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駿:2021,我愛讀的三本書

黃駿:2021,我愛讀的三本書

(資料圖/圖)

邱捷:《晚清官場鏡像——杜鳳治日記研究》

社科文獻出版社,2021年5月

作為一種重要史源,日記曆來受到史學界的高度關注。近二十餘年來,基于各式人物日記展開的研究更是方興未艾。與備受矚目的重大人物相比,一些中下層人物盡管因自身地位并不隆寵而未與聞軍機要事,但他們的日記同樣有着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這是因為這類人物多面向基層,是以日記中有大量基層社會運作的資訊,而這些情況在官修史書中會被有意無意地遮蔽。本書的研究對象杜鳳治日記便是這樣一個由“小人物”書寫的文字材料,篇幅長達三四百萬字。中山大學曆史系邱捷教授用了二十年時間對之進行整理與研究,洞隐燭微地從中梳理出晚清官場的諸多面相。

杜鳳治系同光年間粵省一知縣。對知縣而言,處理轄區司法案件是其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杜鳳治在日記中記有大量案件,尤為寶貴的是,他還寫下了自己聽訟、斷案的運思。本書對這些内容進行了細緻分析,讓讀者看到了清代法律體系在基層的實施狀況。

杜鳳治十餘年浸潤于官場的經曆使得他非常熟悉官樣文章之外的宦海“潛規則”與“潤滑劑”。本書告訴讀者,清廷固然強調法度森嚴,制定了大小“則例”,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官員另有一套“慣例”應對之。譬如他們常通過賦稅征收中的陋規、書吏商人遞交的“公禮”等方式,處心積慮地為自己謀取不當收入。書中統計,杜鳳治辭官回故裡時,至少已積累了45000兩白銀的家财。由是觀之,民間所言“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盡管誇張,但也不是毫無根據。又如一般而言清朝官場講究上下尊卑,官員們在交往時須謹言慎行,恪守分際,但他們有時好私下議論上司是非,上司也會在下屬面前講述自己與同僚的沖突,大家皆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鞏固彼此互信,編制人際網絡。

同光兩朝列強不斷擴張在華勢力,杜鳳治對此甚為反感,更因自己數次辦理涉外案件,受了不少“洋人氣”而憤懑不已。不過,他對洋事物倒也不全然排斥。書中提到杜鳳治曾購置西洋鐘表,也拍攝過照片,隻是他對西洋的興趣僅限于賞玩具體物件,就整體而言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仍然懵懂沖突。書中寫道杜鳳治通過閱讀《瀛環志略》等書,已大緻知曉月球繞地球公轉的事實,但每逢日食、月食依舊禱告。上述種種資訊,都豐富了對晚清中下級官員集體心态的研究。邱教授這部論著因之可說是一部史學版的“官場現形記”。

黃駿:2021,我愛讀的三本書

【日】石川祯浩著,袁廣泉譯:《“紅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澤東的?》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

本書系一本剖析毛澤東早期政治形象形塑與傳播的論著。作者石川祯浩教授以考證細膩,叙事生動馳名于中國現代史學界。他的這些學術特質在本書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現。作者運用中、英、俄、日文多種資料,結合宏觀曆史事件,對毛澤東1930年代多個版本的圖檔、傳記進行了深入考察。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赴陝北采訪後,寫下了《紅星照耀中國》。該書将毛澤東富有個人魅力的形象成功推廣到全世界,也成為日後研究毛澤東的經典作品。石川祯浩教授在他這本論著中着重分析了斯諾的陝北之行以及《紅星照耀中國》問世後的反響,特别是這本名作在中國、蘇聯與日本的不同傳播狀況及各自原因。讀者從中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傳播與政情演變之間的關聯。

黃駿:2021,我愛讀的三本書

鄭小悠、橘玄雅、夏天:《九王奪嫡》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 2021年4月

康雍之際諸王奪嫡是清史研究領域長期受到關注的一個話題,相關學術探讨迄今雖近百年,仍不絕于耳。本書即為論述這段波詭雲谲曆史的新作。作者鄭小悠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曆史系,現為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專攻清代政治史,先前出版的《清代的案與刑》獲得頗多贊譽。在本書中,作者延續自己深入淺出的行文風格,同時結合過往研究較少涉及的滿文檔案,剖視了籠罩于父慈子孝、手足情深面紗下的皇族黨争。因而這本《九王奪嫡》不僅讓讀者了解到康雍交替時的高層生态,亦有助于加深對傳統宮廷政治的認知。

黃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