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狠打中國最心愛的"孩子":對華電動車關稅落地 最高48.1%

電動車曾被寄予厚望,被視為中國汽車産業振興的希望之星。然而,就在中國加大力度扶持電動車産業之際,一記重拳從歐洲而來,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征收最高48.1%的反補貼關稅,對中國電動車企業造成沉重打擊。

開門紅遭重挫

2021年,中國電動車在全球出口市場綻放奪目光彩。資料顯示,當年中國電動車出口總量高達497,000輛,同比大增120%,占據全球59.5%的出口份額,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出口國。

其中,歐洲自然成為中國電動車出口的重點目的地。2021年,中國共向歐洲出口電動車183,000輛,占中國電動車出口總量的36.8%。作為對比,2020年同期數字僅為54,000輛。大幅攀升的出口量無疑引起了歐盟的高度警惕。

對于造車新力量小鵬汽車而言,2021年是出海元年。小鵬當年向挪威、瑞典等國出口近7,000輛電動車,占海外出口量的70%以上。而在2022年上半年,小鵬汽車在挪威市場的銷量就已超過12,000輛,一舉跻身挪威新能源車型銷量前三甲。

貿易戰陰雲密布

令中國電動車企業意想不到的是,2021年12月,歐盟委員會遂作出反應,正式啟動針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整車及其關鍵部件群組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式。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2023年6月9日,歐盟委員會終于做出最終裁定:

  • 針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實施4年期最高48.1%的反補貼關稅;
  • 其中針對安徽、北汽、比亞迪、長城汽車及其關聯公司征收62.7%的關稅;
  • 針對華為、小鵬等新勢力車企征收12%的關稅;
  • 電池、馬達等核心部件群組件也被納入征稅範圍。

無疑,這是對中國電動車産業的一記重拳,立即引發業内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利空打擊難掩前景光明

對于歐盟此舉,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年表示,這将極大影響中國電動車對歐出口步伐,中高端電動車出口更将遭受重創。

汽車行業分析師宋宏偉也坦言,新規對部分主攻海外市場的新勢力車企沖擊較大。以小鵬汽車為例,目前其60%的海外銷量來自歐洲市場。新規實施後,小鵬每出口一輛車到歐盟市場,就需繳納約3萬元人民币的關稅。

然而,專家并未對行業前景過度悲觀。宋宏偉分析指出:"目前中國電動車産業的内循環已經非常好,且國内市場前景廣闊。即使出口受影響,國内市場足以支撐電動車産業持續發展。"

業内也有聲音認為,通過這次反補貼關稅大戰,中國電動車企業将被迫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擺脫對補貼的依賴,真正在核心技術上做出突破,進而提高産品附加值。

多方并舉化解困境

面對歐盟關稅挑戰,中國政府和車企未雨綢缪、積極應對:

政府層面,除與歐方就補貼問題保持溝通外,還大力推動新能源車企自主創新。工信部印發《産業規劃(2021-2035年)》,提出2025年實作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形成較強自主可控能力。

企業層面,各大車企在采取不同政策。比亞迪加快在歐洲本土化程序,2022年底在土耳其建成首座海外電動車工廠。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車企則将目光轉向新興市場,小鵬去年在新加坡、瑞典、荷蘭等國家啟動本地化營運。

總的來說,雖面臨歐盟挑戰,但中國電動車産業依舊蓬勃向上。通過加快創新、本土化生産、開拓新興市場,中國車企必将突破阻力,續寫出海傳奇。

歐盟狠打中國最心愛的"孩子":對華電動車關稅落地 最高48.1%
歐盟狠打中國最心愛的"孩子":對華電動車關稅落地 最高48.1%
歐盟狠打中國最心愛的"孩子":對華電動車關稅落地 最高48.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