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 分鐘搞定投資人,中國“馬斯克們”讓資本心甘情願掏走上百億

作者:李新新 編輯:吳梅梅

來源:IT桔子

“見面5分鐘,我們就決定投資了。”

華強資本決定投資商業運載火箭研發商星河動力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

事實上,不僅是華強資本,近年來随着國家對航天事業的放開以及相關政策的傾斜,航天事業逐漸進入“軍轉民、民參軍”的商業航天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商業航天領域逐漸成為創投機構的熱門争投對象。

根據泰伯智庫釋出的《中國商業航天産業研究報告(2021)》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商業航天領域的融資已突破100億元。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近300餘家投資機構參與了對商業航天企業的投資,其中包括紅杉資本中國、經緯創投、IDG資本、順為資本等在内的多家頂級機構參與了這場航天科技布局戰。

在國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網際網路+航天”的産業更新變革背後,商業航天背後承載的通訊、導航、旅遊、太空資源等成為資本關注和争奪的重點。商業航天的市場規模也由2015年的376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020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2.09%。

在政策的扶持與資本的加持下,商業航天成為另一個衆人逐夢的新舞台。

1

馬斯克造夢,中國「馬斯克們」逐夢

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國家對航天領域的開放。中國自2014年開始密集出台與航天相關的積極政策,包括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産、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資訊産品服務、衛星營運等航天活動。

5 分鐘搞定投資人,中國“馬斯克們”讓資本心甘情願掏走上百億

航天領域的開放和政策的鼓勵,大大激發了中國創業者的積極性。自2014年以來,大陸航天公司數量持續增長,企查查資料顯示目前大陸有近 10萬家航天相關企業。

除了政策的引導鼓勵外,“創業明星”馬斯克則是另一個導火索。生活在地球上的馬斯克,已經帶着他的Space X公司進行制造、發射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船。馬斯克太空探索之旅刺激了同樣想要逐夢的中國創業者,一時間中國的“馬斯克們”開始登上商業舞台。

“如果火箭可以像飛機一樣重複使用,那麼進入太空的成本就可以降低百倍。”曾就職于航天科工集團的霍亮在看到SapceX第一次成功完成了海上垂直回收的新聞,感歎之餘也看到了創業機會,随後于2016年創辦“深藍航天”,聚焦液體回收複用運載火箭方向。像霍亮一樣出身航天系統但卻主動選擇丢掉“鐵飯碗”的創業者并非個例。

5 分鐘搞定投資人,中國“馬斯克們”讓資本心甘情願掏走上百億

根據IT桔子收錄到的資訊顯示,截止2022年4月11日,已經獲得8輪融資的液體火箭研制和營運商藍箭航天創始人兼CTO吳樹範,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此前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是宇航系統進階工程師。乘着政策的東風,成立于2015年的藍箭航天成為中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背後聚集了紅杉資本中國、經緯創投、基石資本、融創投資和湖州賽源政府基金等一大批風險投資機構和地方政府基金。

此前曾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等機構工作10餘年的謝濤也離開體制内工作,于2015年創辦“九天微星”,截止到2022年4月11日共獲得7輪融資,獲得了來自中科創星、遠洋資本、中信證券等十餘家機構的投資支援。

此外,空天遙感時空資料服務提供商智星空間的創始人兼CEO劉麗坤,曾任“東方紅四号”增強型衛星平台機械總體負責人和“少年星1号”衛星總師;商業化SAR遙感衛星及科研衛星服務商天儀研究院CTO任維佳,曾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專項副總師;以深空探索為未來導向的新型商業航天公司火箭派總工程師闵長甯,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常委、衛星工程總師……越來越多出身于國家航天部門的高科技人才,離開體制内機關,加入商業航天領域。

2

5 分鐘決定投資,資本不再猶豫

“到了2020年之後,資本對商業航天産業不再踟蹰不前了。”運載火箭研發商深藍航天創始人霍亮這樣表示。在此之前,他接觸到的很多投資機構對商業航天隻是持觀望态度,但如今投資人們則開始積極走訪調研不同的企業,試圖布局。

事實上,不少資本一開始對新生的商業航天還處于“迷茫”狀态。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祝曉成曾坦言,“當時的市場格局大家都不太懂,畢竟在此之前,航天産業都是體制内在做的事情。”

然而到2019年,在經過短暫的摸索後,資本的态度便發生了轉變——“見面5分鐘,我們就決定投資了。”2019年華強資本僅用5分鐘就決定投資商業運載火箭研發商星河動力。

資本轉變的主要原因在于商業航天背後蘊藏的巨大産業機遇。我們所使用的5G網絡乃至未來的6G 網絡,核心在于衛星網際網路及無線網絡通信技術。而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早已發射多個衛星,搶占航天衛星市場。此外,還有太空旅遊、太空生物制藥、太空育種等多種太空經濟新業态。強大的機遇與發展刺激着資本加入這場太空市場争奪戰。

