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前言

紅四方面軍前期打的硬仗非常之多,加上當時軍隊有要求,沖鋒陷陣時,上司要沖在最前面,是以,出了很多猛将,如,許世友、王建安、陳海松、王近山、王宏坤、程世才、熊厚發等人,一旦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他們都是操着大刀片子就沖了上去,上司都帶了頭,戰士們也就沒有一個貪生怕死的,個個端着刺刀奮勇向前,首先這股氣勢就把敵人壓矮了半截。狹路相逢勇者勝,無論是一對一、一對二、甚至是一對三,戰士們都毫不畏懼。這批老紅軍戰士即使到了抗日戰場,面對日軍要肉搏時,也是不落下風。

在《亮劍》看到張大彪、李雲龍他們能單挑小日本,應該不是杜撰,而是有事實根據的,據說李雲龍的原型就取之于王近山将軍。

關于王近山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桃花鄉一個貧農家庭。他9歲就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他自小性子剛烈,仇視土豪劣紳。1930年王近山家鄉來了紅軍,他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當了一名紅軍戰士。入川時任紅四方面軍第十師三十團一營營長,十師二十九團團長、二十八團團長,十師副師長,九十三師師長,後任八路軍三八六旅旅長,1949年10月任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第十二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政委,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1955年授予中将軍銜。

而當年到他家鄉的這支隊伍是著名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作戰時,常常親臨前線,有時抱着機槍沖在最前面。徐向前争先殺敵的風範,影響和鼓舞着廣大指戰員,也影響了王近山的一生。王近山以徐向前為榜樣,奮勇殺敵,勇敢過人,在同輩中表現非常突出。一聽說有仗打,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突擊隊。由于他勇敢殺敵,參軍當年就當上了班長,第二年就提升為紅十師三十團一營排長。1931年王近山所在部隊由于一個人的出現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16歲那年,他就當上了連長。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由于當時張國焘在隊伍搞“肅反”,王近山也不滿,甯願打仗死在戰場上當烈士,而不願被肅反。打仗就可能會死在戰場上,這個幾率很大。可是,王近山卻擔心死在戰場上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何能戰死沙場呢?

王近山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逢戰必打,參加戰鬥的機會越多,犧牲的可能性才會越大。從此後,他天天盼着打仗,一天不打仗他就會恐慌,就會痛苦。隻要有幾天不打仗,他就去找王宏坤,要求打仗。王宏坤了解他的心情,并給他取了個綽号,叫他找死連長。每次打仗他總是沖鋒在前,打了勝仗沒有犧牲,他還不高興。中彈或昏迷後被搶救過來,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說,真倒黴,又沒當成革命烈士。

“王瘋子”綽号的由來

1931年12月底,紅10師奉命與占據該處的是敵劉峙部第十二師争奪波皮河鎮附近的北山頭。要知道,劉峙部第十二師可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僅武器精良,還有大炮進行助攻。

當劉峙得知紅軍的意圖是奪取這個山頭,指令先用大炮進行轟擊,然後用機槍和迫擊炮封鎖住通往上山道路。

紅十師先頭部隊三十團團長王宏坤下達戰鬥任務時,話還沒講完,王近山就舉手報告說讓他們連上。王宏坤沒有答應王近山的請求,決定讓二連先上。二連頂着彈雨沖到半山坡時,就被敵人的強大火力壓住,一批批戰士倒下了。

王近山再次請求參戰,王宏坤看着這個隻有16歲的小連長,有些擔心。王近山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連能行,讓我們上吧!”說完,他帶着全連向山上沖。别人沖鋒時還利用地形躲避子彈,王近山卻不想利用,腦子裡想着盡快沖上山頭,多殺敵人,想着如果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了,自己就成了革命烈士了。王近山抱着機槍吼叫着,沒命似地向山上猛沖猛打,戰士們緊跟其後,一鼓作氣沖上了山頭。敵人被王近山不要命的氣勢吓倒了,慌忙逃跑。王近山率隊猛追,子彈打完了,他丢下機槍,抱住一個敵胖軍官扭打起來,不料兩人都一腳踩空,骨碌碌地滾下了懸崖。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紅十師最終占領了山頭,可是在打掃戰場時,卻沒有看到王近山,真是活不見人,王宏坤趕忙下令尋找,一定要找到王近山。可是,大家搜遍了戰場也沒找到。第二天一早,王宏坤又帶着部隊上山尋找,找了一整天,仍然沒找到。王宏坤心想,王近山肯定光榮了。徐向前看到紅十師的戰果,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打了個大勝仗,難過的是16歲的王近山失蹤了。

