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1937年7月7日,北平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軍隊開始在華北爆發激戰,但是遠在江南的上海灘,日軍并沒有發動進攻,國軍也沒有派兵進駐,表面上仍是一片和平景象,然而平靜之下卻是暗流湧動,氣氛十分詭異。幾天後,從四川緊急趕回南京的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下達了一道緊急軍令,而正是這道指令,終于讓上海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軍政部長何應欽)

何應欽之前是奉命到四川“整編”川軍的,見了一堆人,開了一堆會,但是川軍的整編仍然不能完全落實,主要是内部派系太多,哪一方也不願裁軍。1937年7月6日,何應欽在重慶正式召開“川軍整軍會議”,明令川軍各部至少要裁員20%,限一個月内整編完畢,同時剝奪了川軍的人事、财政自主權,引發川軍大小将領的強烈不滿,當天就吵成一團。

不料第二天北平就爆發了戰事,也就标志着全面抗日戰争的開始,國難當頭,川軍絕大多數将領終能以國事為重,主動加快了整軍步伐,基本不再吵吵嚷嚷了。眼見川軍不鬧騰了,老蔣的急電又擺在案頭,何應欽終于能夠脫身,以最快的速度傳回南京。當時國民政府還建有參謀本部,參謀總長是湘軍元老程潛,不過軍中二号人物,其實還是何敬之。

何應欽研究完華北的局勢後,深感華東備戰也刻不容緩,于是下令立即向上海地區調撥30000條麻袋。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參謀總長程潛)

一、麻袋來了。

調撥30000條麻袋來幹嘛用?當然是給上海方面裝沙包築工事的,根據1932年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之規定,國民政府不得在上海市區留駐正規軍,隻能以警察和保安團來維持治安,戰鬥力肯定是較弱的。是以何應欽直接給上海市長俞鴻鈞打了電話,要求他未雨缪綢,抓緊修築街壘和工事,以防不測。

俞鴻鈞,廣東新會縣(今江門新會區)人氏,1919年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以高水準英語能力和财政專長而知名,逐漸成為宋子文的得力幹将,北伐軍進入上海後出任财政局長、市政府秘書長等職。自1936年起,俞鴻鈞升任上海市代理市長、市長,曆史的風雲際會,讓他在全面抗戰爆發之時,成為責任重大的上海父母官。

接到何應欽的電話後,年僅39歲的俞鴻鈞不敢怠慢,馬上布置保安總團、警察總隊灌沙包。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俞鴻鈞)

因為上海是個大都市,沒有什麼山地可以依托,是以巷戰最簡單最友善的辦法,就是用沙包築起街壘工事。是以運到上海的這30000條麻袋,迅速被保安總團和警察總隊的軍警們裝上沙土,暫時隐藏在街道各個路口附近的建築物裡面,隻要有一絲風吹草動,那就馬上搬出來搭建戰鬥工事。

俞鴻鈞挺悲催的,不久之前到郊外騎馬觀花時,不慎從馬上摔下來造成左臂骨折,要說一個學者型官員沒事騎什麼馬呢,總之每天疼得滋牙咧嘴的。但是俞市長腦袋瓜子可一點沒摔壞,一邊指令手下抓緊灌沙包,一邊給何應欽回電話:就我手底下這點人,真打起來也不管用啊,速速派援兵吧!

确實,上海市區隻有警察總隊和保安總團(兩個團)大幾千人,更要命的還都是軍事訓練并不充分、作戰經驗基本沒有的非正規軍。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民國時期的警察)

何應欽當然清楚保安團和警察的戰鬥力,于是面呈老蔣,得到如下訓示:第一、即日起上海警察總隊、保安總團的裝備彈藥,改由軍政部直接撥給,這就是給提高待遇了;第二,立即調動部分正規軍,化裝成為保安團,秘密潛入上海布防。要說南京政府也夠慫的,向自己的國土上派點部隊還得偷偷摸摸的。

