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军队开始在华北爆发激战,但是远在江南的上海滩,日军并没有发动进攻,国军也没有派兵进驻,表面上仍是一片和平景象,然而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气氛十分诡异。几天后,从四川紧急赶回南京的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下达了一道紧急军令,而正是这道命令,终于让上海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军政部长何应钦)
何应钦之前是奉命到四川“整编”川军的,见了一堆人,开了一堆会,但是川军的整编仍然不能完全落实,主要是内部派系太多,哪一方也不愿裁军。1937年7月6日,何应钦在重庆正式召开“川军整军会议”,明令川军各部至少要裁员20%,限一个月内整编完毕,同时剥夺了川军的人事、财政自主权,引发川军大小将领的强烈不满,当天就吵成一团。
不料第二天北平就爆发了战事,也就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国难当头,川军绝大多数将领终能以国事为重,主动加快了整军步伐,基本不再吵吵嚷嚷了。眼见川军不闹腾了,老蒋的急电又摆在案头,何应钦终于能够脱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南京。当时国民政府还建有参谋本部,参谋总长是湘军元老程潜,不过军中二号人物,其实还是何敬之。
何应钦研究完华北的局势后,深感华东备战也刻不容缓,于是下令立即向上海地区调拨30000条麻袋。
(参谋总长程潜)
一、麻袋来了。
调拨30000条麻袋来干嘛用?当然是给上海方面装沙包筑工事的,根据1932年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之规定,国民政府不得在上海市区留驻正规军,只能以警察和保安团来维持治安,战斗力肯定是较弱的。所以何应钦直接给上海市长俞鸿钧打了电话,要求他未雨缪绸,抓紧修筑街垒和工事,以防不测。
俞鸿钧,广东新会县(今江门新会区)人氏,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以高水平英语能力和财政专长而知名,逐渐成为宋子文的得力干将,北伐军进入上海后出任财政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等职。自1936年起,俞鸿钧升任上海市代理市长、市长,历史的风云际会,让他在全面抗战爆发之时,成为责任重大的上海父母官。
接到何应钦的电话后,年仅39岁的俞鸿钧不敢怠慢,马上布置保安总团、警察总队灌沙包。
(俞鸿钧)
因为上海是个大都市,没有什么山地可以依托,所以巷战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用沙包筑起街垒工事。因此运到上海的这30000条麻袋,迅速被保安总团和警察总队的军警们装上沙土,暂时隐藏在街道各个路口附近的建筑物里面,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那就马上搬出来搭建战斗工事。
俞鸿钧挺悲催的,不久之前到郊外骑马观花时,不慎从马上摔下来造成左臂骨折,要说一个学者型官员没事骑什么马呢,总之每天疼得滋牙咧嘴的。但是俞市长脑袋瓜子可一点没摔坏,一边命令手下抓紧灌沙包,一边给何应钦回电话:就我手底下这点人,真打起来也不管用啊,速速派援兵吧!
确实,上海市区只有警察总队和保安总团(两个团)大几千人,更要命的还都是军事训练并不充分、作战经验基本没有的非正规军。
(民国时期的警察)
何应钦当然清楚保安团和警察的战斗力,于是面呈老蒋,得到如下指示:第一、即日起上海警察总队、保安总团的装备弹药,改由军政部直接拨给,这就是给提高待遇了;第二,立即调动部分正规军,化装成为保安团,秘密潜入上海布防。要说南京政府也够怂的,向自己的国土上派点部队还得偷偷摸摸的。
何应钦回到办公室对着地图思考一番,决定动用驻苏州的独立第20旅,立即开赴淞沪地区抢占先机。千万别被“独立旅”这个番号迷惑住了,这支部队其实很特殊很牛叉,大家都记得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第1旅吧?其实还有个补充第2旅,这两个旅都是
为编练新式的步兵师,以“保定陆军编练处”的兵员为基干,组建起来的试验性部队。
而军政部编练新式步兵师的目的,本就是对日备战,因此名义上虽是“补充旅”的番号,那不过是为了保密起见,其实是货真价实的师级野战部队。
(民国时期的武装警察)
二、部队来了。
