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五千年的悠悠歲月,留下了無數人,曆史的印記。他們或者驚才絕豔,或者碌碌無為,随着時間的流逝,個體的生命已經結束。

可他們卻永遠都活在了,曆史一筆一畫的記錄中,就像是一顆顆沉默,但是閃着光芒的星星。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讓後人擡頭仰望的時候,久久思索,自己的所有行為。他們用自己作為路标,伫立在人生的路口。提醒我們少走一些彎路,能夠用更加智慧的方法面對生活。

面對經典大衆看法

傑出的人物,就像是深深埋在地下的珠寶,越是動蕩的年代,越是颠簸的歲月,越能折射出與衆不同的光芒。

東漢末年,因為封建統治者的不斷剝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路英雄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想要入主中原,統一這片廣闊的土地。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連綿火光的赤壁之戰,一場場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戰役。不同陣營的英雄與英雄之間,智慧的碰撞,相同陣營兄弟之間的,惺惺相惜,生死與共。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各個人物的錯綜複雜的關系,不僅決定了當時天下的走勢,還為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們,提供了充足的文字素材。

元末明初羅貫中,根據現實存在的曆史背景,經過文學藝術的加工,将三國發生的故事,推向了高潮。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曆史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用栩栩如生的筆觸,刻畫了衆多經典人物形象。

溫厚仁義的劉備,忠心耿耿的關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曹操。哪怕其中與真實的曆史有些出入,但是讀者依然深深的沉浸其中,願意相信《三國演義》構築的曆史世界。

讀者們感動于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從桃園結義開始,肝膽相照的兄弟之情。為了報殺弟之仇,劉備甚至不顧衆大臣的反對,不顧對于蜀國更好的發展政策,毅然決定與東吳作戰。

感動于智多近乎妖的諸葛亮,為了報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在外領兵作戰,在内整治吏治。以書生孱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國家的運作。

感動之餘,我們也要思考。身為一個統治者,站在高位的時候,他要肩負起的,是整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個人的感情必須抛出腦後。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所有人,都期望遇到劉備這樣的兄弟,可是作為百姓,我們希望遇到這樣一個領頭人嗎?他是一個合格的帶領者嗎?毛主席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開國領袖統一全國

近代的中國,面臨着比三國時期,更為複雜急迫的情況。如果說三國是漫長的封建統治,需要自我革新,不斷進行政權疊代的正常現象。那麼距離現在并不久遠的中國,面對的是内憂外患。外有列強肆意妄為的侵略,企圖把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變成殖民地,為他們向前發展,提供引擎助力。

内有封建政權的沒落,和資本主義的剝削。讓生活本來辛苦的百姓,難上加難。整個國家都好像沉浸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艱難前行。

就在這時,經過前期有長遠見識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力量的宣傳鋪墊。在毛主席帶領下的黨和人民,手持利刃,劃破黑幕,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

在沒有先進武器,沒有堅船利炮,鮮有他國支援的情況下。毛主席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中國人民憑借着,不屈不撓的堅忍精神,緊緊的圍繞在組織周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争的勝利;打退了國民黨,取得了解放戰争的勝利,最終建設起屬于人民的嶄新國家。

博覽群書另類解讀

毛主席之是以眼光長遠,智慧超群,是因為他熱愛讀書,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情。

主席從小就把自己當做是一塊海綿,源源不斷的,在知識的海洋裡,汲取力量。他尤其喜歡讀曆史,在史書裡徜徉,就像和數千年積澱而成的智慧,在進行着交談。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眼界,不斷開闊自己的心胸,在學習他人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想法。

毛主席常讀《三國演義,他在這本書中,了解到了如何行軍打仗,如何為人處事的一些方法。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其中主角的性格特點和最終結局的關系。

在主席看來,當時的蜀國,文臣武将,人才濟濟,每一位都有安邦定國之才,具備一統中原的能力。

可遺憾的是,劉備恢複漢室的願望,并沒有實作。其中的重要原因,離不開劉備。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毛主席認為劉備,有一個優點,兩個缺點。優點被衆人所熟知,他仁義忠厚,珍惜百姓生命,從不濫殺大臣。

為了自己在乎的人,劉備可以不計較利益得失。一舉一動都赢得了百姓的心,這個優點有力的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

而劉備的兩個缺點,則阻礙蜀漢政權的繼續發展。首先他感情用事,主席評價劉備的時候,正處于解放戰争最後一年。

劉備人才濟濟,為何沒統一三國?毛主席:他有1個優點,2個缺點

面對着我軍一往無前,澎湃鬥志,看着祖國的大好河山。主席不由遺憾的表示,劉備為了幫助關羽、張飛報仇,意氣用事,将國家與江山抛在腦後,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其次,主席認為劉備志大才疏。這位鼎鼎有名的劉皇叔,終身都将匡複漢室的旗号,高高舉起。又性格和善,平易近人,自然受到了很多稱贊。

可是再好的性格,也掩蓋不了他才學的稀薄。劉備并不具有足夠的上司才能群組織才能。

在戰機稍縱即逝的戰場上,他對于軍隊的調配,将領的安排,能力欠缺。進而導緻自己的軍事生涯,多有敗績,顯有勝績,不夠出彩,甚至稱不上合格。

結語

據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曆史終究是曆史,無論過去,有過多麼的輝煌,或者經曆過怎樣的遺憾,過去的時間都已過去。

我們之是以願意,不住的回頭望去,不斷的研究,不停的思考,仔細的學習。是為了從過去的曆史人物當中,借鑒經驗,不再邁入同一個錯誤裡,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