何應欽回到辦公室對着地圖思考一番,決定動用駐蘇州的獨立第20旅,立即開赴淞滬地區搶占先機。千萬别被“獨立旅”這個番号迷惑住了,這支部隊其實很特殊很牛叉,大家都記得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第1旅吧?其實還有個補充第2旅,這兩個旅都是

為編練新式的步兵師,以“保定陸軍編練處”的兵員為基幹,組建起來的試驗性部隊。

而軍政部編練新式步兵師的目的,本就是對日備戰,是以名義上雖是“補充旅”的番号,那不過是為了保密起見,其實是貨真價實的師級野戰部隊。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民國時期的武裝警察)

二、部隊來了。

補充第2旅旅長是黃埔二期生鐘松,沒錯,就是後來解放戰争時期,在沙家店戰役中被彭老總全殲的那個整編第36師師長,早在1945年7月,鐘松已經升任第36軍軍長,說明抗戰時期的表現還是不錯的。1934年10月,補2旅改番号為第2師獨立旅,其實還是掩人耳目的挂靠。

曆史愛好者都知道所謂的“德械師”,标準稱謂應該是“調整師”,其中第一批被調整和加裝的共有10個師。

而在這10個調整師名單上,你數來數去算上教導總隊也隻有9個師級番号,其實最後一個就是鐘松的獨立旅。

是以要明白,鐘松旅其實是裝備精良的“調整師”樣闆,

全旅下轄三個步兵團、高射炮營、炮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辎重營,以及特務連、戰防炮連、騎兵連、榴彈炮、衛生連,全旅兵力居然突破了10000人。

1937年初,鐘松率第2師獨立旅由河南進駐距離上海一步之遙的蘇州,番号再次更改為獨立第20旅,也就是由軍政部直轄。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鐘松)

是以何應欽在決定向上海派兵之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獨立第20旅,此時鐘松正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于是何應欽緊急召見了副旅長楊文瑔(潛伏都看過沒有?熟悉吧),一番面授機宜後,獨20旅立即行動起來,至7月底全線完成展開。

楊文瑔的具體部署是:旅屬第658團(團長李忠)假稱“憲兵第13團”的番号前出到松江,而第659團(團長何藩)假稱“上海保安總團第3團”的番号,直接進駐了淞滬警備司令部和虹橋機場。當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第659團是換了保安團的軍裝進入上海的。

而匆匆趕回來的鐘松少将,則率獨20旅旅部和另外一個團仍駐蘇州,随時準備投入戰場。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領麻袋、灌沙包、進部隊,這一系列操作免不了有些動靜,而日本人的鼻子比狗都靈,很快就嗅出一些不尋常的味道來,是以日本海軍上海特别陸戰隊司令官大川有點上火了。日酋大川内傳七少将手下隻有4000來人,也沒有接到東京關于在上海動手的指令,是以對中國方面的備戰和增兵,有着本能的恐懼:被趕進黃埔江喂王八怎麼辦?

畢竟華北已經開戰,而日本海軍的力量在上海并不充足,鬼子們有點神經質是可以了解的。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楊文瑔)

三、日軍偵察。

大川眼珠一轉,決定派人去探探虛實,于是派出多批“斥侯”僞裝成平民,分赴上海各地偵察。其中有一個小隊長帶着個軍曹,摸到了中興路的一所建築前,這裡是保安總團第2團第2大隊重機槍中隊的駐地,兩個鬼子驚訝地發現,院子裡不僅儲存有大量灌好的沙包,還架着好幾挺重機槍,而且大門口戒備森嚴。

于是倆鬼子拿出小本本,打算記下門牌号順便繪出草圖,結果他倆早被保安團的明哨暗哨給盯上了,忽啦啦沖出一群人,揪頭發攏胳膊就給這倆貨弄進去了。中隊長楊俊聽說抓到兩個奸細,親自過來審問,他在搜出的小本子上發現有這樣的記錄:

