感激的人,不是您,也不是媽媽,而是我的先生。
他沒有責怪我,也沒有要求我;他幫我付社保的錢,替我任性租房寫作的決定買單;他在我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把工資打到我的銀行卡上;他幫我一起和家人,包括你們和他的父母、親朋好友,隐瞞我失業的窘迫,替我維護了我在意的自尊;他常常說,錢的事不用擔心,我隻要開心就好了。
爸爸,我在他身上,感受到您和媽媽不曾給予的、毫不計較的愛,原生家庭許多的缺失和遺憾,我在他身上得到了補償。
可是後來我也想過,如若不是您拼命托舉我向上走,走出那塊重男輕女的地方,走到更接近文明的城市中心,我大機率就不會遇到這麼好的伴侶,不會得到這麼美好的婚姻了。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是十分感激您的,感激您那樣努力供我上學,讓我在大學遇到自己未來的伴侶。
我記得您年輕時,曾有過做生意的夢,卻被媽媽打消了,她說,家裡孩子這麼多,又要生活又要讀書,做生意的風險咱們扛不了。您是以放棄了自己的夢,待您中年失業在家了,失意時仍時不時和媽媽翻起舊賬,遺憾如果當年生意這條路走通了,如今也不至于這樣落魄。
而我,在失業的低谷期裡,對自己做了許多職業探索,最後走上了自媒體寫作的道路。我也有了夢,一個關于文字和自由的夢。在理想主義面前,您必須務實,隻能放棄,而我幸運有伴侶寵着,可以在現實之外努力編織夢想。
爸爸,我當然知道,自己之是以能任性造夢,要感激伴侶,當然也要感激您。我如今的美好生活,往回追溯,無一不是因為您的全力托舉得來的。
19歲那年,我第一次走出潮汕,在廣府地區讀了書,見識到外面的世界,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後來又因為婚戀之事,一直留在廣州工作生活。我走出來了,走向更廣大的世界,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您當年不遺餘力的托舉。
33歲的我,已經和19歲剛看這個世界的我,很不一樣了。可以說,我人生後來更先進、更豐富的認知,都得益于您當年的托舉,我怎麼可能不感激呢!
令我感歎的是,委屈的話我不曾當面與您說過,感激的話我卻也不曾說與您聽,總覺得怪不好意思的。這是一件很難突破的事,因為幾十年來,我們的關系裡充斥着許多互相埋怨指責的時刻,感激的話,未免過于突兀矯情了,暫且就放在心裡滋養着吧。
04.「寫在最後」
上個月我因為讀了一本書,決定要努力放下對您和媽媽許多年來因為重男輕女産生的成見,于是鮮少地打了一通電話回家。
在電話裡,我第一次坦誠地和你們聊起這些年失業的經曆。包括考了四次公務員都失敗了,包括最初沒租房我去了圖書館、自習室、飲料店假裝上班的尴尬,也包括我現在租房寫作的事……
換作是從前和您争鋒相對的日子,我斷不可能這般輕易跟您示弱,把自己的傷疤揭露與您,讓您有了瞧不起我這個女兒的機會。我能坦誠,是因為我想放下成見,去嘗試和你們走近。
但令我想不到的是,那通電話之後,您發了一條微信給我,說您和媽媽是相信我的,叫我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有些哽咽,您竟然沒有失望,沒有生氣,沒有覺得給我讀書沒用,反而第一次對我說了這麼鼓勵性的話。
我想也許是因為,我在被您和媽媽責怪對家庭回饋少了之後,被迫說出自己落魄的經曆。女兒的落魄,您卻在五年後才知曉,這件事或許讓您和媽媽有了一些自省,是以您颠覆性地踏出了鼓勵的一步。
我想在您身上,重男輕女的錯誤是真的,但對女兒也不是我想象中那般不愛,否則也不會一邊抱怨又一邊仍咬着牙供養我讀書了。
是以我更笃定了,要努力把那些成見放下,要盡力和你們走近一些,不要在很久以後,留下遺憾和痛悔。
爸爸,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您都59歲了,我也33了,願我們在還能相逢的時光裡,學會珍惜彼此,少一些責怪批評,多一些感謝溫暖。
父親節來了,我希望您身上的病痛少一些,開心的日子多一些,祝您節日快樂!謝謝您,我的爸爸!
作者簡介:
全網同名「失業寫作的小爾」
❤失業假裝上班第5年,4次考編失敗
❤7次職業探索後,喜歡上寫作
❤分享→成長經曆 | 讀書感悟 | 寫作經驗
❤夢想以寫作為生!夢想自由職業!
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點贊、收藏~~~
了解我請點選↓
❤
更多内容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