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門解疑】寶貝說話口吃,先别急着責怪批評,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你有沒有發現,兒子最近說話有點結巴?”

“我也發現了,兒子說話時總是磕磕巴巴的,有幾個字在說時總是重複好幾遍才能繼續說下去。”

“我尋思着孩子也沒吓着,平時吃穿用都挺正常的,這都快3歲了,居然染上這個毛病!”

前段時間,我哥跟我說他們兩口子發現孩子突然變結巴了,怎麼着也找不到原因。想起來我在語言矯正行業工作,便專門來向我詢問。我一一詢問了孩子的情況,發現侄子既沒有生理問題,生活環境中也沒有口吃者的存在,平時也沒受到過什麼驚吓。這是怎麼回事呢?

【廈門解疑】寶貝說話口吃,先别急着責怪批評,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孩子結巴 可能是嘴巴跟不上腦子

嬰幼兒的語言發育期長達四年,在此期間出現一些語言表達上的問題實屬正常。通常來說,3歲兒童的詞彙掌握量不會超過500個,雖說孩子的語言能力仍舊在不斷提升,但孩子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不是這幾百個詞彙就能表達清楚的。

3歲之前的孩子仍處于流暢表達的初期,但大腦重量卻已經發育到了成人的50%以上。随着認知能力的快速發育,相對落後的語言表達表現出相對遲緩的态勢。即使孩子有一肚子話,也會因為語言儲備的不足而無法說出口,暫時性的口吃、口齒不清由此産生。

雖然我們經常把智力、語言、體格等發育因素放在一起讨論,但這幾者的發育也是有先後之分的。體格是發育最快的,其次是智力,最慢的當屬語言了。我們經常見到3歲男孩身高超過一米,語言能力卻十分落後的案例。

不過不用家長擔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問題會随着語言能力的逐漸成熟而慢慢消失,隻有少部分孩子的毛病會轉化成實打實的語言障礙。“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時間因素,6個月是語言障礙判斷中采用的最為廣泛的時長。但凡一種語言問題賴在孩子身上超過半年,基本可以斷定是語言障礙了。”廈門中心李老師說到。

【廈門解疑】寶貝說話口吃,先别急着責怪批評,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一緊張就結巴 這算語言障礙中的口吃嗎?

我們剛才說了,幼兒口吃可能是因為認知能力的發育速度過快,造成嘴跟不上腦子的情況。可有一些孩子卻不是這樣,他們在平時說話雖說有時也會結巴,并不耽誤正常交流,但在讓他們感覺緊張、害羞時口吃症狀會突然加重,有時連開口都難以做到。這算語言障礙中的口吃嗎?

對尚未進入國小接受系統教育的孩子來說,自我認知還不完善。在很多成年人看來“出洋相”“丢人”“攀比”等行為,在孩子那裡并不能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兒童之是以知曉某些行為在社會中的意義,是家長不停灌輸的結果。

可是,天生活潑好動的孩子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并不完整,比較基礎的諸如害羞、害怕、緊張等心理活動是會有的,其他的進階感覺尚未出現。低級的心理感受一般情況下并不會造成孩子口吃的長期存在,結巴會随着特定社交場景的變化而消失。

網絡上許多文章一直在強調心理變化對幼兒口吃的影響,在我們看來完全沒有必要。自我認知尚未發育完全,孩子并不容易被心理情感所左右,導緻口吃的真兇還是要看生理原因。

【廈門解疑】寶貝說話口吃,先别急着責怪批評,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面對孩子假性口吃 家長應怎樣行動?

既然認知能力的快速發展和緊張害羞都不足以帶來長期的口吃,那麼口吃到底是如何産生的呢?對此,學界的觀點雖然說法不一,但都指向了同一個器官——大腦。大腦是控制人體各種活動的司令部,語言自然也歸其管轄。

易患口吃的孩子大腦天生都有些異于常人的地方。有的觀點說口吃産生于左右腦争奪身體控制權,有的學者通過觀察認為是腦部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還有的學術機構則發現口吃兒童腦部中的神經元過于活躍。

無論是哪種原因,都離不開對大腦的研究。這也給語言矯正行業提了個醒:無論是語言矯正還是家庭訓練,都不能忽視對腦部相關功能的練習:

不能一味教孩子放慢語速,重要的是語言節奏和連貫性;

鼓勵孩子多接觸同齡人,玩耍也是大腦鍛煉的方法;

與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減少孩子對口吃的注意力;

切勿嘲笑,避免兒童心理變化。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最重要的莫過于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于嚴苛。雖然兒童口吃和心理變化的關系不大,但長期的批評指責也會讓孩子感覺缺乏疼愛,有可能導緻口吃從生理問題轉化為性格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