此處為上海保安隊重機槍部隊駐紮,估計有重機槍十挺以上,隊員約200人。

楊俊一看就驚了,怎麼的間諜現在如此猖狂了?遂追問兩個人到底是誰派來的,結果這倆貨楞是一言不發(中國話肯定不利索,張嘴就得露餡),氣得保安隊員們一頓拳打腳踢,倆鬼子還是死咬着牙不吭氣。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日本海軍陸戰隊員)

楊俊氣樂了:呀呵,還挺扛揍呢?他其實已經有點懷疑是日本人了,于是給弟兄們下指令:扒鞋脫襪子!抗戰時期這個法子屢試不靈,弟兄們七手八腳把兩個奸細的鞋和襪子扒掉,果然發現大腳趾和二腳趾分得很開,楊中隊壞笑着問:日本人?那甭繼續審了,于是指令關押起來,自己搖電話向上面報告。

弱國無外交啊,按理抓到間諜直接都可以斃了,可是淞滬警備司令楊虎躊躇再三,深感這倆貨确實是燙手的山芋,畢竟是日本軍人,無論是關是殺,都可能給日本人以挑起戰争的口實,跟俞市長溝通以後,最終下令楊俊放人。鼻青臉腫的小隊長和軍曹回去以後·,又挨了一頓大耳刮子,理由是太廢物,但是他們偵察到的情況,卻被逐級上報。

大川少将一邊向上海市府提出抗議,一邊将情況通報給日本駐滬領事館,海軍駐華武官本田輔馬上打電話給國民政府外交部:你方秘密搞戰鬥工事,違反了《淞滬停戰協定》,我方提出抗議!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楊虎)

三、初次交鋒。

鑒于老蔣的“廬山講話”已經發表,南京外交部那邊吧,比之前要強硬許多,電話裡跟日本人也沒客氣:你們翻翻《淞滬停戰協定》,哪一條哪一款規定中方不許在上海市區修工事了?本田閉眼睛回憶了一下,好像還真沒有,于是開始撒潑:你們秘密運送沙袋,很挑釁啊?對方還是硬繃繃:即便我方修了工事,也在中國自己的領土上,挑釁誰了?

本田被噎得答不上來,隻好氣急敗壞地扔下一句話:你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摔了電話後,立馬派出一名少佐專使,前往上海保安總團部交涉和抗議。這個叫沖野亦男的海軍少佐乘車到了總團部後,牛皮哄哄要求見總團長吉章簡,在這個家夥眼裡,一個地方保安團的頭目,吓唬幾句肯定得尿褲子。

少佐想錯了,這位吉團長可是正兒八經的黃埔二期畢業生,還是“複興社”的重要骨幹,腰杆子硬得一塌糊塗,上海保安總團情況特殊,一般人是當不上總團長的。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早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第二天,吉章簡出于一名職業軍人的敏感,已經對形勢有了大緻判斷,當即給保安總團下達了四項指令:

1、所有軍官在滬家眷立即離開上海,傳回原籍以策安全。

2、所有保安隊員不得擅離駐地,随時應對突發事件。

3、各團各大隊加緊組織實彈射擊訓練,尤其是巷戰的訓練。

4、所有軍官必須寫好遺囑,做好随時犧牲之準備。

這樣一個黃埔系軍官,對日本人的态度可想而知,是以沖野亦男舞舞紮紮發表完抗議後,吉簡章沒怎麼搭理他,嗯哼幾句就喊送客。誰知這個鬼子少佐賴着不走,抗議完之後突然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吉團長,我們想參觀一下你們的工事,吉章簡聽完一楞,被日本人的無恥給氣樂了:

這個不太合适吧,我如果要參觀你們海軍陸戰隊的工事,你們會同意嗎?你我都是軍人,“你懂得呦”!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調整師士兵)

就這樣外交武官本田輔、專使沖野亦男都碰了一鼻子灰,日本駐滬總領事岡本季正決定親自出馬了,按照對等的原則,這個老鬼子直接找了上海市長俞鴻鈞。岡本反複問俞市長的問題是:上海保安總團和警察,為什麼要修工事,是不是針對日軍?俞鴻鈞軟中帶硬:當年的停戰協定并沒有對此進行限制,如果貴國在東京修工事,我們也是不會過問的。

岡本

:注意上海不是東京!

