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岡村甯次手握80萬日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這四個字

岡村甯次1884年出生在日本,多次被列為日本戰犯中的主要戰犯,但在國民黨的庇護下,他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解放戰争時期,他作為蔣介石的秘密顧問策劃了對解放區的攻擊。

岡村甯次是中國人心中的惡魔,而且他對中國很了解。 作為甲級戰犯,他在抗日戰争期間無惡不作,犯下了無數謀殺。 之後,即使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幾天,他也無視各級指令,誓死抵抗,指令“繼續作戰”。

01

早年的活動軌迹

岡村甯次出生于1884年,23歲時擔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清國留學生隊隊長。 中國之後大大小小能幹的軍閥,比如孫傳芳們,既是他的同學,也是他的學生。

岡村甯次首次進入中國是在1915年,當時31歲的岡村甯次作為戰士處的參謀,被上級派往中國青島收集資料。 他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早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這片土地,是以在工作中,他經常和人聊天從大小各方面都了解中國。

不到半年,岡村甯次就能用中文和人對話了。 工作7年後,他調到參謀部。 他的主要任務是收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資訊,第二年調到上海,專門從事諜報工作。

1925年,岡村甯次調到日本,晉升為上校。 1928年,他率領軍隊在青島與中國作戰,途中多次作為日方代表被派去與中國談判。 1934年在東京擔任參謀第二部部長,依然主要負責諜報活動。

岡村甯次擔任第二部長不到兩個月,作為商人多次進入中國國内搜集情報,徘徊在我國各地。 北到沈陽大連,南到南京,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交了幾個中國朋友,做中國菜。

1937年,他率軍進入我國東北,軍事武裝鎮壓了當地抗日軍隊。 第二年,他晉升為軍長,在晉升的同一天,他奉天皇之命攻擊武漢。

岡村甯次手握80萬日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這四個字

02

戰場思維

岡村甯次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赢、戰。 在他十八九歲的時候,他被禁止看課外的書,而其他同學在專門學習的時候,岡村甯次已經為自己的人生問題和生死問題而煩惱。

從那時起,岡村甯次逐漸明白了安身之所的根本,進入了“沒有肉體,靈魂永存”、“不顧生死執行任務”的修養境界。 擔任少尉不久,已經出入了兩次槍林彈雨。

我知道第一次在森林裡遇到敵軍時,已經站在樹墩上容易指揮。 第二次潛入山谷戰鬥,但不下一死,就受了兩人的傷。 岡村甯次之後想起了這個經曆,自覺很慚愧。之後,他被派去中國工作很久,有時當顧問,有時在中國打仗。 他說他從來不害怕,但有時覺得自己作為日本人,在外國人群體中遇到威脅生死的時候,必須有更大的膽量和更深的謀略。

作為一個從小帶着軍隊出生入死的人,岡村甯次在戰場上的思考是,完成任務是第一位的,但不要想太多生死,生也可以,死也可以,生死也可以置之度外。 是以在岡村甯次心中,獲勝和完成任務是第一位的,其他都無所謂。

岡村甯次手握80萬日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這四個字

03

戰敗

1945年8月10日,岡村甯次接到指令,在與美國作戰的同時,要全力對抗蘇聯。 要求他支援關東軍對抗蘇聯。 但是,他對這個指令感到困惑。 兩天前剛收到消息說日本準備投降,現在又說要戰鬥了,真的很困惑。

8月12日,他又接到通知,寫下通知說:“以不改變天皇統治為條件接受波茨坦宣言,如果條件不達标,打算繼續作戰。” 投降,這是岡村甯次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當天,岡村甯次接到老朋友的密電,說決不收兵! 同時,軍方首領老友的這番話讓他的心放下了一點。

8月13日,東京參謀打來電話,稱大學營方面還在出兵,準備長期對抗中美蘇。 岡村甯次心裡暗暗地想。 幸運的是,并沒有投降,戰争還是要打的。

岡村甯次手握80萬日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這四個字

8月14日,岡村甯次再次接到大學營的密電,在密電中指令他當場打敗前來侵犯的敵人。 并且,密電再次強調,必須長期與中美蘇抗衡。 但是,有趣的是,據說岡村甯次下達作戰指令後不久,東京來了急電,決定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宣布曆史上首次親自宣布,宣布投降。 事情已經決定了,不能改變。 全軍上下必須服從天皇的決定。 岡村甯次聽着收音機,内心陷入了寒窟。 他還擁有一百萬人以上,卻不知道為什麼投降。

得知消息的瞬間,岡村甯次如夢一般,不相信天皇為什麼選擇宣布投降。 這違背了他從小接受的教導。 8日發出風聲,但岡村繼續無視,指令也繼續攻擊。

炎熱的夏天,岡村甯次穿着整齊的西裝,生理上的汗水淋漓,絲毫溫暖不了掉進冰窟的心。 天皇發言,岡村甯次不接受也必須接受。 日本投降,是已經确定的事情。

岡村甯次手握80萬日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這四個字

岡村甯次長時間手持大量重兵,對戰争的

曆史洪流持續,日本投降已成定局,背地裡抵抗也是徒勞。 該來的都會來。 侵略别國的道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注定是失敗的。 過去對死亡進行抵抗的岡村甯次,無視和否定今天的日本人的曆史事實,都是妄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