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周,你是不是已經在忙着各種總結和計劃?新年來了,你去年立的flag完成了嗎?
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年初啊~~(編的,反正就是要計劃)
父母眼中的計劃
在很多父母看來,假期如果沒有計劃,孩子們便隻會無意義地瞎玩,是以很多父母便考慮給孩子找個機構,找個課程,幫孩子“殺殺時間”。
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有個正在上一年級的小男孩,名叫徐敬凱。跟同齡人相比,徐敬凱每天都很忙。因為他不僅要做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布置的額外任務。而且一旦被媽媽發現偷懶,徐敬凱就要再多做一張試卷;一張試卷上的題目如果錯了三道以上,也要再加一張。

面對媽媽時,徐敬凱說,自己的願望是把新華書店的考卷全部買下來做完。但一轉身,他卻表示自己不喜歡寫作業,也很想出去玩,對此,傅首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真相:
“好像他很聽你的話,我告訴你,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在‘哄騙’你。”
如果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意願幫助孩子做計劃,孩子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幫助和監督,他就會變得無所适從,甚至自甘堕落。
之前我們和清華學霸連麥,就說到了品學兼優的學神,從大一的開挂,到大二的淪落遊戲險些退學…背後就是因為“媽媽不逼了”
這樣的孩子,将永遠停滞在“他律”的階段,無法進步到“自律”。看上去的優秀,掩蓋不了内在動力的匮乏。
制定計劃的重要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有規劃,年年有計劃,每月自我排程,每周打算清楚,今日事今日畢。
懂得制作計劃表,能夠培養孩子處理複制資訊、規劃生活的能力,不僅能鍛煉大腦,對于他的成長學習以及未來走向社會,也大有裨益。
陪孩子做年底計劃、複盤的時候,一定不要簡簡單單的批評或者否定,要記得2個原則。
找到哪裡做的很好:
肯定做到的小事,近到這個月,遠到一整年,覺得特别棒的地方,一定給與孩子充分的肯定。
列出有進步空間的清單:
列出孩子能做得更好的事清單,尤其是具體的建議,幫孩子改進,實作每件事情的預期,用好清單表格更好。
我眼中的計劃
日本兒童教育家高取志津香和美國專家們一起研發了一套時間管理方法,其中有幾張表對幫助孩子制作計劃非常有效。新年願望與任務清單
這是孩子的計劃。計劃一定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心願單來羅列,把孩子想做的事情列在第一位,千萬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強硬幹預孩子的計劃,父母可以一起參與讨論、回報、修改意見。但不能以父母為準。
如果孩子提出的願望無法實作,明顯不合理或者不符合實際情況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導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性,做調整。比如,孩子想每天玩2個小時電子遊戲,可能就不太合理,可以跟孩子商量,用一個别的興趣替代一部分時間。
但是隻要合情合理,也要滿足孩子對一件事的向往,哪怕這件事在你看來,不是那麼重要。
計劃安排表
計劃表格的作用,并不是那些複雜的函數公式,或者進階的統計功能。而是通過表格的形式,把資訊分成不同的列,快速分類,形成自己想要的清單,再用文字+空格的方式,做一個【填空】表格,激發孩子的執行力。
每日時間管理表
孩子普遍對時間不敏感,可以幫孩子認鬧鐘,看電子和實體表,用沙漏和鐘挂表一起幫孩子了解時間。也可以把爸爸媽媽口頭禅“馬上”“一會兒”變成具體的幾分鐘,幾秒。
當然也可以和孩子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時間指定計劃,其實餅圖和表格都不錯。
上個寒假,千姐找了盤子來當表盤,讓我幫忙寫上文字提示,自己繪畫和制定。和弟弟晚8早6不一樣的是,千姐不睡午覺,晚8睡早8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鐘表。
基本分成了“吃-作業-自由玩-運動”這幾大闆塊,也留了足夠的時間讓她自己去調整。
執行了整個假期,特别有規則。因為畫了兩天,自己付出很多,千姐也會提醒全家做到,他們都還挺嚴肅對待,自己每天給自己打勾勾,比想象中更有效果。
寫在最後
高取志津香說:人類的時間感是由大腦的海馬體決定的。
成人的海馬體在足夠長時間的刺激下,已經建立了時間感:我們大緻上知道五分鐘是多長。而孩子的時間感覺和成人不一樣,幼稚園和國小低年級的孩子沒有清晰的時間感覺。
當有朝一日,孩子長大成人,回頭看,他記住的不會是被父母安排的計劃表上無休止的補課和課外訓練。而是那些為數不多卻又極其寶貴的童年裡,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規劃和彈性,方向和自由,本來就是一件事。
新年即将來臨,你準備給自己的孩子制定什麼計劃呢?
快來評論區和我們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