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作者:清風朗月讀書正好

1947年,17歲的巴菲特認為念大學是在浪費時間,想靠積攢的6000美元準備創業。而巴菲特的父親堅決反對,最終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可是不承想在這所極具盛名的商學院,兩年後巴菲特下定決心離開沃頓商學院。是什麼讓這位後來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投資大師的巴菲特一定要離開呢?

這需要從巴菲特的成長經曆和性格特征說起。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實作财富自由,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在我們幼年的時候考慮的是遊戲和玩樂,享受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很少去考慮财富的意義和來源。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但是巴菲特卻不同。财富對小小年紀的巴菲特便有極大的誘惑力。長江出版社出版的《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從巴菲特的成長故事入手,全力講述巴菲特的商業傳奇,解讀巴菲特的核心投資理念,并通過對股市和人性進行深度剖析,帶我們一起了解一個有血有肉的巴菲特。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作者是著名的财經作者張亮。張亮擅長通過大量的采訪和深度調研,剖析人物傳記中的深刻内涵,呈現給讀者獨樹一幟的人物形象。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一起了解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從他積累原始資本開始,尋找他的财富自由之路。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巴菲特出生于美國的一個中産階級,小小年紀的巴菲特,性格内斂、含蓄。童年的巴菲特即在爺爺的雜貨店裡幫忙,通過忙碌的雜活賺取少的可憐的薪水。生活的辛苦并沒有影響巴菲特賺錢的樂趣,反而激發了他對賺錢的渴望。隻要有空便四處收集廢報紙雜志變賣。

巴菲特并不是一個僅僅沉迷于忙碌生活中的人,他還有一個靈活的腦袋。他善于将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巴菲特喜歡賺錢,但并不僅僅隻是喜歡賺錢,他更喜歡的是讀書,尤其是喜歡閱讀經濟類的書籍。青少年時的巴菲特靠自己的勞動積累着自己的原始資本,也在靠腦袋思考如何賺取更多的财富。巴菲特從小便對數字十分敏感,喜歡做數字遊戲,樂于追蹤股票行情,研究股票走勢。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大量的閱讀和獨立思考,讓巴菲特避過股票市場中的一個又一個陷阱。本書的作者張亮認為巴菲特和芒格一樣是行走的讀書機器。在長期的閱讀和思考中,他們掌握了多種思維模型,學會了如何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不僅是一位投資家,也是一位哲學家。

這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他認為大學裡講授的是空洞的理論。決定從沃頓商學院退學的巴菲特遭到了父親的極力反對,于是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轉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學的林肯商業管理學院,他在輕松完成學業的同時,繼續靠辛勤的勞動和腦袋積累原始資本。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後來巴菲特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遇到了他的恩師格雷厄姆。本傑明·格雷厄姆是世界上公認的證券分析和投資理論創始者。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研究中不僅在豐富着實操經驗,也在努力補充的理論知識。

離開格雷厄姆的巴菲特回到家鄉後,組建了自己的投資團隊,還遇到了查理·芒格。芒格是一個有強大洞察力和喜歡特立獨行的人,兩個人在投資市場上互相吸引,一起披荊斬棘,創造股票市場上的常勝将軍。

從這裡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投資成長之道不僅在于他有一個敏銳的頭腦,還有強大導師的曆練,和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點來源于格雷厄姆。股票市場是一個陰晴不定的人,在資本的逐利,人性的貪婪中處處布滿陷阱,無論市場怎樣震蕩變化,股票最終會回歸它真實的價值。

于是便有了安全邊際之說。安全邊際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核心。那什麼是安全邊際呢?安全邊際是指投資者通過估算公司内在價值與其股票價格的差異。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小于其内在價值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便值得投資。我們耳熟能詳的巴菲特投資原則: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也是來源于安全邊際的原則。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因為股票市場的金融屬性往往帶有人性的貪婪。那麼僅僅有安全邊際還是不夠的,還要會識别自己所投資公司的護城河。具有護城河性質的公司,一般具有4個屬性:壟斷、特許經營、品牌優勢和使用者忠誠度。

有了安全邊際和護城河的加持,往往能更抗風險并且獲得更高回報率。巴菲特研究股票,并不僅僅着眼于财務報表,他會研究公司的産品、内在價值和銷售模式,并進行實地考察。他運用機率對公司進行估值,讓他在股票投資市場很少看走眼。

在股票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的巴菲特,生活依舊節儉。他不喜歡浪費,尤其是對公司的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的增加深惡痛絕。

從巴菲特的成長之路看投資哲學

無論是投資市場上的成功,還是個人的成功始終都有一個内在價值,正因為深谙價值之道、含蓄内斂的巴菲特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投資。即使現在已有90歲的高齡,巴菲特依然思維敏銳,精力充沛,有極強的商業洞察力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通過巴菲特的成長故事,揭開巴菲特投資成功之道。無論是安全邊際、護城河理論還是機率估值都離不開價值理論,離不開堅定的耐心等待。巴菲特可是以50年如一日的堅持研究可口可樂的股票,30年來一直在研究迪士尼公司。或許我們并不能成為巴菲特這樣的人,但是從他的投資哲學來看。在投資故事裡看到他堅韌的耐心,看到他一生為之努力的内在價值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