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是指古代确定某地為首都或主要城市。自古以來,統治者都很看重定都一事。衆所周知,中華民國前期的首都是北京,1928年才變成南京,以及後來的重慶,中間經過了不少挫折。

最開始的時候,孫中山考慮到經濟的發展和政權鞏固等方面,建議将武昌作為民國的首都。因為武漢處于中國的中心位置,與中國四面八方相通。重慶、南京、江甯、北京四城作為未來建都的地方,它們是當時東南西北發展的中心。各地核心和政府核心成員都主張将首都定在武昌,後經商議決定物産更豐富的南京更适合作為首都,于是民國政府定都南京。當時孫中山在國外,等他歸國時,定都的事木已成舟。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組建了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定都一事提上日程。孫中山堅持定都南京,但這一提議遭到以袁世凱為首的人的反對,袁世凱要求定都北京。
一個多月後,孫中山提出辭職,但要求民國的臨時政府首都必須是南京,還指出了定都南京的好處。民國政府的骨幹考慮到政府的安全,建議定都南京。袁世凱堅持要将北京作為民國的首都,還用拒絕上任的方式,威脅孫中山。而孫中山的部分心腹們,也支援袁世凱,對此他是又無奈又氣惱。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支援孫中山的,例如民國的八大社團,聯名力挺他定都南京一事。
袁世凱豈會輕易善罷甘休,于是他策劃了一起“兵變”事件。2月21日,民國政府派蔡元培等人,遠赴北京邀請袁世凱回南京就職。蔡元培一行到北京後,袁世凱發起兵變,制造混亂,他們隻好倉皇逃離北京。接着,兵變蔓延到北京的周圍地區保定和天津。袁世凱裝模作樣将此事告訴了孫中山,民國政府開會商量後,決定派兵北伐。
3月初,袁世凱突然告知民國政府兵變已被平息,這場兵變是來去都悄無聲息,令人生疑。兵變後,各個地方的報社、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南京政府都說應該定都北京,總統袁世凱不可以離開北京半步。這一切,都是沖着孫中山來的,他豈會不明白?
最終,孫中山還是妥協了,袁世凱靠耍陰謀赢得這場政治鬥争的勝利。1912年4月,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民國首都遷至北京,此後至1928年間稱為“北洋時期”,該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