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骏:2021,我爱读的三本书

黄骏:2021,我爱读的三本书

(资料图/图)

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

作为一种重要史源,日记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近二十余年来,基于各式人物日记展开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与备受瞩目的重大人物相比,一些中下层人物尽管因自身地位并不隆宠而未与闻军机要事,但他们的日记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这类人物多面向基层,所以日记中有大量基层社会运行的信息,而这些情况在官修史书中会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本书的研究对象杜凤治日记便是这样一个由“小人物”书写的文字材料,篇幅长达三四百万字。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用了二十年时间对之进行整理与研究,洞隐烛微地从中梳理出晚清官场的诸多面相。

杜凤治系同光年间粤省一知县。对知县而言,处理辖区司法案件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杜凤治在日记中记有大量案件,尤为宝贵的是,他还写下了自己听讼、断案的运思。本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让读者看到了清代法律体系在基层的实施状况。

杜凤治十余年浸润于官场的经历使得他非常熟悉官样文章之外的宦海“潜规则”与“润滑剂”。本书告诉读者,清廷固然强调法度森严,制定了大小“则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官员另有一套“惯例”应对之。譬如他们常通过赋税征收中的陋规、书吏商人递交的“公礼”等方式,处心积虑地为自己谋取不当收入。书中统计,杜凤治辞官回故里时,至少已积累了45000两白银的家财。由是观之,民间所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尽管夸张,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又如一般而言清朝官场讲究上下尊卑,官员们在交往时须谨言慎行,恪守分际,但他们有时好私下议论上司是非,上司也会在下属面前讲述自己与同僚的矛盾,大家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巩固彼此互信,编制人际网络。

同光两朝列强不断扩张在华势力,杜凤治对此甚为反感,更因自己数次办理涉外案件,受了不少“洋人气”而愤懑不已。不过,他对洋事物倒也不全然排斥。书中提到杜凤治曾购置西洋钟表,也拍摄过照片,只是他对西洋的兴趣仅限于赏玩具体物件,就整体而言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仍然懵懂矛盾。书中写道杜凤治通过阅读《瀛环志略》等书,已大致知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事实,但每逢日食、月食依旧祷告。上述种种信息,都丰富了对晚清中下级官员集体心态的研究。邱教授这部论著因之可说是一部史学版的“官场现形记”。

黄骏:2021,我爱读的三本书

【日】石川祯浩著,袁广泉译:《“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本书系一本剖析毛泽东早期政治形象形塑与传播的论著。作者石川祯浩教授以考证细腻,叙事生动驰名于中国现代史学界。他的这些学术特质在本书再次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运用中、英、俄、日文多种资料,结合宏观历史事件,对毛泽东1930年代多个版本的图片、传记进行了深入考察。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赴陕北采访后,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将毛泽东富有个人魅力的形象成功推广到全世界,也成为日后研究毛泽东的经典作品。石川祯浩教授在他这本论著中着重分析了斯诺的陕北之行以及《红星照耀中国》问世后的反响,特别是这本名作在中国、苏联与日本的不同传播状况及各自原因。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人物形象传播与政情演变之间的关联。

黄骏:2021,我爱读的三本书

郑小悠、橘玄雅、夏天:《九王夺嫡》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2021年4月

康雍之际诸王夺嫡是清史研究领域长期受到关注的一个话题,相关学术探讨迄今虽近百年,仍不绝于耳。本书即为论述这段波诡云谲历史的新作。作者郑小悠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专攻清代政治史,先前出版的《清代的案与刑》获得颇多赞誉。在本书中,作者延续自己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同时结合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满文档案,剖视了笼罩于父慈子孝、手足情深面纱下的皇族党争。因而这本《九王夺嫡》不仅让读者了解到康雍交替时的高层生态,亦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宫廷政治的认知。

黄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