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戰争後,日本想要廢除漢字,結果報紙貼出來,國民都尴尬了

倉颉造字,夜有鬼哭。這個古老的傳說說明了文字的重要,中國的文明自從有了文字之後就邁上了新的台階,面對自然,甚至面對我們人類社會本身,都更有力量,并由此而發展出了輝煌的華夏文明,尤其是在盛世的時候,往往成為周圍國家學習的榜樣。

其中日本是學習中國最積極的一個國家,他們在漢代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并學習中國的文化,到了唐宋,可以說到了崇拜的地步,整個國家全面中國化,甚至為了更好的學習中國文化,他們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當一個國家使用他國文字的時候,兩種文化就已經深深的融合了,但日本對此渾然不覺。

甲午戰争後,日本想要廢除漢字,結果報紙貼出來,國民都尴尬了

不能不說日本是一個進步欲望很強烈的民族,他們對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可以彎下腰來學習,中日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有許多的傳統,也流傳着許多學者來華學習的故事,中國許多在本土都已經失傳的東西,在日本卻被保留下來,甚至發揚光大,比如圍棋,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選手勝不了日本,但圍棋這個東西,的确是日本從中國學過去的。

但有多麼恭敬就有多麼倨傲,從日本來華學習的時間段就可以看出,他們一般都在漢朝、唐朝、宋朝和明朝時期來學習,這都是我們國家國家統一,文化昌盛的盛世,後來的元朝,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漢文化受到很大的抑制,是以可能沒什麼好學的。

甲午戰争後,日本想要廢除漢字,結果報紙貼出來,國民都尴尬了

明朝建立以後,由于當時日本長期騷擾我們沿海的居民,明朝很不待見日本人,基本處于敵對的狀态,中間有一個汪直試圖建立兩國通商,卻被斬首,是以日本在這個時代,應該沒有向中國學習的機會,他們除了從汪直,徐海那兒拿到一些中國的武器外,再無所獲。

後來滿清閉關鎖國,我國漸漸落後于其他國家,處于弱勢的時候,特别是在甲午戰争之後,我們的國家已經軟弱如蛋糕,任憑他國蹂躏瓜分,屬于中國的強者光輝也沒有了,周圍的很多國家也不再看得起中國,他們甚至有些不再使用中國的文字,日本也同樣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多學者提出廢用漢字。

甲午戰争後,日本想要廢除漢字,結果報紙貼出來,國民都尴尬了

當然,學者嘛,論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把必要性和可行性列出了一大堆,這些文章被日本當時的媒體《朝日新聞》刊登出來,人們看着這些文章,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些論點,論據都是用滿篇的漢字寫出來的。

于是,一個問題出來了,如果廢用了漢字,他們将用什麼語言表達廢用的好還是不好呢?從此以後,日本的報刊将用什麼文字來印刷呢?此時此刻,日本的文字如果廢用了漢字,将會支離破碎,不成體系,根本就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甲午戰争後,日本想要廢除漢字,結果報紙貼出來,國民都尴尬了

是以這個場面就十分尴尬了。而學者們的觀點因為無人響應終于慢慢的沉了下去,日本的語言到了今天也有許多的漢字,日本是幸運的,因為有兩個國家南韓和越南就是因為廢用漢字,造成了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斷層,他們現在要研究自己的曆史,非要學一門外語,而漢語這種語言本來就是難學的,他們由此造成的文化損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尊重曆史,尊重制實,我們固然落後過,可今天,我們的語言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而最終,它會成為全世界的語言,你一會兒用,一會兒不用,損失的隻有你們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