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腎癌作為惡性程度較高的惡性良性腫瘤,除原發病竈外,常常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轉移竈,成為轉移性腎癌(mRCC)。資料表明,腎癌最常見的轉移器官是肺部、骨、肝、腎上腺,一旦出現轉移,就預示着到了晚期。這時,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提高生存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針對轉移性腎癌,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多進展。目前,K藥(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阿昔替尼被推薦用于轉移性腎癌的一線治療。與其他惡性良性腫瘤不同的是,對腎癌患者來講,腎髒細胞的破壞極有可能引起腎功能惡化,到終末期腎病(ESRD)時,往往需要透析治療。

透析可能會影響到體内藥物濃度,藥物濃度過低會使療效下降,而濃度過高則會加重毒副反應的發生情況。那麼,針對終末期腎病的轉移性腎癌,能否接受K藥聯合阿昔替尼治療呢?下面的案例,癌度帶大家一起看看。

病例故事

王先生在15年前因出現血尿入院檢查。CT顯示他的右腎病竈直徑有8.5cm(圖1),并存在周圍脂肪組織浸潤,還好并沒有淋巴結及遠處轉移。随後,他接受了腹腔鏡右腎切除術,診斷為“右側RCC(透明細胞癌),pT3期”。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1. 首次随訪時增強CT顯示的右腎惡性良性腫瘤

手術後,王先生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術後随訪。7年後, CT上顯示左腎下極看到一個小的高吸收區(圖2)。進一步的MRI檢查提示這一腫物直徑有2.4cm,考慮腎癌複發了,需要接受臨床治療。這時,通過正常腎功能檢查,醫生同時注意到王先生的血清肌酐水準逐漸升高。由于是局部複發,醫生為王先生推薦進行左腎新發病竈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2. 首次複發時平掃CT顯示的左腎惡性良性腫瘤

治療後,王先生左腎新發病竈逐漸縮小了。然而,不幸的是,王先生的腎功能發生了急劇惡化,血清肌酐升高至9 mg/dL,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治療開始後,醫生繼續對王先生的左腎及其他部位情況進行随訪。發現王先生的左腎上極、肺部出現了新的轉移竈,疾病再次出現了進展(圖3、圖4)。針對這兩個新發病竈,醫生分别進行了放射治療,病竈控制住了,沒有進一步增大。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3. 第二次複發時平掃CT顯示的肺轉移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4. 第二次複發時平掃CT顯示的左腎惡性良性腫瘤

不料轉移性腎癌的惡性程度太高,在放療結束兩年後的一次正常評估中,醫生通過CT發現王先生右側肩胛骨出現了新的軟組織腫塊,伴有骨質破壞,通過PET-CT,醫生證明了這是骨轉移病竈(圖5、圖6)。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5. 平掃CT顯示的右側肩胛骨轉移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6. 骨掃描提示右側肩胛骨轉移

骨轉移提示惡性良性腫瘤發生了更為嚴重的遠處轉移,這時,需要進行全身性治療。由于王先生是血液透析患者,全身抗惡性良性腫瘤應用必須格外謹慎。醫生評估後,建議王先生嘗試進行一線K藥(200mg,每3周1次)聯合阿昔替尼(每日10mg)治療,并進行密切監測。

剛開始治療的兩個月内,王先生透析過程中出現了血壓增高和偶發疲乏感,以及C反應蛋白升高,醫生将其阿昔替尼的劑量進行了調,到每日4mg。随訪的半年時間内,王先生在接受透析治療期間,一直接受K藥聯合阿昔替尼這一方案治療,沒有出現明顯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圖7)。

案例:透析的晚期腎癌患者能否應用免疫聯合靶向治療?

圖7. 帕博利珠單抗應用、阿昔替尼劑量調整及不良事件發生時間軸

小結與啟示

K藥聯合減量阿昔替尼治療方案,對王先生是有效、安全的,至少在随訪6個月的時間内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免疫相關毒性。盡管是個例,這對終末期腎病的轉移性腎癌的臨床診療來講,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臨床病例。

個體化診治是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治療的重要原則,根據入排嚴謹的大型臨床研究得到的藥物應用适應症,在臨床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确定治療政策。對于終末期腎病的轉移性腎癌患者,應在嚴密監測患者一般狀況的前提下,聽從多學科意見,逐漸調整用藥方案及劑量,做到療效和安全性二者間的權衡。

參考文獻:Yuki Katsumata,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embrolizumab plus Axitinib for a Patient on Hemodialysi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Case Rep Oncol 2021;14:1522-152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