那時,全軍隻有徐向前有望遠鏡,他心存希望,帶着警衛員來到北山頭,舉着望遠鏡看了大半天,的确沒發現什麼。他又來到北山頭附近的另一個山頭,舉着望遠鏡向北山頭看。突然發現北山頭的懸崖上一塊大石頭邊有人躺着,他心中一喜,派人到懸崖的山頭邊尋找,果然找到了王近山。原來,王近山和那個胖軍官滾下懸崖時,他的雙手還卡住敵軍官的脖子,将他卡死了,自己也因頭部受傷昏了過去。王近山終于被搶救過來。他一蘇醒過來,第一句話就是:“媽的,怎麼搞的,還沒當成革命烈士!”

王宏坤對徐向前說:“王近山想打仗想成了瘋子,打仗時像個瘋子一樣,沒命地向前沖。”

從此後,王近山得了個王瘋子的綽号。但有誰知道王近山想當烈士的苦衷呢?

王近山戰場“抗命”,卻挽救了紅軍主力

1935年,紅四方面軍嘉陵江戰役的第二階段已經開始了,兵鋒指向梓潼、江油、北川、平武、青川。紅四軍攻勢淩厲,一天即攻占梓潼,守敵潰散。鄧錫侯、孫震頓時亂了手腳,尤其是劉湘,他最擔心紅軍會南下川西平原,急令鄧錫侯和孫震率部前往解江油和梓潼之圍,将紅軍堵在梓潼一線不再往西。

4月11日,蔣介石也急電鄧錫侯,令其堅守涪江沿線,鄧錫侯部遊廣居、陶凱向渡過涪江的紅軍發起攻擊。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徐向前此時正在江油前線指揮部,得到鄧錫侯傾巢來援的消息,立即上演圍點打援的拿手好戲,他指令紅九軍27師繼續圍攻江油,留紅九軍25師、紅三十軍88師以及紅四軍10師、11師各一部,埋伏在塔子山、雉關山等候敵人派來的援兵。

決心在江油城外打一個大仗,全殲鄧錫侯部主力。為進一步調動敵人,同時還派出一部分部隊,南下襲擾綿陽等地,給敵人制造我軍真的要南下川西平原的假象。

戰鬥如期打響,紅三十軍八十八師、紅九軍二十五師與敵人援兵在江油和中壩之間苦竹林、白塔山、水口廟、東嶽廟、二郎廟一帶相遇,與敵人對峙一陣後,部隊即向塔子山撤退。

下午,敵人開始大規模攻擊紅軍塔子山陣地。堅守塔子山的紅軍利用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殺傷敵人,戰鬥從早晨開始打到傍晚。鄧錫侯親自指揮十八個團的敵軍,在空中掩護下,強行向江油推進。由于敵人使用航空兵對我地面部隊輪番攻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空中,一架架敵機發出刺耳的嘶叫俯沖下來,一顆顆炸彈爆炸後騰起幾十米高的煙柱,爆炸沖擊波肆無忌憚地将地面的人和槍支抛到空中,紅軍陣地上烈焰熊熊,濃煙滾滾,在密如彈雨的機槍掩護下,敵人以三個團的規模發起了集團沖鋒,幾千名川軍貓着腰端着槍,狂吼怪叫着往前撲。突然,一股敵人突破了紅四軍三十團和紅三十軍八十八師陣地的接合部。若不能制止敵人的連續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剛調任紅四軍軍長的許世友一下急紅了眼,身為軍長,已不允許他再抽刀到陣前厮殺,他急令:“快,叫王近山上!”

戰前,許世友将二十八團作為預備隊,看到前方打得熱火朝天,王近山急得心如貓抓,一直就在許世友面前轉來轉去。現在聽到軍長點了自己的将,他沒等身邊的政委說話,立即大聲喊道:

“一營聽令:全部上刺刀;二營、三營機槍、迫擊炮掩護。跟我往上沖!”

