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廠投資,不再瘋狂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唐亞華

編輯 | 黎明

在投資圈,網際網路大廠一向被稱為“深口袋”,創業公司的口号是,“學成文武藝,賣給BAT”、“做到行業第一,補足大佬短闆”。一度,因為巨頭的投資或并購,創投領域多了一個龐大的“退出闆”市場。

以前的創業者,無論是被大廠抄襲、颠覆,還是被大廠投資,幾乎都要把大廠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今,創投圈幾乎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

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大廠投資調倉換道,不論是數量、金額還是領域,都大大收縮,投資方向也在由虛向實,由粗放向精細化,更多地傾向于硬科技及實體經濟。

大廠投資遇冷的原因,有大環境的影響,政策導向的關系,有網際網路增長見頂、大廠自身降本增效的考慮,還有大廠投資回報不理想,不再願意做“冤大頭”的因素。

如今的大廠投資,已經基本回歸到了為公司戰略和業務服務的位置上。在此基礎上,借投資了解市場創新和變化,布局國家鼓勵的前沿科技,重倉企業服務擁抱實體行業,都是大廠這一階段打的“算盤”。

裁撤團隊、減少投資、收縮領域,大廠投資遇冷

過去多年來,大廠“财大氣粗”,熱衷于通過投資或并購來擴大業務版圖,擷取财務回報,一路高歌猛進、開疆拓土。

幾家主要大廠在2021年及之前,投資活躍度一直不低。天眼查資料顯示,阿裡大多數年份有超過50起投資事件,位元組跳動從2014年開始投資數量一路上升,2021年達到了巅峰的70起。

資料來源 / 天眼查

故事到2022年開始發生轉折。最明顯的就是2022年大廠投資數量同比大幅度下滑。

IT桔子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1月,騰訊、阿裡、位元組跳動三家大廠對外投資分别從2021年的273起、82起、65起下降到85起、30起、19起,投資總項目數不及2021年的三分之一。其中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的投資并購數下滑更明顯,比2021年少了60%-70%。

騰訊過去三年的投資數分别為111起、214起、48起,2022年Q2以來,騰訊的季度投資次數變成了個位數,相比2021下跌了77.6%。

除了騰訊,以近三年來B站、美團、百度、阿裡、位元組跳動五家頭部大廠的投資活躍度來看,2020年Q1到2021年Q3整體活躍度在上升,之後開始回落,到2022年Q2之後,各家投資活躍度陡然下降。可見,2022年是大廠投資的分水嶺,其中尤其以2022年Q2最為明顯。

回看2022年上半年,大廠确實經曆了一輪裁撤投資團隊風波。

位元組跳動在2022年初裁撤了戰略與投資部門。據公開報道,位元組跳動原戰投一号位趙鵬遠帶5名員工轉去總裁辦,負責公司整體戰略,其他人被裁員,财務投資部整體都被裁撤。

2022年7月,據鳳凰網報道,阿裡巴巴戰略投資部門将進行團隊縮減,團隊規模将從110人縮減至約70人。當時有内部人士稱确有其事,後來沒再有這方面的消息傳出。騰訊也不斷“瘦身”,大手筆減持了包括京東、新東方、華誼兄弟、美團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

不過,在整體出手謹慎的情況下,騰訊仍然是網際網路大廠中最闊綽的一家。2022年,騰訊在國内外有91起投資,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小米和百度,分别有50起和24起,之後是位元組跳動、阿裡、B站、美團。

圖檔來源 / IT桔子

從大廠投資領域來看,前幾年流行的消費、文娛傳媒不再是大廠花重金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企業服務、智能硬體、先進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從這一點來看,大廠投資正在趨同。

具體來看,2022年,騰訊在遊戲和企業服務領域繼續保持投資,同時把眼光看向了實體行業,比如先進制造、醫療健康、智能硬體,投資了生産制造企業睿力內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公司“霧幟智能”等,還有國内最大的居家醫療服務機構“福壽康”。

資料來源 / IT桔子 曉報告

2022年,百度投資的變化也比較大,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智能硬體和文娛傳媒領域,而在2021年,百度投資最為密集的兩個行業是醫療健康和汽車交通。

美團的投資方向和數量變化都不大,天眼查顯示的投資數量每年在十幾起左右,領域還是智能硬體、先進制造、汽車交通等前沿科技為主。美團在硬科技領域投資了工業車輛無人駕駛通用技術平台“未來機器人”、國内單光子傳感器晶片研發商“靈明光子”,業内人士認為,美團布局智能機器人等領域,與其基本業務本地生活需要的配送、履約緊密相關。

