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一代戰将王震,作為老一輩的無産階級革命者,他的一生參加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擔任過許多重要工作崗位的上司人。提起王震将軍,除了解放新疆之外,還能想到他的直屬上級——彭老總。

衆所周知,彭老總麾下有五位猛将,他們分别是王震、楊得志、王恩茂、餘秋裡和許光達。在這五位猛将中,要說和彭老總最像的,當屬王震。

首先,王震和彭老總一樣,都是湖南人,其次兩人脾氣都很“臭”,動不動就要開口罵人。除此之外,兩人還都是個犟脾氣,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可偏偏這兩個人,從1947年保衛延安開始,就成了最直接的上下級。針尖對麥芒,吵架對兩人來說,那就是家常便飯。

對于此事,彭老總經常說:“

我和王震就是兩頭湖南犟騾子,到一起就掐架。但是我們套上車,勁兒還是一定會使往一處的。

事實的确如此。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1948年,彭老總帶領我西北野戰軍解放大西北,為打開局面,決定發動城陽戰役。此役,王震所指揮的第二縱隊,負責攻打壺梯山。

壺梯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國民黨軍隊依靠地形,修築了許多明碉暗堡,可謂是一張密不透風的鐵網。面對這塊“硬骨頭”,王震親自在前線指揮所指揮部隊,可當第二縱隊打得正起勁兒的時候,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前線指揮部。

王震扭頭一看,竟是端着望遠鏡的彭老總。他大吃一驚,趕忙上前。要知道,王震所在的指揮部,十分靠近戰鬥前沿,且沒來得及構築防禦工事,加上前線打得激烈,指揮所外塵土飛揚,流彈亂飛,十分危險。

此時此刻,作為我西北野戰軍的最高統帥,出現在最前線的指揮所,實在是太危險了。是以,王震也顧不上彙報情況,張口就要彭老總回到後方去。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誰知彭老總根本不理他,而是緩緩走到觀察孔,舉起望遠鏡觀察前方軍情,随後緩緩說道:“

怎麼,你王胡子在這可以,我就不行?

王震一聽,也急了,正要上前與其理論。忽然,一顆炮彈落在了指揮所的附近。頓時地動山搖,塵土飛揚。

如此危險的情況,叫王震更加擔心,強烈要求彭老總回去。可彭老總不為所動,還非拉着王震一起到前沿陣地看看,這可把王震給急壞了。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王震見勸不動,就偷偷跟在後面,叫彭老總的副參謀長去勸。誰知副參謀長聽了王震的話,笑了起來:“

彭老總的脾氣你比我要熟,你王胡子都勸不動,我能有什麼絕招。

王震見此法行不通,又用了激将法,說彭老總不相信他的指揮能力。誰知彭老總一句話直接把他給噎死了:“

誰不相信你的指揮了,你指揮的,我看我的,我又不妨礙你?

盡管兩人在戰場上經常拌嘴,但在私下裡的交情還是很好的。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新中國成立後,王震将軍留守在新疆工作,他軍政一肩挑,帶領新疆軍民辛勤勞作。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田間地頭,和人民群衆們一同勞動。

由于在戰争年代受了不少傷,加上建國後多年操勞。1955年,王震将軍舊病複發,組織将他安排進了北京協和醫院看病。

由于病情嚴重,協和醫院的醫生一緻認為,需要給王震動手術。可當時的王震,已經身為開國上将,身份特殊,加上此次手術風險極大,很有可能危及生命。是以,除了得到家屬的同意外,還要得到直屬上級的同意,也就是彭老總。

當王震的病情通知書和手術準許書放到彭老總的桌前時,彭老總拿起來閱讀了無數遍。他多次拿起鋼筆,又放下,思來想去,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簽字。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這是由于,當時建國不久,全國的醫療水準還十分有限,如此大型手術,即便是醫療水準在國内拔尖的北京協和醫院來做,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再者,彭老總和王震雖是對歡喜冤家,但也是患難之交,感情極為深厚,王震在彭老總的心目中,也有着很高的位置。

正是這兩個原因,叫這位曾經在千軍萬馬前也敢橫刀立馬的彭大将軍犯了難。

彭老總苦苦思索了兩天,經過一系列心理鬥争,最終選擇了簽字。畢竟隻有動了手術,才有希望。

1955年王震到北京做手術,需彭老總簽字準許,彭老總為何遲遲未簽

好在老天保佑,手術十分成功,王震将軍也在不久後出了院。出院後的王震,來不及修養,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在後來的歲月中,王震将軍又為祖國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不少功勞。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軍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