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网络上好多“伪军迷”在写军史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张冠李戴。以“铁军北上”为例,较为常见的说法就是“1969年,‘铁军’第54军北上移防河南洛阳,转隶武汉军区”。

这类文章看起来很专业,实则犯下一个最基本的错误:

1985年6月之前,“铁军”美誉并非属于第54军,而是属于“陆军老大哥”第43军。

笔者为正视听,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铁军北上”的来龙去脉。

第43军成立于1948年11月,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成立之初,第43军下辖第127、128、129、156师,洪学智、赖传珠分别担任首任军长、政委,全军共计6.3余万人。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叶挺独立团

其中,第127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34团(

即“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军纪严明、战功赫赫,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拥护,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由我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

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委托汉阳兵工厂制造了一块镌刻有“铁军”二字的铁盾牌,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遂有“铁军”之名。后经发展,

“叶挺独立团”演变为第43军127师379团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铁军”铁盾

因此,第127师有“铁军师”威名,第43军也理所当然的成了“铁军”。第43军成军之后,第127师随部参加了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等重大战役。

1950年7月,第128师留守海南岛,第43军主力回防雷州半岛。1952年7月,

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

11月,中央军委以第129师师部、海南岛基地为基础,组建海军西营基地(现湛江基地)。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海南军区旧照

1960年12月,第127师脱离第43军战斗序列,

归广州军区直属

。1961年8月,海南军区免兼第43军,并被撤销了该军番号,第128师转隶第42军。此为第43军第一次被撤,导致了军史断层,为后来第二次被撤埋下了伏笔。

1968年7月,中央军委鉴于美国侵略越南威胁我边境地区,重新恢复第43军番号。在此背景下,第127、128师归建,调入第55军第220师(

后改称第129师

),军部驻广西桂林。由此,第43军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依旧为“铁军”第43军。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珍宝岛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武装冲突,史称“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以此为标志,苏军开始在我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中央军委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对各大军区野战军做出了调整。

同年10月,第43军由广西桂林移防河南洛阳,第54奉命北上移防河南新乡,此二军俱转隶武汉军区战斗序列。

彼时,第127师尚属第43军,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铁军’第54军北上移防”之说

那么,“铁军”第43军为何要移防河南洛阳?在笔者看来无非两个原因:

一、武汉军区是战略预备队,随时支援其他军区;

武汉军区下辖湖北、河南两省,优越的交通条件决定其战略预备队的定位。湖北不必多说,其省会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河南省会郑州更是陇海线(东西方向)、京广线(南北方向)的交汇点,为铁路交通枢纽。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陇海线、京广线交汇点—河南省会郑州

第43、54军都是脱胎于四野,其各自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响当当的人物主力部队。建国后,第43、54军久经历练,已经是王牌劲旅,分驻洛阳、新乡,一则拱卫交通枢纽郑州,二则随时支援其他军区,特别是北京军区方向。

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特殊;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大文豪李格非在《书洛阳名园记后》中,对洛阳的战略位置有着极为精辟的分析: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时过境迁,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三朝古都洛阳成了一座重工业城市,无论是国防地位还是军工生产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洛阳

当你翻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洛阳地处西安、郑州两大城市的中间位置。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第43军军部驻地为何要放在洛阳了。

及至1985年6月,武汉军区撤编,第43军也被列入裁军名单,所辖各师去向如下图所示: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第43军各师去向

至此,“陆军老大哥”第43军退出历史舞台,而第54集团军随着

第127师

的调入,才正式被世人称之为

“铁军”

。然而,第54集团军持有“铁军”美誉的历史只有不到32年。

2017年4月,时属中部战区陆军的第54集团军停用旧番号,启用第83集团军新番号。原属第54集团军的第127师,转隶第82集团军(“万岁军”第38集团军)。由此,“铁军”血脉传承至第82集团军,成了“铁军旅”。

“铁军北上”:1969年,第43军驻地本在桂林,为何却移防洛阳?

图|第82集团军“铁军旅”某部演训

换言之,现在的第82集团军是“万岁军”加“铁军”,堪称王牌中的王牌。不过话说回来,“铁军”血脉传承始终在四野老部队里打转,这也从侧面说明四野确实是解放战争中的头等主力。

参考资料

[1]《百战雄师四十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 》(军事史林);

[2]《「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北伐战争中为何唯独这支部队被称为“铁军”?》(中国新闻网);

[3]第五十四集团军:铁军中的铁军(人民网);

[4]《第82集团军“铁军旅”:勇当强军路上“开路先锋”》(〈解放军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