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爾哈赤沒有白讀《三國演義》,每次出征先找出師之名

清太祖努爾哈赤原本隻是建州女真一個小部酋長的後代,在父祖慘死、族人離叛的境況下,其僅以“遺甲十三副”起兵,曆經數十載,屢次擊敗強敵,最終不僅統一了女真逐漸,也為子孫一統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

努爾哈赤沒有白讀《三國演義》,每次出征先找出師之名

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

據記載,努爾哈赤除了精通滿蒙漢等多種語言以外,還“讀書識字,好看《三國》《水浒》二傳”。這兩本名著除了教會他兵法,也教會他如何收買人心。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他制定并實施“恩威并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政策,在軍事上節節勝利的基礎上,也在不斷震懾敵人心理,瓦解敵人的心理防線。

努爾哈赤對努力收編各部降服的女真、蒙古和漢族群眾,無論是被迫歸降的人員還是主動投靠的,一律實行恩養政策,不貶為奴,不奪其财,統一将他們編戶,原來是諸申的仍為諸申,原來是貝勒、台吉的仍授予官職,把他們原來的屬下編成歸其管轄的牛錄。

努爾哈赤沒有白讀《三國演義》,每次出征先找出師之名

善待主動歸順的人

尤其是那些主動歸順的人,努爾哈赤給予的賞赉更是特别優厚,依照來歸時率衆多寡分等次獎賞阿哈、牛馬、錦緞等。在努爾哈赤大力招撫政策的推動之下,散居的群眾率領自動來投,更多的部落頭領也紛紛攜部衆前來歸順。僅《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不完全統計,東北各地女真部落長率衆來歸的就接近三百起。

努爾哈赤優待來歸人員,與當時明朝派往遼東的官員滋擾百姓,橫征暴斂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照。是以,不僅女真人争相歸附,就連遼東漢人也羨慕後金國的生活,“生于遼不如走于胡”成了遼東漢族百姓的共識,不少人逃到努爾哈赤那裡,為其提供了勞動力和先進農耕技術。

努爾哈赤沒有白讀《三國演義》,每次出征先找出師之名

每次出征都確定師出有名

此外,努爾哈赤每次出兵作戰都要為他發動的軍事行動找到道義的依據,注重出師有名。當其部下多為血親時,就以“家恨”為由誓師興兵。萬曆十一年五月,攻打尼堪外蘭所在的圖倫城是以“報父祖之仇”的名義起兵,拉開了他戎馬一生的帷幕。

但當對海西女真各部發兵時,往往就以當年九部聯軍讨伐建州說事。對明朝起兵是,則釋出了聲勢浩大的“七大恨”,集中了國仇家恨,将明朝貪官、悍将長期欺淩女真人,粗暴幹涉女真民族統一的事歸結到了明朝所有人身上,激起了廣大女真群眾的極大憤慨,為起兵伐明行動渲染了吊民伐罪的色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