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1949年,胡蘭畦偶爾看到報紙上的新聞,“陳毅陳毅擔任上海市長”,頃刻間淚流滿面。

這位曆經風雨的近代第一位女将軍,在革命最艱苦的年代沒有落淚,在被人排擠流亡海外時沒有痛哭,此時卻因為陳毅還活着喜極而泣。

陳毅戎馬一生、多謀善斷,為革命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大家不知道在他的硬漢形象下,卻有着難得的俠骨柔情,他也曾與胡蘭畦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戀。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胡蘭畦和陳毅都是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們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糾纏一生的情緣呢?

一、空懷報國志,卻被包辦婚姻

胡蘭畦和陳毅的故事,要先從胡蘭畦這位傳奇的女性成長曆程說起。

1901年,胡蘭畦出生在四川成都,祖上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胡大海,父母将她視為掌上明珠倍加寵愛。

胡蘭畦是名門閨秀,父母從小便讓她讀書識字。她不同于其他女孩子喜歡婉約詩文,而是對氣勢磅礴的《出師表》、《滿江紅》等報國名篇十分喜愛。

兒時的胡蘭畦,一直想着繼承先輩遺志,希望有一天能夠報效國家。

後來,胡蘭畦來到了新式學堂上學,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到了國家的現狀。當時的中國被列強瓜分,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亟待改革圖強。

在校期間,胡蘭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接觸到先進思想。她剪去厚重的長發,積極參加民主活動,并擔任了先進學生領袖,和大家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愛國誓言。

此時的胡蘭畦,立志要做新時代的花木蘭,為挽救當時積貧積弱的國家做貢獻。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可是千年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胡蘭畦接受了新思想,她的父親卻依舊是個老古闆。

1920年,胡蘭畦剛剛從從成都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就被家裡逼迫着與表哥楊固之結婚。她極力反抗積極抗争,卻因當時母親病重在床,不得不流着淚穿上了嫁衣。

胡蘭畦的丈夫楊固之是一個利欲熏心的商人,而且思想陳腐落後。兩個人雖然是新婚,卻因為三觀不同,沒有共同語言。

楊家規矩衆多,女性生活得毫無尊嚴,這讓早已接受了新思潮的胡蘭畦難以接受。

胡蘭畦這段包辦婚姻帶來的隻有壓抑,她不想在那個封建大家庭中腐朽,勇敢地逃了出去。她來到川南成為一位教員,五四運動爆發積極參與愛國運動,和衆多先進人士成為了好朋友。

對于胡蘭畦的出走,楊固之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他的家人也十分惱怒。楊固之曾想強行把胡蘭畦抓回家,遭到了胡蘭畦的激烈反抗。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最後,在胡蘭畦的堅定的抗争下,再加上朋友們幫忙,胡蘭畦與楊固之辦理了離婚手續。這對于胡蘭畦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也是一種解脫,她終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了。

二、初識陳毅,卻被軍閥看上

陳毅當時剛剛從法國歸來,在重慶《新蜀報》就職,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思想先進。他寫了很多立場鮮明的文章,也常常組織文化活動,積極宣傳報國思潮。

很多學生把陳毅當成了偶像,追求進步的胡蘭畦也不例外,她常常拜讀陳毅的文章期待能見偶像一面。

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動中,胡蘭畦和陳毅第一次見面了,兩個人志趣相投,相談甚歡。不過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革命戰友,并沒有男女之間的感情。

他們都沒有想到,命運的齒輪卻已慢慢轉動,他們今後将會有糾纏一生的情緣。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随着不斷的接觸,多次深入的交流,胡蘭畦和陳毅彼此欣賞,漸漸有了朦胧的情愫。

就在此時四川軍閥楊森占領了成都,他是一個兩面派,對外宣稱要打造全新的川南,标榜自己是一個新時代的開明者。背後卻是一個腐朽的專制者,出了名的貪慕美色,家中妻妾已有十幾人。

此時的胡蘭畦才20歲,容貌嬌麗,性格活潑,才華出衆,又已經離婚恢複了自由身。楊森在見了胡蘭畦幾次後,就動了歪心思,托自己的姨太太去說媒,想要胡蘭畦做他的姨太太。

胡蘭畦有着新時代女性的意識,當然不願意窩在内宅做姨太太,她絲毫不畏懼楊森的權勢,直接拒絕了楊森的提議。

楊森不久就撕下了僞裝的軍閥面具,開始查封進步報社,鎮壓革命人士。他對胡蘭畦的拒絕始終懷恨在心,總是各種小動作刁難,企圖逼迫對方就範。

無奈之下,胡蘭畦隻好離開了川南,前往上海避禍。她與陳毅之間的情愫,還沒有來得及萌芽為愛情,就因為世事無常深埋在了心底。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著名作家沖突得知胡蘭畦的故事後,以她為原型創作了長篇小說《虹》,女主角梅行素勇敢抗争的形象,鼓舞了當時的廣大女性。