补充第2旅旅长是黄埔二期生钟松,没错,就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在沙家店战役中被彭老总全歼的那个整编第36师师长,早在1945年7月,钟松已经升任第36军军长,说明抗战时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1934年10月,补2旅改番号为第2师独立旅,其实还是掩人耳目的挂靠。
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所谓的“德械师”,标准称谓应该是“调整师”,其中第一批被调整和加装的共有10个师。
而在这10个调整师名单上,你数来数去算上教导总队也只有9个师级番号,其实最后一个就是钟松的独立旅。
所以要明白,钟松旅其实是装备精良的“调整师”样板,
全旅下辖三个步兵团、高射炮营、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以及特务连、战防炮连、骑兵连、榴弹炮、卫生连,全旅兵力居然突破了10000人。
1937年初,钟松率第2师独立旅由河南进驻距离上海一步之遥的苏州,番号再次更改为独立第20旅,也就是由军政部直辖。
(钟松)
因此何应钦在决定向上海派兵之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独立第20旅,此时钟松正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于是何应钦紧急召见了副旅长杨文瑔(潜伏都看过没有?熟悉吧),一番面授机宜后,独20旅立即行动起来,至7月底全线完成展开。
杨文瑔的具体部署是:旅属第658团(团长李忠)假称“宪兵第13团”的番号前出到松江,而第659团(团长何藩)假称“上海保安总团第3团”的番号,直接进驻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和虹桥机场。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第659团是换了保安团的军装进入上海的。
而匆匆赶回来的钟松少将,则率独20旅旅部和另外一个团仍驻苏州,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领麻袋、灌沙包、进部队,这一系列操作免不了有些动静,而日本人的鼻子比狗都灵,很快就嗅出一些不寻常的味道来,所以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有点上火了。日酋大川内传七少将手下只有4000来人,也没有接到东京关于在上海动手的命令,所以对中国方面的备战和增兵,有着本能的恐惧:被赶进黄埔江喂王八怎么办?
毕竟华北已经开战,而日本海军的力量在上海并不充足,鬼子们有点神经质是可以理解的。
(杨文瑔)
三、日军侦察。
大川眼珠一转,决定派人去探探虚实,于是派出多批“斥侯”伪装成平民,分赴上海各地侦察。其中有一个小队长带着个军曹,摸到了中兴路的一所建筑前,这里是保安总团第2团第2大队重机枪中队的驻地,两个鬼子惊讶地发现,院子里不仅储存有大量灌好的沙包,还架着好几挺重机枪,而且大门口戒备森严。
于是俩鬼子拿出小本本,打算记下门牌号顺便绘出草图,结果他俩早被保安团的明哨暗哨给盯上了,忽啦啦冲出一群人,揪头发拢胳膊就给这俩货弄进去了。中队长杨俊听说抓到两个奸细,亲自过来审问,他在搜出的小本子上发现有这样的记录:
此处为上海保安队重机枪部队驻扎,估计有重机枪十挺以上,队员约200人。
杨俊一看就惊了,怎么的间谍现在如此猖狂了?遂追问两个人到底是谁派来的,结果这俩货楞是一言不发(中国话肯定不利索,张嘴就得露馅),气得保安队员们一顿拳打脚踢,俩鬼子还是死咬着牙不吭气。
(日本海军陆战队员)
杨俊气乐了:呀呵,还挺扛揍呢?他其实已经有点怀疑是日本人了,于是给弟兄们下命令:扒鞋脱袜子!抗战时期这个法子屡试不灵,弟兄们七手八脚把两个奸细的鞋和袜子扒掉,果然发现大脚趾和二脚趾分得很开,杨中队坏笑着问:日本人?那甭继续审了,于是命令关押起来,自己摇电话向上面报告。
弱国无外交啊,按理抓到间谍直接都可以毙了,可是淞沪警备司令杨虎踌躇再三,深感这俩货确实是烫手的山芋,毕竟是日本军人,无论是关是杀,都可能给日本人以挑起战争的口实,跟俞市长沟通以后,最终下令杨俊放人。鼻青脸肿的小队长和军曹回去以后·,又挨了一顿大耳刮子,理由是太废物,但是他们侦察到的情况,却被逐级上报。
大川少将一边向上海市府提出抗议,一边将情况通报给日本驻沪领事馆,海军驻华武官本田辅马上打电话给国民政府外交部:你方秘密搞战斗工事,违反了《淞沪停战协定》,我方提出抗议!
(杨虎)
三、初次交锋。
鉴于老蒋的“庐山讲话”已经发表,南京外交部那边吧,比之前要强硬许多,电话里跟日本人也没客气:你们翻翻《淞沪停战协定》,哪一条哪一款规定中方不许在上海市区修工事了?本田闭眼睛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没有,于是开始撒泼:你们秘密运送沙袋,很挑衅啊?对方还是硬绷绷:即便我方修了工事,也在中国自己的领土上,挑衅谁了?
