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宋慶齡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和人民着想,稱得上是一生為公,身為孫中山先生的妻子,宋慶齡被人們尊稱為“國母”,足以見得宋慶齡在當時的地位和分量,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卻并沒有選擇和國民黨站在一起,而是選擇了一心為民的共産黨,是以宋慶齡基本上和整個家族對立起來。

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她臨終之前,她突然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不願意和孫中山先生合葬,這樣的要求讓很多人都十分疑惑,究竟是為何,宋慶齡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原來和她的父母有關。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結合

宋慶齡出生于1893年,乃是上海富貴人家的大小姐,其父親宋嘉樹是民國時期的實業家,家境頗為殷實,是以宋慶齡從小就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環境當中,可是她并沒有成為不問世事的大小姐,反而成為後來為國為民的“國母”,這離不開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她内心深處的善良。

處于水深火熱的時代之中,宋慶齡很小就感受到了國家積弱所帶來的巨大恥辱,想要尋求一條救國之路,懷抱着理想遠赴美國留學,在學有所成之後,宋慶齡毅然決然選擇回國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

回國之後,宋慶齡便加入到革命隊伍中,在21歲之際,機緣巧合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産生了感情,宋慶齡出于對孫中山的愛慕與敬仰,好感不斷增加,孫中山先生則是被眼前這個年輕漂亮且智慧果敢的女孩深深吸引,很快兩人便陷入愛河之中。

兩人相戀之際,孫中山已經是一個48歲的中年男子了,宋慶齡的父母原本就和孫中山有交情,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卻一反常态,完全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堅決不支援兩人的戀愛。宋慶齡心意已決,不管父母怎麼反對,自己都堅持跟随孫中山,在二次革命失敗之後,更是直接跟随孫中山去到日本,在日本舉行了婚禮,正式成為孫中山的夫人。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成為孫中山老婆之後,宋慶齡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徹底交給了革命事業,她深刻認識到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道理,并且成為将其執行下去的長期踐行者。在宋慶齡眼中,自己的生命,和革命事業以及孫中山比起來,都顯得微乎其微了。

1922年,陳炯明叛變,炮擊總統府以及孫中山的寓所,當時宋慶齡已經懷有三個月的身孕,在危急關頭,她卻堅持留下來吸引叛軍的注意,以便掩護孫中山離開,孫中山拉着她一同撤離,她卻堅決地說:“你不止是我的,更是四萬萬中國人的,中國可以沒有我,但是絕不能沒有你”。

孫中山再三勸誡宋慶齡,她依舊執意選擇留下來,危難之中,孫中山隻能先轉移離開,在宋慶齡的掩護下,最終孫中山得以安全轉移,但是宋慶齡卻在掩護的過程中不幸流産,從此以後失去了生育孩子的能力,孫中山對此愧疚不已,同時又對宋慶齡的這種大愛深深感動。

時間匆匆流逝,僅僅三年之後,孫中山先生就去世了,當時宋慶齡年僅32歲,和孫中山在一起的歲月也僅僅十餘年而已,自從孫中山逝世之後,宋慶齡再也沒有另尋他人,而是選擇孤獨地生活了整整56年,讓人為之感動不已。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宋慶齡一生為公

孫中山去世了,宋慶齡沒有一兒半女,孑然一身生活着,不久後蔣介石成為了國民黨的領袖,而宋慶齡的妹妹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其餘家族成員也和蔣介石來往密切,唯獨宋慶齡早已經看透了蔣介石的野心,對蔣介石那種獨裁的行為很是不滿,是以就選擇站在了蔣介石的對立面,這一決定直接導緻宋慶齡和家人之間成為了對立關系,可想而知那個時候的宋慶齡是多麼孤獨,但是她卻能夠忍受住這種孤獨,始終向着自己認為正确的方向前進,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公無私。