俞鴻鈞

:這裡也不是被你們侵占六年的滿洲!

:華北已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閣下的态度會影響上海的局勢和氣氛。

:上海的氣氛豈是我能影響的?總領事難道沒發現,全中國的氣氛都已經被你們影響了嗎?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中國士兵和租界士兵)

岡本沒詞了,突然追問了一句:你們為什麼要向上海派正規軍?

:捕風捉影,斷無此事!

:我們得到了準确消息。

:消息是怎麼來的?

岡本差點說漏了嘴,剛要說是我們的間諜搞到的情報,話到嘴邊硬生生憋了回去,換成了另外一個外交辭令:這個您無權知道。

:那麼好,我隻能告訴您,您的消息來源不可靠。另外據報,你們的陸戰隊已多次越過1932年劃定的虹口八字橋停戰線,您回去轉告他們,請他們不要再越界!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日本海軍陸戰隊)

岡本郁悶地回到領事館,心中越想越窩火,于是喊上本田輔一起到了虹口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跟大川内七傳等人商量對策。日本間諜以及收買的漢奸當時是無孔不入的,是以日本人基本确定,虹橋機場附近,秘密駐紮了至少一個團的中國正規部隊,若想在談判和抗議中取得主動,一定要拿到相關證據。

大小鬼子嗚嗷嗷喊了半天之後,大川少将最後決定派出“有力人員”,直接對虹橋機場實施抵近偵察,以拿到中國軍隊破壞停戰協定的“罪證”。派出的倆鬼子,是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齋藤要藏,駕駛軍用挎鬥機車,徑往虹橋機場而去,大川還特别指令大山中尉要帶上相機,否則沒圖沒真相嘛。

這兩個鬼子出發的準确時間,是1937年8月9日傍晚5時,上海的天其實還是大亮的。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四、虹橋事件。

虹橋機場當然是軍事重地,是以大山和齋藤這倆鬼子,最初隻是在機場附近轉悠,瞎拍了一堆照片,但是這樣肯定交不了差,于是開着摩托直奔機場大門。在這倆鬼子看來,他們身穿日本海軍陸戰軍的軍裝,中國的保安團肯定不敢拿他們怎麼樣,是以到了機場大門口之後,非但不停車接受檢查,反而一腳油門加速就要楞往裡闖。

前面說過,此時駐防虹橋機場的可不是什麼保安團了,而是獨立第20旅第659團的中央軍官兵,作為第一批的調整師,那是經過德國顧問嚴格訓練過的,反應和槍法都不賴。眼見兩個日本兵要沖卡,大門口的衛兵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一槍就将齋藤要藏爆了頭,其實衛兵在短短的幾秒中還是有所考慮的,那就是先打駕駛摩托的日本士兵。

意思是給軍官留點餘地,乖乖下車接受檢查,結果大山勇夫已經被吓懵了,隻喊了聲“我們是日本海軍”後,然後下車掉頭就跑,哪裡跑得掉嘛?緊跟着又是一聲槍響,日軍中尉當場斃命。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保安團士兵)

中央軍士兵确實很猛很痛快,但是事情卻鬧大了,畢竟打死了日本軍人,這就是著名的“虹橋機場事件”。事件發生後,楊虎派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朱俠等人,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查察。朱俠驗明死者身份後,一邊叫獨20旅部隊保護好現場,一邊緊急上報三個主管機關上司:駐龍華的淞滬警備司令楊虎、上海市長俞鴻鈞、駐蘇州的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張治中正在青島養病,接南京急電後火速回到任上,并且立即指令孫元良第88師、宋希濂第36師自陝西回防,這兩個師是西安事變後調往西北的,現在也就明白何應欽為什麼選擇獨立第20旅率先赴滬了吧?