本田被噎得答不上来,只好气急败坏地扔下一句话:你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摔了电话后,立马派出一名少佐专使,前往上海保安总团部交涉和抗议。这个叫冲野亦男的海军少佐乘车到了总团部后,牛皮哄哄要求见总团长吉章简,在这个家伙眼里,一个地方保安团的头目,吓唬几句肯定得尿裤子。
少佐想错了,这位吉团长可是正儿八经的黄埔二期毕业生,还是“复兴社”的重要骨干,腰杆子硬得一塌糊涂,上海保安总团情况特殊,一般人是当不上总团长的。
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天,吉章简出于一名职业军人的敏感,已经对形势有了大致判断,当即给保安总团下达了四项命令:
1、所有军官在沪家眷立即离开上海,返回原籍以策安全。
2、所有保安队员不得擅离驻地,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3、各团各大队加紧组织实弹射击训练,尤其是巷战的训练。
4、所有军官必须写好遗嘱,做好随时牺牲之准备。
这样一个黄埔系军官,对日本人的态度可想而知,所以冲野亦男舞舞扎扎发表完抗议后,吉简章没怎么搭理他,嗯哼几句就喊送客。谁知这个鬼子少佐赖着不走,抗议完之后突然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吉团长,我们想参观一下你们的工事,吉章简听完一楞,被日本人的无耻给气乐了:
这个不太合适吧,我如果要参观你们海军陆战队的工事,你们会同意吗?你我都是军人,“你懂得呦”!
(调整师士兵)
就这样外交武官本田辅、专使冲野亦男都碰了一鼻子灰,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季正决定亲自出马了,按照对等的原则,这个老鬼子直接找了上海市长俞鸿钧。冈本反复问俞市长的问题是:上海保安总团和警察,为什么要修工事,是不是针对日军?俞鸿钧软中带硬:当年的停战协定并没有对此进行限制,如果贵国在东京修工事,我们也是不会过问的。
冈本
:注意上海不是东京!
俞鸿钧
:这里也不是被你们侵占六年的满洲!
:华北已经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阁下的态度会影响上海的局势和气氛。
:上海的气氛岂是我能影响的?总领事难道没发现,全中国的气氛都已经被你们影响了吗?
(中国士兵和租界士兵)
冈本没词了,突然追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要向上海派正规军?
:捕风捉影,断无此事!
:我们得到了准确消息。
:消息是怎么来的?
冈本差点说漏了嘴,刚要说是我们的间谍搞到的情报,话到嘴边硬生生憋了回去,换成了另外一个外交辞令:这个您无权知道。
:那么好,我只能告诉您,您的消息来源不可靠。另外据报,你们的陆战队已多次越过1932年划定的虹口八字桥停战线,您回去转告他们,请他们不要再越界!
(日本海军陆战队)
冈本郁闷地回到领事馆,心中越想越窝火,于是喊上本田辅一起到了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跟大川内七传等人商量对策。日本间谍以及收买的汉奸当时是无孔不入的,所以日本人基本确定,虹桥机场附近,秘密驻扎了至少一个团的中国正规部队,若想在谈判和抗议中取得主动,一定要拿到相关证据。
大小鬼子呜嗷嗷喊了半天之后,大川少将最后决定派出“有力人员”,直接对虹桥机场实施抵近侦察,以拿到中国军队破坏停战协定的“罪证”。派出的俩鬼子,是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要藏,驾驶军用挎斗摩托车,径往虹桥机场而去,大川还特别命令大山中尉要带上相机,否则没图没真相嘛。
这两个鬼子出发的准确时间,是1937年8月9日傍晚5时,上海的天其实还是大亮的。
四、虹桥事件。
虹桥机场当然是军事重地,所以大山和斋藤这俩鬼子,最初只是在机场附近转悠,瞎拍了一堆照片,但是这样肯定交不了差,于是开着摩托直奔机场大门。在这俩鬼子看来,他们身穿日本海军陆战军的军装,中国的保安团肯定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到了机场大门口之后,非但不停车接受检查,反而一脚油门加速就要楞往里闯。
前面说过,此时驻防虹桥机场的可不是什么保安团了,而是独立第20旅第659团的中央军官兵,作为第一批的调整师,那是经过德国顾问严格训练过的,反应和枪法都不赖。眼见两个日本兵要冲卡,大门口的卫兵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一枪就将斋藤要藏爆了头,其实卫兵在短短的几秒中还是有所考虑的,那就是先打驾驶摩托的日本士兵。
意思是给军官留点余地,乖乖下车接受检查,结果大山勇夫已经被吓懵了,只喊了声“我们是日本海军”后,然后下车掉头就跑,哪里跑得掉嘛?紧跟着又是一声枪响,日军中尉当场毙命。
(保安团士兵)
中央军士兵确实很猛很痛快,但是事情却闹大了,毕竟打死了日本军人,这就是著名的“虹桥机场事件”。事件发生后,杨虎派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朱侠等人,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察。朱侠验明死者身份后,一边叫独20旅部队保护好现场,一边紧急上报三个主管单位领导:驻龙华的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上海市长俞鸿钧、驻苏州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张治中正在青岛养病,接南京急电后火速回到任上,并且立即命令孙元良第88师、宋希濂第36师自陕西回防,这两个师是西安事变后调往西北的,现在也就明白何应钦为什么选择独立第20旅率先赴沪了吧?