2021年,阿裡投資中有22.2%在電商零售闆塊。2022年,阿裡投資最大的比重則是智能硬體,比如投資了AR裝置研發商“Nreal”、協作機器人研發商“法奧FAIR”等。其次占比較大的是先進制造、企業服務、醫療健康。

資料來源 / IT桔子 曉報告

位元組跳動2022年的投資也緊貼自身戰略布局,多在企業服務、智能硬體、醫療健康方面。去年位元組跳動一直在加碼企業服務,比如收購無代碼應用搭建平台黑帕雲,投資低代碼平台未斯科技,醫療方面控股了“美中宜和”。

小米的投資重心從智能硬體變成了先進制造,增幅比較大的還有汽車交通領域。

2022年可以說是大廠投資最“冷”的一年,伴随着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降本增效,大廠投資部門也開始捂緊“錢袋子”,裁撤投資團隊,大幅度縮減投資數量,投資領域也聚焦在了跟自己業務更協同或行業内普遍偏向的領域,打的基本都是“安全牌”。

告别粗放,重戰投輕财投

在研究大廠投資的變化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大廠投資部門是怎麼運作的。

投資經理彰曆曾在某網際網路公司戰投部工作,他告訴深燃,大廠的對外投資通常有三類型:第一類是公司業務沒有涉及,但跟公司有合作的上下遊頭部企業,投資後一些業務就可以交給被投公司去做;選擇第二類投資标的理由簡單粗暴,就是增加收入,“我們并購過幾個公司,都是有一定體量,年營收在千萬級别的,這種直接能增加公司收入”;第三類是出于支援,投一些出去創業的老員工,“當然了這本身也是大廠做大自己朋友圈的做法”。

他分析,大廠投資一般會經過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基于自身業務或對自己平台上業務的了解做一些投資;第二個階段是一些拓展性的投資,大廠投資部也越來越市場化;第三個階段,大廠又開始聚焦主業,回歸以戰略投資為主,财務投資為輔。

彰曆舉例,大廠在第一階段做投資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他們作為一個平台,對自己平台上活躍度比較高的公司能夠提前感覺,更容易了解一些商業模式,也容易拿到資料,是以大廠剛開始在這方面投的很好。比如騰訊,坐擁一個社交平台,對移動APP的活躍程度非常了解。

第二階段大廠覺得自己投資做得還不錯,并且還有進攻性、防禦性或者拓展第二曲線的需求,這一階段大廠也會開始慢慢向市場化機構轉變。2022年之前,大廠的投資案例數越來越多,是因為投資方向變得越來越廣。

比如位元組跳動從一開始圍繞主業進行文娛傳媒、社交網絡等領域投資,到後來拓展出企業服務、電商、教育、醫療、房地産、金融、遊戲等領域,投資版圖不斷擴張,2022年位元組又做了大刀闊斧的調整,讓投資回到戰略和業務層面。

對比幾家大廠收縮前後的投資,可以發現幾個明顯的特點:頻率變低、金額變少、領域更聚焦、由粗放到精細。

從前文不難看出,大廠投資由分散到聚焦在企業服務、智能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偏技術投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資更多了。

綜合多位投資人的說法,騰訊做投資是大廠中相對最專業、最活躍,成果最明顯的。“騰訊的投資團隊就是業内幾乎頂級背景出身的人,他們的整個決策機制的效率各個方面都是很市場化的打法,同時他們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流量優勢。”某機構投資人張也說。

他指出,騰訊是一家擅長做産品的公司,很多産品上的流量并沒有特别去做商業化開發,另外騰訊不是特别擅長去做比較接地氣的苦活累活,投資就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電商,通過投資京東、唯品會、拼多多,最終把流量做了很好的利用。“當然他們肯定有不專業的地方,比如因為他們看的面很廣,對某個領域可能認識沒有那麼深。”

2022年之前,相對來說,騰訊偏财務投資,不太強調控股,阿裡更偏戰略業務投資,重視業務協同補充,大手筆和控股的投資并購比較多,近年來整體投資表現中規中矩。2022年以來,騰訊和阿裡都或多或少把重點往智能制造等領域傾斜,且都在用小比例持股來分散風險。

美團和位元組跳動的投資不算特别亮眼,對他們來說戰略意義可能是更重要的。“位元組投資Musical.ly,打造了Tiktok,回頭來看這個投資是超級成功的,這種地位和影響力,多少錢都換不來。”早期位元組跳動的投資比較激進,充滿鬥志,四處出擊,是一種進攻和擴張的姿态。近年來,百度和位元組的投資就變得主要服務于主業了。