在孤獨寂寥的那些歲月裡,宋慶齡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兒童福利事業當中,在宋慶齡的心中,自己沒有能夠成為一個母親,那就将全天下的孤兒都當成自己孩子一樣去關心照顧,這是她能夠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抗日戰争時期,由于殘酷戰争的影響,全國各地都增加了很多孤兒,于是宋慶齡先在武漢成立了“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呼籲全國一起救助處于戰争災難之中的那些兒童,在宋慶齡的倡導下,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先後成立了20多個分會,60多座保育院,救助的兒童數量超過三萬人。

她始終全身心投入到兒童福利事業當中,在1949年上海取得解放之後,宋慶齡繼續在上海創辦了兒童福利站,将自己的積蓄用于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不得不說宋慶齡的這些舉動,都是大愛之舉。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新中國成立後,在宋慶齡的倡導下,建立了新中國的第一個少年宮、第一個婦幼保健院、第一本少兒刊物、第一個兒童劇院等,在宋慶齡的關注下,新中國的兒童福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那些受到她幫助的孩子,都親切地稱她為“宋媽媽”,她俨然已經成為了無數兒童心中最稱職的媽媽了。

對于自己一直在做的兒童事業,宋慶齡是這樣說的:“我們現在所努力的一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整個中國的未來”,确實如此,一個祖國的未來永遠離不開那些朝氣蓬勃的孩子,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宋慶齡對這句話的了解是十分深刻的。

臨終前心願

可以說宋慶齡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以及祖國的未來了,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私事考慮過,要說她唯一一次為自己考慮,那應該算是她臨終前的那個心願了,不過在我們現在看來,這也完全合乎情理。

1978年12月,已經85歲高齡的宋慶齡,最後一次回到上海的家中,并且在家中住了兩個月,在臨别之際,她專門讓随行的攝影師拍攝了一些自己老房子的照片,以便之後的日子裡拿出來看一看,以解思鄉之情。

1981年初,宋慶齡身體已經越來越虛弱,躺在病床上的宋慶齡,看着窗外的皚皚白雪,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她拿出之前拍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她深知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了,是以就開始說出了自己的心願以及後事安排。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她告訴身邊的從業人員,希望他們請示中央,在自己離世後,能夠回歸故裡,葬在父母旁邊。對于宋慶齡提出的這個心願,很多人表示比較疑惑,黨内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覺得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宋慶齡的心願完全可以了解,但是另外一些人則覺得宋慶齡應該和孫中山先生合葬在一起。

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組織也難以下定決心,于是就專門找到宋慶齡的秘書杜述周,叫他再去征求一下宋慶齡的意見,是否可以将她和孫中山先生合葬于南京,畢竟南京中山陵規模宏大,無疑是宋慶齡最好的歸宿。

當杜述周和宋慶齡說明中央的意思之後,宋慶齡斬釘截鐵地拒絕了這個提議,并且告訴杜述周轉達自己心願:“我死後,請不要将我同中山先生合葬,我想葬在上海的萬國公墓,那裡有我的父親和母親”。

聽到宋慶齡這樣說,杜述周終于明白了宋慶齡的意思,她之是以要這樣做,無疑就是兩點原因,第一點是自己二十多歲就離開父母,不聽他們的意見,選擇和孫中山先生在一起,從此以後和父母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少,宋慶齡覺得虧欠他們,在活着的時候沒有機會彌補,就隻能在去世之後和他們葬在一起,慢慢去彌補了。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宋慶齡經常和杜述周提及自己的家人,比如宋美齡之類的,他們都居住在國外,宋慶齡想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他們落葉歸根的重要性,希望此舉能夠讓宋美齡等人有所反思,最終回到祖國懷抱之中。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說不與孫中山合葬?原來與她的父母和家人有關

結語

宋慶齡的一生都為國為民,大公無私,就算在她臨終前說不願意和孫中山先生合葬,實際上也是自己對大局的一種思考,她更加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讓親人回到祖國懷抱,這樣一來,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