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衆所周知,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曆朝曆代的版圖一直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不僅是先人探索世界的證明,還展現了他們征服世界的偉大願望,“大一統”三個字一直隐藏在炎黃子孫的血液中。然而,晚清統治者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随着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署,土地就這麼被割讓了出去,要知道,那可是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打回來的,而這些人的行為,無疑是在挑戰中國人的底線。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不過,相對于割地求和,滿清的貢獻也不容忽視,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勢必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自漢代開始,邊疆戰亂就沒有停止過,當時漢武帝北擊匈奴,封禅泰山,風頭一時無二,但與此同時,他也耗盡了大半國力,為日後的分崩離析埋下了隐患。到了唐朝,突厥、契丹、高昌、奚族、高麗、百濟等外敵層出不窮,大宋也是一樣,契丹、女真甚至都能長驅直入,而一直隐忍不發的蒙古,則成了最大赢家。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後來,朱元璋成功逆襲,他再次實作了漢人的大一統,不過遺憾的是,邊疆戰亂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疆域也十分有限。然而,經過大清“康雍乾”三任皇帝的努力,卻把北方最大的隐患消除了,而年羹堯、鄂爾泰、左宗棠等人更是把邊疆打理得井井有條。就這樣,清朝極盛時,領土已經達到了1310萬平方公裡,即使在清末割地求和之前,也維持在1130萬平方公裡左右,比起前幾個朝代(除了元朝),清朝已經做到了極緻。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清開疆擴土之時,北方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威脅——沙俄。沙俄觊觎我國東北地區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自清朝建國開始,沙俄就已經入侵了黑龍江流域,康熙上位之後,沙俄已經視黑龍江流域為己地。于是,一場極為漫長的反擊戰打響了,清廷在極北苦寒之地擴建了一條後勤路線,把幾千名士兵、火炮以及糧食都運了過去,一展捍衛領土的決心。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實際上,沙俄也隻是試探罷了,畢竟從明朝開始,兩個國家就已經建交了,當時明神宗還在國書上如此寫道:“爾為大國君主,朕亦為大國皇帝也……爾若進貢珍品,朕亦以優質綢緞賞賜爾等……”後來,清朝的順治皇帝也回了沙俄一封國書:“爾所進貢物,朕已收納,為此特加恩賞。”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清廷與沙俄的關系還不錯,可惜的是,邊境摩擦卻不是能輕易解決的。最後,随着《尼布楚條約》、《瑷珲條約》 等多個條約的簽訂,中國的庫頁島也被分走了。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在庫頁島上發現了一塊石碑,由于上面所寫乃是漢字,是以俄友善邀請中國專家前去翻譯。然而,翻譯過來的文字卻令雙方頗為尴尬,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乾隆皇帝寫的一副對聯: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予一人。乾隆認為自己武功繁盛,不僅平定了所有邊疆地區的叛亂,使國家的版圖達到最大,還把社會經濟推向了頂峰,天下人都要為他歌功頌德。

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請我國專家幫忙翻譯,石碑内容令雙方尴尬

對于乾隆這樣的想法,雙方都覺得十分尴尬,因為乾隆也不過是享受了祖輩打下了的基礎罷了,他并沒有什麼豐功偉績,而且他七下江南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表面繁榮罷了。此外,這塊在庫頁島出土的石碑也說明了問題,若大清真那麼強勢的話,庫頁島又怎麼會落入他國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