優秀的人在哪裡都會光芒四射,胡蘭畦來到上海後,在上海女子工業社就職。她不僅工作成績出色,還因為容貌靓麗,成為了著名畫報《良友》的封面女郎。

三、再次相見,成為革命戰友

1925年,胡蘭畦再次回到重慶,她在心底期待着可以再次見到陳毅。可是,陳毅此時正投身于革命事業,大家根本不知道他具體身在何方,胡蘭畦心中隻能感歎兩人沒有緣分。

在重慶期間,胡蘭畦認識了一位年輕的革命軍官陳夢雲,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兩個人因為共同的理想成為了好朋友。

陳雲夢對胡蘭畦日久生情,于是向她求婚,并答應婚後一起前往廣州共同報考黃埔軍校。胡蘭畦深受感動,認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就和陳雲夢結婚了。

婚後,胡蘭畦和陳夢雲一起前往廣州參與北伐戰争的籌備,一起為革命事業努力的日子,雖然辛苦卻也平淡。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陳雲夢報考黃埔軍校,因為體能的原因沒能成功。胡蘭畦也因為軍校不招女學生,沒有實作自己的巾帼夢想。

不過在這段時間裡,胡蘭畦認識了周恩來、鄧穎超、何香凝等革命人士,她的思維和眼界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1926年,北伐軍在武漢建立了軍校,并且在全國範圍内招收女學生。胡蘭畦的夢想再次被點燃,她迫切想要進入學校學習,希望有一天可以投戎報國。

陳夢雲雖然是革命者,但思想卻比較傳統,他認為胡蘭畦作為女人結婚後,就應該在家中做個賢妻良母。

陳夢雲百般阻撓胡蘭畦報考黃埔軍校,兩個人為此爆發了多次争吵,産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最後兩個人以性格不和、觀念不同為由,結束了短暫的婚姻生活,從此分道揚镳。

胡蘭畦堅持自己的理想,來到武漢考入了心儀的軍事學校,沒想到陳毅後來也來到這所學校任職。

經過兩年的學習,胡蘭畦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人,受到陳毅、趙一曼等無産階級同志的影響,她也開始認可共産黨的理念。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陳毅希望胡蘭畦能夠成為地下黨員,并對她講述了諸多革命理念。胡蘭畦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革命立場,送出了自己的入黨申請,但是因為一些身份的原因暫時沒有通過。

陳毅鼓勵胡蘭畦:“無論在哪個陣營,隻要堅持革命信念就好。”

這些激勵的話,讓胡蘭畦内心一暖,對陳毅這個自己曾經的偶像,如兄長般的同鄉很是感激。

隻是陳毅和胡蘭畦剛剛重逢沒多久,大革命就失敗了,反動派開始逮捕我黨人士,陳毅被迫離開。

他們匆匆相聚就再次分離,隻是沒有想要,這一别再見已是十年以後。

胡蘭畦的好友紛紛疏散離開,隻有她一個人獨自在武漢堅持革命工作。她先做過武漢總工會女工主任,後來又到江西一帶組織活動,因為能力出衆受到大家的愛戴和贊揚。

1929年,由于胡蘭畦平時對我黨人士多有維護,遭到了國民黨政府的驅逐,無奈隻好前往德國留學。

當時宋慶齡也在德國,胡蘭畦便留在了她身邊,并與老朋友何香凝經常見面。受到朋友們的影響,胡蘭畦在這段時間,終于成功加入了我黨。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對革命人士進行鎮壓,胡蘭畦因為平時支援革命工作被逮捕入獄。在宋慶齡、魯迅等人的積極營救下,3個月後胡蘭畦才被釋放。

出獄後,胡蘭畦将這段經曆寫成了書《在德國女牢中》,一經發表震驚了全世界,她也成為了知名女作家。

因為這本書的影響,胡蘭畦被驅逐出德國,輾轉來到了蘇聯。在這裡她與文學家高爾基成為了朋友,此後開始留在蘇聯,專心從事文學創作。

四、久别重逢,定下三年之約

随着抗日戰争爆發,胡蘭畦果斷回國,并且組織起了戰地救援隊。她不懼戰火紛飛,帶領着救援隊奔波在前線,行程2萬多公裡,挽救了無數傷員的性命。

胡蘭畦的英勇事迹被報導後,大家都稱她為“戰地之花”、“現代花木蘭”,她終于實作了自己兒時的報國夢想。

1938年,胡蘭畦和陳毅闊别十年後,再次重逢了。兩個人如老友一般,訴說着各自這些年的經曆,心底曾經朦胧的情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面對曾經仰慕的偶像陳毅,胡蘭畦并沒有大膽的表白,她隻是為重逢開心。沒想到陳毅竟然向胡蘭畦求婚了,原來他也喜歡胡蘭畦,欣賞胡蘭畦的才情,也佩服胡蘭畦抱負遠大。

