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忘了培养孩子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前几天刷抖音的时候,看到@北大图图妈发的一个视频——最重视孩子的三种能力。
这三种能力恰恰是学校没有教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第一是与钱相处的能力。

北大图图妈谈到,这个能力本质上是如何与一个稀缺的社会资源共处的能力。
虽然儿子现在才三年级,但每个月会给孩子零花钱,绑定在微信支付的亲属卡上面,然后通过他花钱的方式,跟孩子开诚布公的讨论哪些是用于交际,哪些是用于爱好。
第二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她在职场上看过很多优秀年轻人的人,因为不懂与人打交道,而错失一些机会。
特别是到了中高层,最核心的就是“与人打交道”,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比自己优秀和成熟的人指点,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第三是爱自己的能力。
爱自己其实就是悦己,欣赏自己。
因为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生当中大部分的时光都是与自己相处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爱别人。
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把三种能力介绍的清清楚楚,而同样作为妈妈的我,很难不认同她的话。某种程度上这三种能力比好成绩重要太多。
01
懂得与钱相处,人生更富有
很多来兴智学习的家长,都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谈钱,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
殊不知孩子的金钱观从小就开始建立。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看过两种极端的人,一种花钱无尺度,一种鸡毛不拔。
我有一个表舅,是家里的老小,花钱大手大脚,家里人好不容易供他上大学,居然去学校的路上把钱花完了,最后不得不让家里人再次拿钱。
工作之后,经常这个月的工资不够还上个月的债。家里好不容易给他找来一个老婆,没两年就离婚了。
如今40多,还是没有一点规划,一个人在外颠沛流离。无论是谁提到,都是一阵唏嘘。
有人花钱如流水,有人视金钱如珍宝。
之前有一个朋友非常看重钱,从来不会在节假日花钱,认为这是商家的把戏,谁买谁吃亏。
每次去超市都是买打折商品,只看最便宜的从来不看质量。吃火锅也要自己带菜,认为这是省钱。
这两个故事,一个挥霍无度,一个铁公鸡,归根结底就是从小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乱花,最终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没有办法获得幸福生活。
也是因为这样,我从小就特别注意孩子的金钱教育,不仅告诉孩子挣钱不易,更让孩子知道怎么正确的花钱。
平常孩子们想要买什么东西,只要是不过分的日常用品,我都会满足。
如果要买贵一点,实用性不高的东西,我就会跟孩子商量是否可以在生日或者节日购买,如果非常想要,可以通过做家务积分的方式获得。
长大一些之后,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教他拿小本子记账,这样每笔钱花到哪里去了,心里都有数。
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自己花钱观念,平常该花的就花,不够钱的话知道存储。
正确认识钱,并懂得和钱相处的人,未来的人生才会有真正的充实感。
02
懂得与人相处,生活更通畅
越是长大之后越是知道与人相处多么重要。之前看过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不会与人相处的经历,让人心酸。
因为是独子,父母对他照顾尤为的细致,小学到初中都是父母接送上下学,到高中大学都是母亲陪读,本来就性格有点内敛的他,加上习惯了父母的包办,很少跟外界交往。
慢慢地不知道怎么跟别人打交道,起初还有几个朋友,后面没有联系也淡了。
后来考入一家事业单位,面对陌生的环境,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酷刑。
他不知道怎么跟暴脾气的领导沟通,听不懂同事之间的玩笑话,跟客户也没有办法达成合作。
时间一长,同事们觉得他不好相处,得不到领导重用,每年的晋升名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名校毕业却干着最基础的文职工作。
孩子最终都要独自一人面对社会,而一个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不懂得察言观色、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很难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走长远。
虽然说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跟天赋有关,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接触人,后天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在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时候,可以从3个方面培养:
1.共情
多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当你理解了对方的言行,你就能修正自己的一些偏见和看法。
比如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我会问他,假如当时你处于那样的环境,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2.接纳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人的脾气、性情相同,我们要接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尝试尊重对方的全部,包括短处,对方也会接纳你。不要强迫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3.谦虚
尽可能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多用自省的眼光看自己。做到严以律己,但宽以待人。
如今在这个强调人际关系的社会中,孩子和人相处的能力,几乎决定看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03
会爱自己的人,能面对任何困难
你想过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我看过很多人,明明自身很优秀,做事却谨小慎微,对所有人都笑脸相迎,唯独忘了考虑自己的感受。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职场上看到的老好人,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
哪怕你平凡、不够聪明、小眼睛、塌鼻梁,你依旧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父母最爱的人;
你可以温柔善良,但你的善良必须有锋芒,敢于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你可以对别人好,但前提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放第一位。
这些话就是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怎么样,都有人默默的爱着他,让他在社会上能够无论何时都不卑不亢,不随便讨好别人,时时刻刻都爱着自己。
除了不断给孩子爱,更应该早日教会孩子如何自爱,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可靠的保护罩了。
在书籍《你好,小孩》中说到:
(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驾驶,我们帮孩子看看路,指挥指挥,在旁边做个教练。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盘开车的,应该是孩子本人。
让孩子学会与金钱相处、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可以收获更多的生活底气,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就算是独自一人也能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