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彼此都能夠獨立,然後選擇去依賴,這樣的親密關系也許更舒适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第一次覺醒是什麼時候呢?人間清醒有時候真的挺難的,因為要在這個過程中去承受和承擔很多東西。或者說在覺醒之前,自己經曆過了那種痛苦的體驗感,以及想要改變的沖動感。

一個人真正的長大,是那種不急不躁的耐心和自信。一個越有耐心的人,就越會冷靜去思考一個問題,或者去思考一些問題的本質。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塑造自己。

比如說現實很多的媽寶男。這些媽寶男是他們的錯嗎?其實并不是,存在即合理。很多的媽寶男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的大小事都是由媽媽代辦的,這時候很多的經驗自己完全不會,或者自己想要會,但沒有操作過,就變得不會了。

當彼此都能夠獨立,然後選擇去依賴,這樣的親密關系也許更舒适

如果一個媽媽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很多事情,想必很多事情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做成了。但是現實是如何的呢?并不是這樣。媽媽很享受把孩子的各種事情都操辦好。當把孩子的很多事情操辦好後,孩子心安理得獲得想要的成果,不用自己努力獲得的成果。長期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事情來了,有我媽去操作。

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就會逐漸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事情自己想要去做,但是不知道從何下手,于是很多的技能就不會,隻能再次求助媽媽了。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媽媽沒有學會分離,孩子沒有學會獨立。于是沖突就這樣出現了,長大後孩子也很讨厭這樣的性格,但是沒有辦法,多年形成的習慣,難以改變。這時候需要彼此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現實情況是:彼此沒有認識到這樣的情況,相反還會彼此享受,尤其是作為媽媽的。

當彼此都能夠獨立,然後選擇去依賴,這樣的親密關系也許更舒适

有時候一個孩子叛逆點,其實還是挺好的,至少在叛逆的過程中能夠讓彼此感受到那種存在感。叛逆的本質就是證明自己的存在,如果不去叛逆,那就是一個乖乖孩了。乖乖孩對于父母,對于老師來說,都是很不錯的,但是這種不錯,帶給自己的是什麼呢?是一種壓抑。

在現實社會中,那些讀書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很多都選擇了創業去做老闆,為什麼?因為隻有這樣,自己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機遇,甚至覺得太安分了,自己都挺難受的。那些很多高學曆的人才,最後選擇的是進入體制内或者在公司打工。

這其實都是一種選擇,沒有說誰好誰壞,隻不過彼此都能夠感受到彼此的成長。人的成長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是自己以前沒有經曆過的,是需要現在要去經曆的。在經曆的過程中,難免會帶給自己一種潛移默化的暗示。

當彼此都能夠獨立,然後選擇去依賴,這樣的親密關系也許更舒适

在情感中,很多人會陷入一種依賴的狀态,在依賴的狀态中能夠發現彼此的存在。短時間的依賴是一種幸福,長時間的依賴就變成一種受罪了。在長期依賴的關系中,總有一方會想要逃離,而另外一方會選擇去追。在追逃關系中,互相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如果兩個都是獨立的人,然後再選擇去依賴,那麼就會明白彼此的邊界是什麼?彼此的邊界應該怎麼樣去保持?當依賴變成彼此的麻煩後,就會很果斷選擇獨立;獨立一段時間後,又可以繼續選擇依賴,就這樣互動進行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