這就是雙向奔赴的愛情吧,在那個革命年代,他們執着追求報國的夢想,也對于情投意合的人大膽表白。革命兒女有豪情,也有柔情。

陳毅開心地把他向胡蘭畦求婚的事情告知父母,他的父母對于這樁婚事給予了祝福,還誇贊胡蘭畦是一個好女子。

胡蘭畦和陳毅認識多年的人,兜兜轉轉終于在一起了,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那該多好,可是他們卻因為革命事業再次分開了。

當時胡蘭畦明面上是國民黨的進階官員,如果和陳毅這位共産黨進階将領結婚了,那她共産黨員的身份就暴露了,無法繼續在敵方陣營工作。

胡蘭畦和陳毅雖然深愛着彼此,可是他們出于對革命的忠誠,暫時将兒女情長藏在心底,選擇放棄這次在一起的機會。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多年分别終于重逢,沒想到竟然又要面臨分别,兩個人都傷心不已。

陳毅溫情地對胡蘭畦說:“為了革命事業,我們就暫時将感情藏在心中吧。如果我們三年之内不能在一起,就各人自由,互不幹涉。”

就這樣兩個人有了三年之約,沒想到這卻成為了胡蘭畦一生之約。

局勢風雲變幻,胡蘭畦和陳毅各自忙碌在天南地北,那個時候通訊不友善再加上保密,他們就漸漸失去了聯系。

陳毅曾經深情地寫過一首詩,“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隻為馨香重,求者滿山隅。”大家都知道這是他寫給胡蘭畦的詩,飽含着他難以訴說的深情。

隻是戰火紛飛,音訊全無,茫茫人海,他無法聯系上胡蘭畦,隻能無奈歎息。時光荏苒,陳毅覺得胡蘭畦也許已經有了安穩的生活,他實在是不忍打擾。

隻是沒有想到,這次走散,竟然成為了他們一生的錯過。

後來,陳毅在延安與一位女戰友張茜結婚,并共同生兒育女,組建了幸福的革命家庭。胡蘭畦得知後,知道這是造化弄人,隻能遙祝他們幸福,并沒有前去打擾。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胡蘭畦沒有因為失去愛情就自暴自棄,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事業開始風生水起。

1939年,胡蘭畦在工作中表現出色,被授予了少将軍銜,那個時期女性獲得軍銜還十分少見。足以看出胡蘭畦的能力出色,隻是大家都不知道,她還肩負着另外的使命。

1947年,國民黨開始四處造謠,在報紙上說陳毅已經受傷身亡了,并且大肆報導了葬禮的情形。胡蘭畦看到報紙後信以為真,她傷心欲絕卻因為身在敵營不能表現出來,隻能晚上偷偷躲在家中落淚。

胡蘭畦念及與陳毅的情誼,寫信安慰陳毅的父母,請他們務必保重身體。她還購置了莊園和房子,準備将陳毅的父母接到身邊照顧,免得老人家受到迫害,最後卻因為形勢緊張沒有能成功。

不過胡蘭畦始終沒有忘記陳毅,她多年來一直孑然一身,為革命事業而忙碌,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感懷兩人的情誼。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五、癡等多年,此生無緣再見

1949年,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擔任上海市市長的報道,才知道她藏在心底的人竟然還活着。

當時因為特殊原因,胡蘭畦的身份始終沒有公開,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輾轉找到了與陳毅相識的潘漢年。

隻是等待了十幾年,也沒有等到與陳毅再見一面,潘漢年接待了她。

胡蘭畦猶豫了很久,還是激動地對潘漢年說:“我能否再見一見陳毅?”

潘漢年綜合考慮後,委婉拒絕了胡蘭畦,他說:“陳毅如今兒女成群,你見他幹什麼呢?”

多年不見,世事變遷,早已物是人非。胡蘭畦傷心地低下了頭,她知道自己與陳毅的情誼,自己多年的執念,都已經埋葬在了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中。

胡蘭畦沒有再多做請求,轉身默默流着淚離開了,此後多年她再也沒有去找過陳毅。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面對愛情她勇于追求,對待承諾她忠誠守護,當造化弄人一切不可挽回時,她又果斷放棄不糾纏,這份驕傲和高潔讓人由衷的佩服。

陳毅對胡蘭畦心懷感激,也心存遺憾,申請組織給胡蘭畦安排了工作。胡蘭畦平靜地接受了這份好意,從此以後不提過往,安心工作。

經曆了十年灰暗的動蕩時光,組織上恢複了特殊人員的身份,胡蘭畦也重新入黨,并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

胡蘭畦為革命事業貢獻良多,終于得到了認可。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積極地為很多革命同志奔走,幫他們恢複身份,做出了優異的成績。

即使到了晚年,她也沒有停歇,始終為國家的老年慈善事業做貢獻,建立了老年康樂院,讓很多老革命人士得到很好的照顧。

1949年,女将軍胡蘭畦在報紙上看到陳毅成上海市長,頓時滿面淚流

1994年,胡蘭畦平靜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93歲。

胡蘭畦生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卻活出了女性應有的風采,她對革命事業無私奉獻,對感情一片赤誠。

斯人已去,風采長存,她和陳毅的故事讓人唏噓,她美麗的形象令人神往,她可貴的精神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