王近山的身邊時刻帶着幾個号兵,他的話音一落,幾個号兵立即吹響調兵号,調兵的号音一響,陣地上幾十支沖鋒号一呼百應,激昂的号音吹得人熱血沸騰,王近山左手握着駁殼槍,右手舉着雪亮的大刀,一縱身躍出戰壕,十幾名旗兵一步不落緊跟在後面,團長一沖,二十八團的官兵如同點燃了的火藥一起爆發。喊殺聲震天動地,一千多人如同狂飙沖進敵陣,和突進接合部的敵人短兵相接。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王近山雙眼圓瞪,頭發似鋼針豎起,在敵群中橫沖直撞,像一頭下山的猛虎,敵人遠了,他用駁殼槍“點名”,近了,他沖上去就是一刀。不到一會兒,他渾身上下都是鮮血,不知是敵人的還是他的。王近山正殺得暢快淋漓,忽然一顆子彈擊中頭部,他一頭栽倒在地,霎時鮮血蓋住了面孔。警衛員将他擡上擔架往後方送,就在這時,徐向前來到前線,看到戰場形勢萬分緊急,大聲喊道:

“王近山!王近山在哪裡?”

總指揮的呼喊将王近山從昏迷中驚醒,得知前線情況後,立即強令:

“把我擡回去!”

血人一樣的王近山回到前線,坐在擔架上硬撐着指揮部隊反擊。聽說王近山又傳回指揮崗位,徐向前放心了:“隻要王瘋子在,陣地一定不會丢。”

王近山在前線坐鎮振奮了官兵的士氣,戰士們終于擊退了敵人。就在這時,一顆子彈再次擊中他的頭部,王近山又倒下。江油打援一戰,王近山頭部兩次中彈,但生命是如此眷顧他,兩個月後,王近山傷愈歸隊。

激戰中,八十八師再次發揮了“鐵拳頭”的威力,為了避開敵人飛機和排炮,熊厚發指揮部隊使勁往敵人堆裡鑽,和敵人攪到一起,然後發揮我軍大刀和刺刀的威力,激戰兩天,八十八師黑虎掏心,直插敵人中心,八十八師三個團數千人殺入敵陣,戰場上血肉橫飛,敵人屍橫遍野,敵人被這種打法吓破了膽。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川軍屢次受到紅軍痛擊,早已心存畏懼,這次幾萬敵軍來援,由于鄧錫侯催逼得緊,路上晝夜不停地趕了兩天,剛到江油城外連口氣都沒來得及喘就被趕着上陣,從17日下午一直打到18日上午,和紅軍搏殺了十幾個小時,這些川軍士兵一口飯都沒吃,本來就又餓又累,眼見得身邊的弟兄一個個被紅軍如同殺雞一樣撂倒,漫山遍野都是屍體,士氣早已崩潰,很多士兵幹脆就不打了,見到紅軍沖過來即躺倒裝死。

兩軍交戰,攻心為上;兩軍相搏,士氣為上。一旦失去士氣,即便是裝備和人數占優勢,這仗也定輸無疑。見敵人膽怯畏戰,守衛塔子山主陣地的部隊立即向敵人發起反擊,山腳下打援的紅二十五師也乘勢迅速向敵人右翼迂回包圍,塔子山山上山下到處紅旗翻飛,沖鋒号聲此起彼伏,山上沖下來的和山下圍過來的紅軍戰士與敵人混戰在一起,場面蔚為壯觀,此時敵人的機槍大炮飛機轟炸全都失去了作用。肉搏戰是紅軍最擅長又是敵軍最害怕的打法,數萬人攪在一起拼殺,刀槍相向,血肉橫飛,慘叫凄厲,吼聲裂膽,實為戰争史上的奇觀。很多敵軍士兵受不住刀槍和精神的雙重刺激,轉身就跑。

王近山作戰可不僅是勇猛,還非常冷靜

在“反六路圍攻”楊柳關戰役開始之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派許世友和王宏坤各帶一個團由西繞道,從南向北進攻川軍的側翼,切斷川軍退回開縣之路。

楊柳關位于四川開縣三彙口鄉境内,是開縣、開江、宣漢三縣的交通要道,是從陝南進入四川東部、萬縣的必經之路,其地勢相當險要。廖雨辰部逃竄至此,在川東遊擊軍的截擊下,已經成為驚弓之鳥,但廖雨辰部畢竟有八個團人馬,盡管在逃跑的路上跑散了一部分,竄至大梁山時,仍然有接近六個團的實力,并依次控制了石碓關、界牌、赫天池、等重要隘口,還控制了這些隘口背後的咽喉要道楊柳關。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敵人已經占了地利之便。許世友和王宏坤的兩個團外加川東遊擊軍要在此包抄消滅廖部也極為困難。

他估計川軍在退路被切斷後必然向北面大山撤退,而且會集中兵力向西進行大迂回,反過來就可以攻擊紅軍的後路,如果這樣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是以,為了保險起見,特别安排政委周純全率第十師二十八團去堅守西面山。戰鬥打響之前,一而再地交代周純全說:

“一定要堅守陣地,切不可出擊!如果敵人反撲,奪了陣地,全軍就危險了。切記切記!”

