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五千年的悠悠岁月,留下了无数人,历史的印记。他们或者惊才绝艳,或者碌碌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体的生命已经结束。

可他们却永远都活在了,历史一笔一画的记录中,就像是一颗颗沉默,但是闪着光芒的星星。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让后人抬头仰望的时候,久久思索,自己的所有行为。他们用自己作为路标,伫立在人生的路口。提醒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能够用更加智慧的方法面对生活。

面对经典大众看法

杰出的人物,就像是深深埋在地下的珠宝,越是动荡的年代,越是颠簸的岁月,越能折射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东汉末年,因为封建统治者的不断剥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想要入主中原,统一这片广阔的土地。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连绵火光的赤壁之战,一场场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战役。不同阵营的英雄与英雄之间,智慧的碰撞,相同阵营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生死与共。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各个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当时天下的走势,还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们,提供了充足的文字素材。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现实存在的历史背景,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将三国发生的故事,推向了高潮。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用栩栩如生的笔触,刻画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

温厚仁义的刘备,忠心耿耿的关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曹操。哪怕其中与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入,但是读者依然深深的沉浸其中,愿意相信《三国演义》构筑的历史世界。

读者们感动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从桃园结义开始,肝胆相照的兄弟之情。为了报杀弟之仇,刘备甚至不顾众大臣的反对,不顾对于蜀国更好的发展策略,毅然决定与东吴作战。

感动于智多近乎妖的诸葛亮,为了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在外领兵作战,在内整治吏治。以书生孱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运行。

感动之余,我们也要思考。身为一个统治者,站在高位的时候,他要肩负起的,是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个人的感情必须抛出脑后。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所有人,都期望遇到刘备这样的兄弟,可是作为百姓,我们希望遇到这样一个领头人吗?他是一个合格的带领者吗?毛主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开国领袖统一全国

近代的中国,面临着比三国时期,更为复杂急迫的情况。如果说三国是漫长的封建统治,需要自我革新,不断进行政权迭代的正常现象。那么距离现在并不久远的中国,面对的是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肆意妄为的侵略,企图把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变成殖民地,为他们向前发展,提供引擎助力。

内有封建政权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剥削。让生活本来辛苦的百姓,难上加难。整个国家都好像沉浸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艰难前行。

就在这时,经过前期有长远见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力量的宣传铺垫。在毛主席带领下的党和人民,手持利刃,划破黑幕,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

在没有先进武器,没有坚船利炮,鲜有他国支援的情况下。毛主席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中国人民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坚忍精神,紧紧的围绕在组织周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退了国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设起属于人民的崭新国家。

博览群书另类解读

毛主席之所以眼光长远,智慧超群,是因为他热爱读书,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

主席从小就把自己当做是一块海绵,源源不断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力量。他尤其喜欢读历史,在史书里徜徉,就像和数千年积淀而成的智慧,在进行着交谈。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想法。

毛主席常读《三国演义,他在这本书中,了解到了如何行军打仗,如何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其中主角的性格特点和最终结局的关系。

在主席看来,当时的蜀国,文臣武将,人才济济,每一位都有安邦定国之才,具备一统中原的能力。

可遗憾的是,刘备恢复汉室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其中的重要原因,离不开刘备。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毛主席认为刘备,有一个优点,两个缺点。优点被众人所熟知,他仁义忠厚,珍惜百姓生命,从不滥杀大臣。

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刘备可以不计较利益得失。一举一动都赢得了百姓的心,这个优点有力的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而刘备的两个缺点,则阻碍蜀汉政权的继续发展。首先他感情用事,主席评价刘备的时候,正处于解放战争最后一年。

刘备人才济济,为何没统一三国?毛主席:他有1个优点,2个缺点

面对着我军一往无前,澎湃斗志,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主席不由遗憾的表示,刘备为了帮助关羽、张飞报仇,意气用事,将国家与江山抛在脑后,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主席认为刘备志大才疏。这位鼎鼎有名的刘皇叔,终身都将匡复汉室的旗号,高高举起。又性格和善,平易近人,自然受到了很多称赞。

可是再好的性格,也掩盖不了他才学的稀薄。刘备并不具有足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

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上,他对于军队的调配,将领的安排,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自己的军事生涯,多有败绩,显有胜绩,不够出彩,甚至称不上合格。

结语

据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终究是历史,无论过去,有过多么的辉煌,或者经历过怎样的遗憾,过去的时间都已过去。

我们之所以愿意,不住的回头望去,不断的研究,不停的思考,仔细的学习。是为了从过去的历史人物当中,借鉴经验,不再迈入同一个错误里,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