5 分鐘搞定投資人,中國“馬斯克們”讓資本心甘情願掏走上百億

IT桔子資料顯示,包括紅杉資本中國、經緯創投、深創投、中金公司、順為資本等在内的多家機構已經在商業航天領域有所布局。其中頭部企業商業運載火箭研發及發射服務商星際榮耀背後聚集的資本較多,包括紅杉資本中國、經緯創投、華興資本、百度、順為資本等在内的超30家資本投資了該公司。

據悉,星際榮耀成立于2016年10月,截止2022年4月15日共獲得5輪融資;其中在2020年8月獲得的近12億元B輪融資,是當時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單筆融資額最高的一筆。不僅如此,經緯創投連續3次投資星際榮耀,順為資本投資了2次。其吸引資本持續加注的優勢是該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邁過“入軌”(将衛星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這一運載火箭技術門檻的民營企業,并已成功發射雙曲線一号遙一長安歐尚号運載火箭。

另一家公司微納衛星研發商銀河航天身後也吸引了來自經緯創投、IDG資本、順為資本、中金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在内的十幾家機構的投資。IDG資本接連3次投資該公司,順為資本則投資該公司4次、截止2022年4月15日銀河航天共獲得5輪融資。資本紮推投資銀河航天看重的是其背後的團隊技術實力和成果。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為原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總裁;公司合夥人張世傑為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與多個型号小衛星研制;同時還彙聚了來自哈工大、航天系統等專家型衛星、網際網路與大資料交叉團隊。

據悉,銀河航天在2020年1月首發星搭載快舟一号甲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這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24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同年9月銀河航天已經完成二發星載荷研制,進行載荷艙轉運。2022年1月,銀河航天自主研制的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正式出廠,這是大陸首次批量研制低軌寬帶通信衛星。

此外,一些服務商業航天領域的上下遊企業也獲得了融資。例如,航空航天金屬粉末材料及零部件研發商中航邁特2022年3月獲得3億元融資;主打衛星載荷存儲系統産品的艾可薩科技2021年9月獲得深創投、奇績創壇投資的數千萬融資;宇航推進系統供應商及航天飛行器提供商天兵科技自2021年以來獲得來自中金資本、中信建投資本、浙商創投、君度投資等投資的3輪融資。

另外,從投資類别來看,商業航天根據功能可分為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五大方向。大陸商業航天企業融資主要集中在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方向,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技術和資金。商業航天是一項高技術壁壘行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援,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作為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發展的後續節點,需要先在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的發展基礎上,才可推進後續的發展。

3

一年誕生4家獨角獸企業,不是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政策助推下商業航空引發的投資火熱,促使不少企業在短短幾年間便成為商業市場的明星企業,得到巨額資金補血,并跻身獨角獸行列。

5 分鐘搞定投資人,中國“馬斯克們”讓資本心甘情願掏走上百億

IT桔子獨角獸榜單顯示,截止2022年4月15日,國内商業航天領域共有4家企業登上獨角獸榜單。其中,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在2020年11月獲得經緯創投、深創投、普華資本、中科創星、吉林省政府引導基金等20家機構投資的24.64億元融資,融資後長光衛星以近120億元的估值一躍邁進獨角獸企業行列。據悉,長光衛星由吉林省政府、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實體研究是以及社會資本組建而成,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大陸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除長光衛星外,星際榮耀、藍箭航天、銀河航天一同在2020年獲得巨額融資後成為獨角獸企業。

當然,商業航天的熱潮并不僅限于此,根據泰伯智庫釋出的《2021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單》,其中有33家為上市公司。例如,衛星應用系統服務商航天宏圖于2019年7月在科創闆上市,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鉑力特2019年6在科創闆上市……

身處獨角獸的企業也在謀求上市路,星際榮耀已在2021年初進入上市輔導期,準備沖擊科創闆;長光衛星已于2022年3月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公司輔導備案。此外,另一家小型航天器專享發射服務商零壹空間也在沖擊IPO。據悉,零壹空間制定了上市計劃,已與券商和輔導機構展開合作,簽訂了上市輔導協定。

誠然,商業航天背後的機遇總是讓資本忍不住期待,仿佛發現了未來新經濟發展的新鑰匙。但必須承認的是,對于處于剛起步階段的中國商業航天公司來說,第一批民營火箭公司正在扮演行業探路者的角色。行業内的技術問題仍舊需要解決,背後動辄上億的資金耗費,長期未盈利的困境也考驗着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耐心。

是仰望星空,還是手摘星辰,需得慎重考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