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導語:1937年7月7日,舉國震驚的“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對中國展開了全面侵略行動。次月,中日兩軍在上海因為“虹橋機場事件”展開了交鋒,淞滬會戰徹底爆發。

淞滬會戰的作戰模式和以往不同,之前中國軍隊面對日軍的進攻都是采取防守,但這次中國主動采取了進攻,而是攻勢非常猛烈,大有一副死戰到底的氣勢。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當時國民政府将自己的主力部隊都派了上去,想在日軍立足未穩的時候給予日軍以重創,當時參戰的部隊包括張治中、陳誠、胡宗南的中央軍等部隊,參戰的将領除了上述三位之外還有杜聿明、黃維、王耀武、孫元良等。

同時國軍還派出了剛建立不久的空軍部隊,對日軍進行地面轟炸,可以說這次戰争基本上把國民黨的家底都用上了。面對這樣的攻勢,日軍雖然在武器上還是占優,但是起初也隻能進行防禦,但是國軍也沒法攻破日軍防線。這包含很多方面的原因。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展現在哪?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第一點,日軍的防禦工事修建的很牢固,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國軍的裝備雖然還不錯,但是和日軍對比那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無法破開日軍的防禦。

第二點,國軍的海陸空三軍配合度太差。雖然國軍在海陸空方面都有建制,但是畢竟建立剛不久,缺乏實戰方面的訓練,就更談不上互相配合了,戰鬥力大大下降。

第三點,日軍的單兵素質很高。當時日本的後勤部隊很充足,為前線輸送了大量的糧食,在前線上作戰的士兵營養跟得上,加上平時都受過嚴格的訓練,槍法精準,同時也有着不錯的刺刀格鬥能力。加上他們的教育普及率高,整支部隊都有着較高的軍事素養,能夠完美執行上級的指令。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對于當時日軍戰鬥力的評價,英國和李宗仁都認為對方戰鬥力非常強悍,而國軍的戰鬥力和日軍相比,很顯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中日兩國的士兵不在同一條水準線上。

國軍普通士兵的戰鬥力比較低下,是以一場戰争當中的戰鬥力主要來自于國軍的中下級軍官的指揮及犧牲精神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除此之外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部隊的動員能力。日軍在淞滬會戰當中的堅守陣地,為他們的增援部隊争取到了充足的時間,之後相繼有七個師的兵力投入到戰鬥當中。雖然其調動部隊的時間較晚,但是憑借其高超的動員能力,很快完成了三十萬部隊的集結。

和日軍的動員能力相比,國軍的運兵能力就差得遠了,軍隊沒法一次大批量調動,隻能階梯次投入戰鬥,編制混亂,火力不能集中使用,再一次降低了部隊的戰鬥能力。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是以雖然國軍号稱有七十萬部隊投入戰鬥,但真正有效參戰的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是以日軍在淞滬會戰當中的參戰人數并不比國軍少。此外,日軍還有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艦載大炮可以進行支援。

當日軍的轟炸機和艦載大炮不斷向戰場上傾瀉彈藥的時候,戰鬥進入了白日化階段,一個師的兵力投入到戰場,不消幾個小時便消失了,淞滬戰場猶如變成了一個絞肉機,不計其數的士兵喪生在這個戰場上。此次會戰國軍犧牲的慘烈程度,在中華民族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蔣介石的中央軍精銳損失慘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沒有恢複元氣。雖然部隊損失慘重,但是蔣介石此次的調令卻出乎意料的順利。所有被派遣的部隊都迅速趕往戰場,投入到戰鬥中。

雖然無數國軍前赴後繼的趕往戰場,死戰不退,但是依然抵擋不了日軍的攻勢,最終被迫撤退,淞滬會戰以失敗告終。這一場戰役,中國軍隊傷亡三十餘萬,但是同時日軍的精銳部隊也付出了傷亡九萬的沉痛代價。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在哪裡?日軍實力:舉世罕有匹敵

總結: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仍然失敗了,但是卻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接話,同時也為我國其他地區做好抗日準備工作争取到了時間,特别是為上海等地内遷生産機器、戰略物資争取到了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