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很多時候隻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忘了培養孩子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前幾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北大圖圖媽發的一個視訊——最重視孩子的三種能力。

這三種能力恰恰是學校沒有教的,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第一是與錢相處的能力。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北大圖圖媽談到,這個能力本質上是如何與一個稀缺的社會資源共處的能力。

雖然兒子現在才三年級,但每個月會給孩子零花錢,綁定在微信支付的親屬卡上面,然後通過他花錢的方式,跟孩子開誠布公的讨論哪些是用于交際,哪些是用于愛好。

第二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她在職場上看過很多優秀年輕人的人,因為不懂與人打交道,而錯失一些機會。

特别是到了中高層,最核心的就是“與人打交道”,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得到比自己優秀和成熟的人指點,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第三是愛自己的能力。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愛自己其實就是悅己,欣賞自己。

因為我們最終會發現,人生當中大部分的時光都是與自己相處的,愛自己才能更好愛别人。

短短一分多鐘的視訊,把三種能力介紹的清清楚楚,而同樣作為媽媽的我,很難不認同她的話。某種程度上這三種能力比好成績重要太多。

01

懂得與錢相處,人生更富有

很多來興智學習的家長,都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談錢,總是覺得孩子太小不适合,覺得孩子長大就好了。

殊不知孩子的金錢觀從小就開始建立。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看過兩種極端的人,一種花錢無尺度,一種雞毛不拔。

我有一個表舅,是家裡的老小,花錢大手大腳,家裡人好不容易供他上大學,居然去學校的路上把錢花完了,最後不得不讓家裡人再次拿錢。

工作之後,經常這個月的工資不夠還上個月的債。家裡好不容易給他找來一個老婆,沒兩年就離婚了。

如今40多,還是沒有一點規劃,一個人在外颠沛流離。無論是誰提到,都是一陣唏噓。

有人花錢如流水,有人視金錢如珍寶。

之前有一個朋友非常看重錢,從來不會在節假日花錢,認為這是商家的把戲,誰買誰吃虧。

每次去超市都是買打折商品,隻看最便宜的從來不看品質。吃火鍋也要自己帶菜,認為這是省錢。

這兩個故事,一個揮霍無度,一個鐵公雞,歸根結底就是從小沒有樹立起正确的金錢觀。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亂花,最終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沒有辦法獲得幸福生活。

也是因為這樣,我從小就特别注意孩子的金錢教育,不僅告訴孩子掙錢不易,更讓孩子知道怎麼正确的花錢。

平常孩子們想要買什麼東西,隻要是不過分的日常用品,我都會滿足。

如果要買貴一點,實用性不高的東西,我就會跟孩子商量是否可以在生日或者節日購買,如果非常想要,可以通過做家務積分的方式獲得。

長大一些之後,會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教他拿小本子記賬,這樣每筆錢花到哪裡去了,心裡都有數。

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自己花錢觀念,平常該花的就花,不夠錢的話知道存儲。

正确認識錢,并懂得和錢相處的人,未來的人生才會有真正的充實感。

02

懂得與人相處,生活更通暢

越是長大之後越是知道與人相處多麼重要。之前看過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不會與人相處的經曆,讓人心酸。

因為是獨子,父母對他照顧尤為的細緻,國小到國中都是父母接送上下學,到高中大學都是母親陪讀,本來就性格有點内斂的他,加上習慣了父母的包辦,很少跟外界交往。

慢慢地不知道怎麼跟别人打交道,起初還有幾個朋友,後面沒有聯系也淡了。

後來考入一家事業機關,面對陌生的環境,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個酷刑。

他不知道怎麼跟暴脾氣的上司溝通,聽不懂同僚之間的玩笑話,跟客戶也沒有辦法達成合作。

時間一長,同僚們覺得他不好相處,得不到上司重用,每年的晉升名單上也沒有他的名字。名校畢業卻幹着最基礎的文職工作。

孩子最終都要獨自一人面對社會,而一個不知道怎麼跟人溝通、不懂得察言觀色、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很難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走長遠。

雖然說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跟天賦有關,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接觸人,後天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在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時候,可以從3個方面培養:

1.共情

多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當你了解了對方的言行,你就能修正自己的一些偏見和看法。

比如孩子和别人發生沖突,我會問他,假如當時你處于那樣的環境,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2.接納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也沒有人的脾氣、性情相同,我們要接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嘗試尊重對方的全部,包括短處,對方也會接納你。不要強迫迫别人接受你的觀點。

3.謙虛

盡可能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别人,多用自省的眼光看自己。做到嚴以律己,但寬以待人。

如今在這個強調人際關系的社會中,孩子和人相處的能力,幾乎決定看他未來的人生走向。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03

會愛自己的人,能面對任何困難

你想過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嗎?

我看過很多人,明明自身很優秀,做事卻謹小慎微,對所有人都笑臉相迎,唯獨忘了考慮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我們經常在職場上看到的老好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

哪怕你平凡、不夠聰明、小眼睛、塌鼻梁,你依舊是獨一無二的你,是父母最愛的人;

你可以溫柔善良,但你的善良必須有鋒芒,敢于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你可以對别人好,但前提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放第一位。

這些話就是讓孩子知道,無論他怎麼樣,都有人默默的愛着他,讓他在社會上能夠無論何時都不卑不亢,不随便讨好别人,時時刻刻都愛着自己。

除了不斷給孩子愛,更應該早日教會孩子如何自愛,自己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什麼比“愛自己”更可靠的保護罩了。

北大媽媽一針見血: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擁有這3種能力

在書籍《你好,小孩》中說到:

(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我們幫孩子看看路,指揮指揮,在旁邊做個教練。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盤開車的,應該是孩子本人。

讓孩子學會與金錢相處、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可以收獲更多的生活底氣,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就算是獨自一人也能堅定的走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