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每一個上班族的媽媽都很辛苦,機關忙工作,回家帶孩子。令人崩潰的是,當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孩子還會調皮搗蛋,觸碰我們的底線。于是,你幻想着下班以後,家裡是母慈子孝,結果卻是雞飛狗跳,關鍵是家裡帶孩子的人還會來一句神補刀:你不在家的時候,寶寶可乖了,都是因為你回來了,孩子才不乖。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以前,我家也是這樣的,在女兒兩周歲的時候,是奶奶在帶着她。女兒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很挑食,特别是我在家的這一頓晚餐。不管是不是很累,隻要我回家以後,都願意順着孩子的口味,給她做一點她喜歡吃的飯菜或者小食。

可是,吃飯的時候,女兒卻并不願意給我的辛苦一點點安慰。她總是撅着小嘴巴說,這個太鹹了,那個有點甜,軟的太軟,硬的太硬。你願意哄她吃點飯,她卻叽叽歪歪挑一大堆毛病,真是讓人挂火。

而孩子的奶奶總是說:“我們這孩子雖然是南方生,南方長,卻有一顆北方的胃。中午的時候,吃了好多的焖餅,還一個勁兒地誇好吃。孩子中午總是吃太飽了,是以晚上才會發脾氣不吃飯,你以後不要總是和孩子着急上火了。”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難道真的是我做的飯菜,不如奶奶做的飯菜合口味嗎?我發現不是的,即使全程都是奶奶下廚,隻要我還是在家裡,她還是不好好吃飯。後來,我悄悄地問女兒:“你和奶奶自己在家吃飯,飯菜特别好吃嗎?”

兩周歲多一點的小姑娘,眨巴眨巴大眼睛說:“有一點點不好吃,可是我也要吃下去,不然媽媽不在家,奶奶要是不要我了怎麼辦?”

我問:“那你不好好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怕媽媽不要你了嗎?”她狡黠地一笑,鑽進我懷裡,說:“我知道啊,媽媽你不會不要我的。”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孩子也有他小小的心思,吃準了誰,就會欺負誰,是以當我們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不妨安慰自己說:孩子是最愛我們的。

孩子跟着媽媽就不乖,大概有這樣三個原因,是我們需要提前了解的。

一、孩子跟着媽媽不乖,是因為媽媽是他們最信任的人。

曾經我聽過幼稚園的老師們讨論,小班孩子剛來幼稚園是最聽老師話的。一年以後的中班階段,班上就會有很多孩子故意調皮搗蛋了。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老師已經信任了,老師對他們來說,不是陌生人了,也知道老師不會傷害自己。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媽媽是孩子心裡最信任的人,當孩子跟着别人的時候,内心的安全感不是百分百的,是以壞脾氣會收斂,有想法也不敢表達。

跟着媽媽就不一樣了,因為放心,是以敢于表達不同的意見,和抒發自己内心的負能量。

二、孩子見不到媽媽,心裡積攢了負面情緒。

孩子最願意和媽媽在一起,經曆了一天的分離,我們的孩子見到媽媽回來,心裡就想起了分别的時候,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孩子對媽媽一天的思念,都化作小脾氣發向媽媽。媽媽如果了解到這樣的原因。就能原諒孩子為什麼一見到媽媽就總是發脾氣了。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三、孩子故意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有許多媽媽,在外面忙工作,回到家了也是急匆匆鑽進廚房做家務,孩子見到媽媽還沒有親熱夠,就又被都在一邊。是以,孩子調皮搗蛋或者是爆發壞脾氣,就是想讓媽媽來關注關注自己,多陪他玩一會兒。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當然也是希望孩子可以跟着我們高高興興地玩耍,孩子跟着媽媽不乖,這樣的情況該怎樣緩解呢?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媽媽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孩子這樣的情況,還是希望媽媽帶給自己多一點關注。雖然,我們很忙,但是在回到家裡以後,還是應該給孩子多一點高品質的陪伴。

媽媽回到家放下手機和工作,專心陪寶寶玩,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帶着寶寶一起行動。媽媽的陪伴會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穩定。

為何有媽媽在,孩子反倒不乖?娃“有苦難言”,寶媽要早點知道

讓爸爸多參與孩子的成長。

爸爸媽媽應該一起參與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更足。爸爸陪伴孩子比較多的家庭,孩子黏媽媽,愛發脾氣的現象也會少很多。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勇敢、堅強、果斷、大度,爸爸有時間應該多陪陪孩子。

父母如果可以和孩子互換一下角色來思考,也許育兒的道路就會少了很多煩惱,爸爸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