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走向倒計時,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值得期待

文:姜伯靜
終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開始走向“倒計時”。
2021年末,《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出台,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未來畫上了一個“句号”。
“通知”有三個基本内容:一,2022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名額體系架構及門檻要求不變;二,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三,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也就是說,2022年是一個“過渡期”;到了2023年,這一這一政策将成為“曆史”。
這一“結束”,早就有鋪墊,我們并不意外。
至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會不會是以而平淡甚至萎靡呢?
我想,大機率會有暫時的停滞。如果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品質足夠“硬氣”,那這個市場肯定還會恢複并且大幅度擴大。
這幾年來,盡管有疫情的阻撓,但新能源汽車行業依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老企業,都有極大的進步。那些“渾水摸魚”者,“騙取”補貼者,也露出來真面目。
消費者,大部分基本上已經不再為了補貼而買車,是為了實用。部分汽車廠商,尤其是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從其漲價行為看,已經不“在乎”補貼這件事情。當然,有部分企業可能會很在乎這個補貼。
是以,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之後,對于部分使用者和廠家有影響,但對于另外一部分影響極其有限。是以,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會繼續按照它的軌迹發展。汽車企業,還是好好造車吧!
事實上,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确實值得看好。我們以兩家企業為例。
先看特斯拉。
從最新的業績看,特斯拉連破銷量紀錄。原因是什麼?如果說是中國市場在推動着特斯拉的進步,這并不誇張。
或者我們可以說,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的“拯救者”。
根據資料,過去的2021年,特斯拉的傳遞資料是936172輛汽車,與2020年的499647輛相比增長了87%。而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的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傳遞量已經超過40萬輛。
試想,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的推動,特斯拉會怎麼樣?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裡,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飽受争議。但是,這并不能阻礙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的熱情。這是什麼原因?隻能說,中國市場太龐大,未來太美好。因為,不單是特斯拉,看中國本土品牌的銷量,也非常不錯。正是因為市場的美好,特斯拉才敢于漲價。至于缺芯等因素,現在都不是原因了。
再看比亞迪。
日前,花旗上調比亞迪A和H股目标價至504元和587港元。并且,對其2022年的産能預測也很樂觀。
對比亞迪的“高看” ,并不讓人意外。
從比亞迪的業績看,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18.3%,成績斐然。尤其是,比亞迪不單是汽車生産企業,還是新能源電池生産企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從行業前景看,即便是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走向倒計時,在經過短暫的停滞之後,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會大機率繼續向前發展。
特斯拉在2021年的不俗業績、繼續漲價等迹象,可以給我們信心。是以,花旗對比亞迪的看好不無道理。
至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理論上發展不會差,除非有非常意外的情況發生。當然,補貼滑坡至取消的過程肯定會有影響,但這不是主流!
最重要的是,“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
盡管新能源開年跌幅不小,但新能源在新的一年裡依然值得期待。
日前,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引起關注。“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這讓我們對能源闆塊尤其是新能源闆塊抱以期待。
“清潔低碳”,“技術創新”,一系列内容都與新能源闆塊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新能源闆塊,從宏觀的角度看,其涉及的内容很多,锂能,氫能,風能,太陽能,核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想要把“飯碗”牢牢控制住,就要在資源方面、技術方面、産業鍊方面下大功夫,研究新技術,有效利用資源,延伸産業鍊。這樣,才會把“飯碗”端得穩當。
而這樣的話,新能源在資本市場上應該值得期待,新能源汽車也值得期待。
當然,有時候技術的進步會颠覆産業格局,某些短期政策的變化會暫時影響行業的發展,但這都不是主流。新的一年裡,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