戰鬥打響之後,許世友和王宏坤率軍勢如破竹地突破川軍防線,一舉攻克三合場,而且很快就插入敵陣地縱深二十餘裡,并不斷地擴大戰果。川軍忽然向北退卻,并且等待時機向西進行迂回。西面山頭陣地的周純全看到敵兵向北撤退,忘記了徐向前的叮囑,不出貿然出擊,要堅守住陣地、保證後路不被敵人切斷的任務,下令紅軍:“全體向北出擊!”

聽到指令之後,守在重要的陣地上的二十八團一營和二營立即“呼啦啦”沖了出去。

結果,徐向前戰前的擔心,不幸變成了事實。川軍正在從北向西迂回時,發現紅軍沖出陣地進行出擊,便不再逃跑,而發起猛烈的反攻,由于沖出去的兩支部隊沒有山頭陣地依托,兵力不夠對方多,硬拼寡不敵衆,隻得邊打邊往後撤。結果可想而知,之前幾個山頭陣地反而丢失掉了。

幸虧王近山率領三營還控制住了另一座山頭,暫時擊潰了反攻的川軍。原來在周純全下令全線出擊的時候,王近山不僅沒有聽周純全的指令帶着三營随團主力沖出去,相反,還嚴令三營嚴守陣地,抓緊時間加強工事。此刻他的冷靜,嚴陣以待,終于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

但是,由于川軍奪占了二十八團一、二營主陣地後,三營陣地沒依托,與湧來的重兵激戰,形勢陡然變得嚴峻起來。而紅軍主力的後路受到威脅之後,我軍在戰場上的形勢也急劇變為被動,被迫向後撤退。

徐向前氣得火冒三丈,指令旗手舉起紅旗,準備往西面山沖過去,王宏坤忙攔住說:

“徐總指揮,千萬去不得,敵人插過來,我軍就沒有退路了!”

王宏坤話還沒落音,徐向前所帶部隊就被敵軍沖遠了,川軍不願意放棄這個難得切斷紅軍退路的機會,集中了四個團的兵力,将王近山控制的山頭團團圍住,不停發起猛攻。但在王近山的有效指揮下,三營孤軍奮戰,同敵人進行反複拼殺,打退了一次又一次敵人的猛攻,這樣紅軍主力才慢慢脫離了危險。

王近山關鍵時刻“抗命”,挽救了紅軍主力,這是為什麼呢?

戰後想想也非常害怕,如果讓敵人占領了三營控制的山頭,我軍的後路就會被完全切斷,将處于數倍于己的川軍的強大圍攻中,其後果不堪設想。所幸因王近山率三營堅決守住了陣地,才沒有釀成大禍。

王近山在萬源之戰中創造的奇迹

紅四軍十師二十八團團長王近山在追擊中,也創造了奇迹。紅四軍十師從竹峪關以東的絲羅壩、黃中堡地區出擊,一舉突破敵軍防線,直插敵縱深。王近山的二十八團一路過關斬将,連克敵數道陣地,以最快速度沖在全軍最前面。為了全殲潰逃的敵軍,王宏坤指令王近山直接指揮十師四個團作戰。王近山率部不顧道路泥濘,翻山越嶺,直插達縣以北,抄到了敵人潰兵前面。

傍晚,王近山率前衛二十八團來到一村莊,布置完警戒,又累又餓的王近山剛想休息,突然接到報告,一支敵軍大部隊過來了,看樣子有數千人。一聽敵情,王近山一下子來精神了,他立刻指令,戰鬥準備。有人擔心,敵人數千,我們這裡才一個團,且連日急行軍,部隊又困又累,今天一天一口熱飯都沒吃,是不是聯絡上其他部隊再動手?王近山眼睛一瞪:

“有敵人打還吃什麼飯?打完這些敵人再吃飯。”

王近山迅速指揮部隊向來敵發起猛攻。潰敗之敵突遭迎頭打擊,頓時亂成一團。不過一個小時,王近山就吃掉了這股敵人。事後才知道,這股敵人是楊森部一個整編旅,王近山以滅此朝食的勇氣,創造了遭遇戰中一個團全殲敵一個旅的光輝戰例。

是以,王近山打仗勇猛,名聲在外,都傳到主席的耳朵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