之前,曾经率军“淞沪抗战”的张治中就强烈主张:一旦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在上海方向务必“先发制人”,将日本海军陆战队一扫而光。老蒋一直犹犹豫豫,而“虹桥事件”的意外爆发,使上海的形势顿时剑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日本人的强烈反应,使张治中了然,老蒋也明白,华东战事已经不可避免。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
五、山雨欲来。
而上海这边,淞沪警备司令部首先通知各部对日警戒,然后才正式通报日本驻沪领事馆,通报的方式也很有技巧,先问“
日本海军人员有没有擅自外出到华界的”
?对方说没有。冈本和本田最初还以为,中方是在查证俞鸿钧所警告的“越界行为”,所以脑袋瓜子晃得拨浪鼓一样,警备司令部的人说要不你们再查查?
半个多小时后,日方态度大变,想来是知道了两个鬼子“失联”的情况,本田辅带人赶到龙华,说俺们这边有个叫大山勇夫的中尉“平素嗜酒,彻夜未归”。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童元良说这小子惹祸了,擅闯虹桥机场与我方保安队发生了冲突,不过呢,现在都天黑了,明天上午我们双方共同派员去现场调查和解决。
童参谋长施得是缓兵之计,因为杨虎、俞鸿钧等人正在紧急商量对策,俞市长深知,这跟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村事件”如出一辙,就算日本人擅闯军事禁区理亏在先,一旦打死了人,日本人仍然不会善罢干休。
(日本陆军)
最后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从监狱里提出一个死刑犯给毙了,然后给穿上保安队的衣服也摆在现场,意思是大山勇夫二人不仅擅闯禁地,还杀了中国士兵,所以保安队才被迫自卫还击。其实没什么大用,日本人怎么可能真正讲道理?果然,第二天上午本田等人看见尸体,当场怪叫:“你们敢袭击帝国海军军人”?
日本驻沪总领事馆一边急报东京,一边派人与俞鸿钧交涉,书面提出了一大堆苛刻的条件,包括什么“撤退各街道的防御工事和部队”云云,俞市长予以断然拒绝,日方随即以武力恫吓,上海局势骤然升级。在南京的老蒋接报后,也判断中日在上海一战不可避免,两天后命人将扫荡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计划,秘密送达淞沪警备司令部。
1937年8月11日,张治中也在苏州接到了老蒋的电话:“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埔江”!也就是说,在“虹桥事件”意外爆发后,南京方面终于下定了“先发制人”的战役决心。
六、会战爆发。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上将接令,立即调集王敬久第87师、已经赶回来的孙元良第88师和钟松的独立第20旅等德械精锐,火速向上海疾进,与此同时,军政部还调来了装备德式榴弹炮的炮兵第8团、第10团助战。根据统一部署,第87师需要乘火车开进,而第88师先头旅,则乘坐300多辆军用卡车率先进入上海市区。
1937年8月12日清晨,上海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街面上满是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国军士兵,欣喜得不行,他们有将近六年时间没有看见中国正规军了。此间按照南京方面的最新命令,前线部队统一编组为第9集团军,以张治中为总司令。
预定对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攻击时间,应为8月12日傍晚,不过张治中考虑大部分部队都没有完全就位,决定推迟一天。时间到了8月13日下午3时许,第88师先头营奉命向虹口方向搜索前进,当行至停战分界线八字桥头时,与企图前伸布防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伊藤大队猝然相遇。
先头营少校营长易瑾当即下令开火,枪声瞬间大作,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就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