之前,曾經率軍“淞滬抗戰”的張治中就強烈主張:一旦中日全面戰争爆發,在上海方向務必“先發制人”,将日本海軍陸戰隊一掃而光。老蔣一直猶猶豫豫,而“虹橋事件”的意外爆發,使上海的形勢頓時劍拔弩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日本人的強烈反應,使張治中了然,老蔣也明白,華東戰事已經不可避免。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

五、山雨欲來。

而上海這邊,淞滬警備司令部首先通知各部對日警戒,然後才正式通報日本駐滬領事館,通報的方式也很有技巧,先問“

日本海軍人員有沒有擅自外出到華界的”

?對方說沒有。岡本和本田最初還以為,中方是在查證俞鴻鈞所警告的“越界行為”,是以腦袋瓜子晃得撥浪鼓一樣,警備司令部的人說要不你們再查查?

半個多小時後,日方态度大變,想來是知道了兩個鬼子“失聯”的情況,本田輔帶人趕到龍華,說俺們這邊有個叫大山勇夫的中尉“平素嗜酒,徹夜未歸”。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童元良說這小子惹禍了,擅闖虹橋機場與我方保安隊發生了沖突,不過呢,現在都天黑了,明天上午我們雙方共同派員去現場調查和解決。

童參謀長施得是緩兵之計,因為楊虎、俞鴻鈞等人正在緊急商量對策,俞市長深知,這跟九一八事變之前的“中村事件”如出一轍,就算日本人擅闖軍事禁區理虧在先,一旦打死了人,日本人仍然不會善罷幹休。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日本陸軍)

最後商量出來的辦法是,從監獄裡提出一個死刑犯給斃了,然後給穿上保安隊的衣服也擺在現場,意思是大山勇夫二人不僅擅闖禁地,還殺了中國士兵,是以保安隊才被迫自衛還擊。其實沒什麼大用,日本人怎麼可能真正講道理?果然,第二天上午本田等人看見屍體,當場怪叫:“你們敢襲擊帝國海軍軍人”?

日本駐滬總領事館一邊急報東京,一邊派人與俞鴻鈞交涉,書面提出了一大堆苛刻的條件,包括什麼“撤退各街道的防禦工事和部隊”雲雲,俞市長予以斷然拒絕,日方随即以武力恫吓,上海局勢驟然更新。在南京的老蔣接報後,也判斷中日在上海一戰不可避免,兩天後命人将掃蕩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計劃,秘密送達淞滬警備司令部。

1937年8月11日,張治中也在蘇州接到了老蔣的電話:“把上海的日軍給我趕下黃埔江”!也就是說,在“虹橋事件”意外爆發後,南京方面終于下定了“先發制人”的戰役決心。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六、會戰爆發。

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上将接令,立即調集王敬久第87師、已經趕回來的孫元良第88師和鐘松的獨立第20旅等德械精銳,火速向上海疾進,與此同時,軍政部還調來了裝備德式榴彈炮的炮兵第8團、第10團助戰。根據統一部署,第87師需要乘火車開進,而第88師先頭旅,則乘坐300多輛軍用卡車率先進入上海市區。

1937年8月12日清晨,上海市民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街面上滿是身穿草綠色軍裝的國軍士兵,欣喜得不行,他們有将近六年時間沒有看見中國正規軍了。此間按照南京方面的最新指令,前線部隊統一編組為第9集團軍,以張治中為總司令。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

預定對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攻擊時間,應為8月12日傍晚,不過張治中考慮大部分部隊都沒有完全就位,決定推遲一天。時間到了8月13日下午3時許,第88師先頭營奉命向虹口方向搜尋前進,當行至停戰分界線八字橋頭時,與企圖前伸布防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伊藤大隊猝然相遇。

先頭營少校營長易瑾當即下令開火,槍聲瞬間大作,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變”就此爆發!

何應欽的3萬條麻袋,為何引爆中日大決戰?俞鴻鈞:這裡不是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