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網絡上好多“僞軍迷”在寫軍史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張冠李戴。以“鐵軍北上”為例,較為常見的說法就是“1969年,‘鐵軍’第54軍北上移防河南洛陽,轉隸武漢軍區”。

這類文章看起來很專業,實則犯下一個最基本的錯誤:

1985年6月之前,“鐵軍”美譽并非屬于第54軍,而是屬于“陸軍老大哥”第43軍。

筆者為正視聽,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鐵軍北上”的來龍去脈。

第43軍成立于1948年11月,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成立之初,第43軍下轄第127、128、129、156師,洪學智、賴傳珠分别擔任首任軍長、政委,全軍共計6.3餘萬人。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葉挺獨立團

其中,第127師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北伐戰争中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12師34團(

即“葉挺獨立團”

)。“葉挺獨立團”軍紀嚴明、戰功赫赫,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擁護,這也是我軍曆史上第一支由我黨直接上司的武裝力量。

1927年1月,武漢粵僑聯誼社同仁委托漢陽兵工廠制造了一塊镌刻有“鐵軍”二字的鐵盾牌,贈送給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遂有“鐵軍”之名。後經發展,

“葉挺獨立團”演變為第43軍127師379團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鐵軍”鐵盾

是以,第127師有“鐵軍師”威名,第43軍也理所當然的成了“鐵軍”。第43軍成軍之後,第127師随部參加了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等重大戰役。

1950年7月,第128師留守海南島,第43軍主力回防雷州半島。1952年7月,

第43軍與海南軍區合并為海南軍區兼第43軍。

11月,中央軍委以第129師師部、海南島基地為基礎,組建海軍西營基地(現湛江基地)。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海南軍區舊照

1960年12月,第127師脫離第43軍戰鬥序列,

歸廣州軍區直屬

。1961年8月,海南軍區免兼第43軍,并被撤銷了該軍番号,第128師轉隸第42軍。此為第43軍第一次被撤,導緻了軍史斷層,為後來第二次被撤埋下了伏筆。

1968年7月,中央軍委鑒于美國侵略越南威脅我邊境地區,重新恢複第43軍番号。在此背景下,第127、128師歸建,調入第55軍第220師(

後改稱第129師

),軍部駐廣西桂林。由此,第43軍再次登上曆史舞台,依舊為“鐵軍”第43軍。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珍寶島

1969年3月,中蘇在珍寶島爆發武裝沖突,史稱“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以此為标志,蘇軍開始在我邊境地區陳兵百萬。中央軍委為了應對可能爆發的戰争,對各大軍區野戰軍做出了調整。

同年10月,第43軍由廣西桂林移防河南洛陽,第54奉命北上移防河南新鄉,此二軍俱轉隸武漢軍區戰鬥序列。

彼時,第127師尚屬第43軍,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鐵軍’第54軍北上移防”之說

那麼,“鐵軍”第43軍為何要移防河南洛陽?在筆者看來無非兩個原因:

一、武漢軍區是戰略預備隊,随時支援其他軍區;

武漢軍區下轄湖北、河南兩省,優越的交通條件決定其戰略預備隊的定位。湖北不必多說,其省會武漢号稱“九省通衢”。河南省會鄭州更是隴海線(東西方向)、京廣線(南北方向)的交彙點,為鐵路交通樞紐。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隴海線、京廣線交彙點—河南省會鄭州

第43、54軍都是脫胎于四野,其各自前身部隊在解放戰争時期就是響當當的人物主力部隊。建國後,第43、54軍久經曆練,已經是王牌勁旅,分駐洛陽、新鄉,一則拱衛交通樞紐鄭州,二則随時支援其他軍區,特别是北京軍區方向。

二、洛陽地處中原腹地,戰略位置特殊;

洛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大文豪李格非在《書洛陽名園記後》中,對洛陽的戰略位置有着極為精辟的分析: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渑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時過境遷,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十三朝古都洛陽成了一座重工業城市,無論是國防地位還是軍工生産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洛陽

當你翻開中國地圖,就會發現洛陽地處西安、鄭州兩大城市的中間位置。基于此,我們不難了解第43軍軍部駐地為何要放在洛陽了。

及至1985年6月,武漢軍區撤編,第43軍也被列入裁軍名單,所轄各師去向如下圖所示: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第43軍各師去向

至此,“陸軍老大哥”第43軍退出曆史舞台,而第54集團軍随着

第127師

的調入,才正式被世人稱之為

“鐵軍”

。然而,第54集團軍持有“鐵軍”美譽的曆史隻有不到32年。

2017年4月,時屬中部戰區陸軍的第54集團軍停用舊番号,啟用第83集團軍新番号。原屬第54集團軍的第127師,轉隸第82集團軍(“萬歲軍”第38集團軍)。由此,“鐵軍”血脈傳承至第82集團軍,成了“鐵軍旅”。

“鐵軍北上”:1969年,第43軍駐地本在桂林,為何卻移防洛陽?

圖|第82集團軍“鐵軍旅”某部演訓

換言之,現在的第82集團軍是“萬歲軍”加“鐵軍”,堪稱王牌中的王牌。不過話說回來,“鐵軍”血脈傳承始終在四野老部隊裡打轉,這也從側面說明四野确實是解放戰争中的頭等主力。

參考資料

[1]《百戰雄師四十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 》(軍事史林);

[2]《「中國共産黨的“十萬個為什麼”」北伐戰争中為何唯獨這支部隊被稱為“鐵軍”?》(中國新聞網);

[3]第五十四集團軍:鐵軍中的鐵軍(人民網);

[4]《第82集團軍“鐵軍旅”:勇當強軍路上“開路先鋒”》(〈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