但在張也看來,位元組跳動做投資有一個問題是業務部門太強勢,其他大廠做投資的時候,投資跟業務的決策權分得比較開,甚至有些是投資部門比業務部門更強勢,但位元組業務的話語權太強,最後投資團隊也就分派在不同的業務線上,聽從業務指揮了。

投資圈的“鄙視鍊”,變了

以往在投資圈,站在鄙視鍊頂端的是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美元基金,僅次于他們的就是大廠投資部門,然後才是人民币基金。近年來,投資圈正在快速洗牌,各類型基金的地位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國資背景的人民币基金或私營産業人民币基金正在走上金字塔頂端,美元基金在走下坡路,大廠投資部也失去了光環,對從業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大廠的投資部門在2020年之前還是比較受歡迎的,現在可能從業者們都不太考慮大廠投資部,因為做戰投主動性發揮餘地少,而且現在大廠的投資團隊也隻會收縮不太會擴張了。”某大廠投資經理淩峰說。

多位從業者對深燃表示,近年來大廠投資收緊,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廠的投資部門也是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二者的繁榮程度是同步的,近年來整個資本市場不積極了,大廠也會随大流放慢腳步。

再一個,平台經濟普遍面臨監管趨嚴的問題。某大廠投資經理表示,他們“最近都沒怎麼看項目,看過的出手也非常少,内部現在對投資這件事不是很積極”。

前些年大廠做投資,戰略因素往往放在第一位。其中的很多動作可以了解為是大廠圈地或做高護城河的政策,是以相對而言會不太計較價格。近年來,随着大廠的競争格局逐漸明确,不管大廠還是小廠都要去保住已有的業務基本盤,大機率不會再去瘋狂地擴張圈地。

而且,大廠們這兩年業務也在收縮,市值大幅度下滑,開始控制現金流。騰訊就把部分錢用在回購自己的股票上面,“邏輯很簡單,如果市場上沒太多好标的,回購自家股票反而是最優選。”張也說。

還有,因為前幾年市場過熱,如今資本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像衛龍辣條、奈雪的茶等,這樣的公司即便上市,投資方并不一定能賺到錢。

彰曆所在的投資機構也進行過盤點,回過頭評估自己投資的效率和回報,發現很多投資效果并不好,他推測大廠這種情況會更嚴重,“因為市場化的基金大多都有明确的投資政策,專注于某些領域、輪次,有相對嚴謹的決策機制,很多大廠沒有形成合理的機制,不一定有階段上的專注,比市場上的基金更為粗放,效果可能會更差。”

彰曆還從一些領域的發展倒推了一下投資成果,他指出,“大廠此前投資的很多ToB的項目、上一代AI項目,還有一些機器人、半導體項目,目前來看這些行業中不少企業面臨着挑戰,更談不上回報。”他補充,如今的大廠跟市場化投資機構的做法類似,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政策,放慢節奏,把投資從粗放變得更為精細化。

“而且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見頂,走以前靠流量或者靠商業模式的路子,也不見得還能跑出什麼革命性的産品或應用,沒有那麼多可投的标的了。”淩峰說,“接下來投資行業肯定是越來越不好做了,整體會更加産業化,國資人民币基金、産業龍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重,整個行業會從看長期回報的特點向看重營收、利潤的特點過渡,投資行業的收益率也會下降。”

綜合多位業内人士的說法,目前一級市場有回暖的趨勢,可能會帶動大廠投資熱情回升,但大廠接下來的投資,大機率不會恢複以前的繁榮。他們預測,下一步,大廠投資會更加圍繞主業。現在很多大廠自身都内憂外患,很多大廠的戰投部門本身就承擔了一定的内部咨詢職能,接下來大機率是先去解決内部的業務問題,再去找合适的投資标的,精準出擊。

同時,未來的大廠投資一方面可能會更貼合政策,比如布局國家倡導的前沿技術,另一方面,大廠可能會把自己的投資更多放在跟第二曲線相關的項目上,而不是做太多漫無目的的嘗試探索。

大廠投資更加服務于戰略,一方面是大廠既定的戰略中需要投資業務輔助,還有一個原因是,投資也能反過來啟發大廠的戰略布局。

淩峰所在的大廠,投資還承擔的作用是幫助公司進階管理層拓展對前沿市場的認知,進而構思公司的戰略方向,“對于老闆來講,投資首先是一個了解市場、補充盲區的觸角,老闆先要通過投資了解對應的領域,再決定自己做或不做。”

如今,大廠投資告别粗放式狂飙,已經進入精細化管理的下半場,理性、聚焦、服務主業才是接下來的關鍵詞。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彰曆、張也、淩峰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