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東漢末年,漢靈帝在位期間,昏聩不明,朝政腐壞,奸佞當道,百姓不堪忍受橫征暴斂,啼饑号寒,掙紮在死亡線上。公元184年,太平道創始人張角,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起義軍的口号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義軍都以黃巾裹頭,故此這次起義又被稱為“黃巾大起義”。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在席卷天下的農民起義面前,東漢君臣終于感受到了生死攸關的威脅。為了維持統治,東漢君臣們暫停了激烈的争權奪利鬥争,調轉矛頭一緻對外,集中全國兵力向黃巾軍發起猛烈進攻。黃巾軍雖然鬥志高昂,勇氣可嘉,但在兵力、武器都占絕對優勢的正規軍面前,最終抵擋不住,傷亡慘重,到185年十一月,黃巾軍最後一個據點曲陽被攻破,黃巾起義由此進入低潮。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黃巾軍雖然失敗,但由于當時農民的艱難處境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各地的民間反抗運動依舊此起彼伏,風起雲湧。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時,河北常山有一個名叫褚燕的年輕人,他自幼習武,膽勇過人,眼看天下大亂,他也落草為寇,“合聚少年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攻,還真定,衆萬馀人”。博陵縣黃巾軍首領張牛角起義後,聲勢浩大,褚燕于是投奔到張牛角麾下,成了黃巾軍中的一個戰将。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在進攻瘿陶之戰中,張牛角被流箭射中,生命垂危。臨死前,張牛角囑咐部下,讓他們擁立褚燕為首領,成為這支黃巾軍的主帥。為了表示自己繼承張牛角的遺願,褚燕特地改名為張燕。張燕不僅英勇善戰,而且非常有頭腦。在公元185年前後,眼看各地黃巾軍起義陸續遭到官兵剿滅,他為了儲存實力,主動向朝廷請求招安,被漢靈帝任命為中郎将,從此搖身一變徹底洗白,從義軍“轉正”成為官軍。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張燕占據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内一帶十餘個州縣,稱霸一方,擁兵自重。在随後的三國初年亂世中,張燕也加入進來,先後與北方軍閥公孫瓒、袁紹、呂布等有過交集,與他們時戰時和,時而翻臉成仇,時而化敵為友,盡顯軍閥本色。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張燕預判時局發展的眼光,真的精準無比。黃巾軍起義失敗前,他及時脫身洗白,躲過一劫。曹操在北方崛起後,張燕立刻敏銳意識到,曹操必将成就大業統一中原,于是在公元205年帶領本部人馬,歸降了曹操。從此成為曹魏麾下戰将,曹操封他為安國亭侯、平北将軍,鎮守邺城,最後平安善終。

張燕堪稱三國最低調軍閥。論個人武藝,他以武功卓絕著稱,《三國志》與《資治通鑒》都記載,他“剽捍捷速過人”,“輕勇走趫捷”,是正史明确記載的武林高手。他曾與呂布發生軍事沖突,“呂布共擊燕,連戰十餘日”,最終不分勝負,打成平手,各自撤兵。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論軍隊實力,他的部下“黑山軍”人數最多時,“衆至百萬”,合計多達超過一百萬人。日後魏蜀吳三國建立後,魏國軍隊人數40餘萬,蜀漢軍隊人數10萬零兩千,吳國軍隊23萬,魏蜀吳三國軍隊加起來都沒他的人多。

三國最低調軍閥,武藝高強與呂布打平,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總和

張燕武藝過人,與呂布不相上下,手下兵力超過魏蜀吳三國總和,知名度卻非常低,堪稱三國最低調軍閥。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