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 分钟搞定投资人,中国“马斯克们”让资本心甘情愿掏走上百亿

作者:李新新 编辑:吴梅梅

来源:IT桔子

“见面5分钟,我们就决定投资了。”

华强资本决定投资商业运载火箭研发商星河动力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

事实上,不仅是华强资本,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航天事业的放开以及相关政策的倾斜,航天事业逐步进入“军转民、民参军”的商业航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商业航天领域逐渐成为创投机构的热门争投对象。

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大陆商业航天领域的融资已突破1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近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了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其中包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IDG资本、顺为资本等在内的多家顶级机构参与了这场航天科技布局战。

在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背后,商业航天背后承载的通讯、导航、旅游、太空资源等成为资本关注和争夺的重点。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也由2015年的376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

在政策的扶持与资本的加持下,商业航天成为另一个众人逐梦的新舞台。

1

马斯克造梦,中国「马斯克们」逐梦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对航天领域的开放。中国自2014年开始密集出台与航天相关的积极政策,包括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

5 分钟搞定投资人,中国“马斯克们”让资本心甘情愿掏走上百亿

航天领域的开放和政策的鼓励,大大激发了中国创业者的积极性。自2014年以来,大陆航天公司数量持续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陆有近 10万家航天相关企业。

除了政策的引导鼓励外,“创业明星”马斯克则是另一个导火索。生活在地球上的马斯克,已经带着他的Space X公司进行制造、发射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马斯克太空探索之旅刺激了同样想要逐梦的中国创业者,一时间中国的“马斯克们”开始登上商业舞台。

“如果火箭可以像飞机一样重复使用,那么进入太空的成本就可以降低百倍。”曾就职于航天科工集团的霍亮在看到SapceX第一次成功完成了海上垂直回收的新闻,感叹之余也看到了创业机会,随后于2016年创办“深蓝航天”,聚焦液体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方向。像霍亮一样出身航天系统但却主动选择丢掉“铁饭碗”的创业者并非个例。

5 分钟搞定投资人,中国“马斯克们”让资本心甘情愿掏走上百亿

根据IT桔子收录到的信息显示,截止2022年4月11日,已经获得8轮融资的液体火箭研制和运营商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TO吴树范,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此前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是宇航系统高级工程师。乘着政策的东风,成立于2015年的蓝箭航天成为中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背后聚集了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基石资本、融创投资和湖州赛源政府基金等一大批风险投资机构和地方政府基金。

此前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机构工作10余年的谢涛也离开体制内工作,于2015年创办“九天微星”,截止到2022年4月11日共获得7轮融资,获得了来自中科创星、远洋资本、中信证券等十余家机构的投资支持。

此外,空天遥感时空数据服务提供商智星空间的创始人兼CEO刘丽坤,曾任“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机械总体负责人和“少年星1号”卫星总师;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服务商天仪研究院CTO任维佳,曾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专项副总师;以深空探索为未来导向的新型商业航天公司火箭派总工程师闵长宁,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卫星工程总师……越来越多出身于国家航天部门的高科技人才,离开体制内单位,加入商业航天领域。

2

5 分钟决定投资,资本不再犹豫

“到了2020年之后,资本对商业航天产业不再踟蹰不前了。”运载火箭研发商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这样表示。在此之前,他接触到的很多投资机构对商业航天只是持观望态度,但如今投资人们则开始积极走访调研不同的企业,试图布局。

事实上,不少资本一开始对新生的商业航天还处于“迷茫”状态。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曾坦言,“当时的市场格局大家都不太懂,毕竟在此之前,航天产业都是体制内在做的事情。”

然而到2019年,在经过短暂的摸索后,资本的态度便发生了转变——“见面5分钟,我们就决定投资了。”2019年华强资本仅用5分钟就决定投资商业运载火箭研发商星河动力。

资本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航天背后蕴藏的巨大产业机遇。我们所使用的5G网络乃至未来的6G 网络,核心在于卫星互联网及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而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早已发射多个卫星,抢占航天卫星市场。此外,还有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多种太空经济新业态。强大的机遇与发展刺激着资本加入这场太空市场争夺战。

5 分钟搞定投资人,中国“马斯克们”让资本心甘情愿掏走上百亿

IT桔子数据显示,包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深创投、中金公司、顺为资本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已经在商业航天领域有所布局。其中头部企业商业运载火箭研发及发射服务商星际荣耀背后聚集的资本较多,包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华兴资本、百度、顺为资本等在内的超30家资本投资了该公司。

据悉,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截止2022年4月15日共获得5轮融资;其中在2020年8月获得的近12亿元B轮融资,是当时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单笔融资额最高的一笔。不仅如此,经纬创投连续3次投资星际荣耀,顺为资本投资了2次。其吸引资本持续加注的优势是该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迈过“入轨”(将卫星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这一运载火箭技术门槛的民营企业,并已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

另一家公司微纳卫星研发商银河航天身后也吸引了来自经纬创投、IDG资本、顺为资本、中金资本、君联资本、源码资本等在内的十几家机构的投资。IDG资本接连3次投资该公司,顺为资本则投资该公司4次、截止2022年4月15日银河航天共获得5轮融资。资本扎推投资银河航天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团队技术实力和成果。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为原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总裁;公司合伙人张世杰为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多个型号小卫星研制;同时还汇聚了来自哈工大、航天系统等专家型卫星、互联网与大数据交叉团队。

据悉,银河航天在2020年1月首发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24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同年9月银河航天已经完成二发星载荷研制,进行载荷舱转运。2022年1月,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正式出厂,这是大陆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此外,一些服务商业航天领域的上下游企业也获得了融资。例如,航空航天金属粉末材料及零部件研发商中航迈特2022年3月获得3亿元融资;主打卫星载荷存储系统产品的艾可萨科技2021年9月获得深创投、奇绩创坛投资的数千万融资;宇航推进系统供应商及航天飞行器提供商天兵科技自2021年以来获得来自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浙商创投、君度投资等投资的3轮融资。

另外,从投资类别来看,商业航天根据功能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大陆商业航天企业融资主要集中在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方向,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商业航天是一项高技术壁垒行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作为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发展的后续节点,需要先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的发展基础上,才可推进后续的发展。

3

一年诞生4家独角兽企业,不是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政策助推下商业航空引发的投资火热,促使不少企业在短短几年间便成为商业市场的明星企业,得到巨额资金补血,并跻身独角兽行列。

5 分钟搞定投资人,中国“马斯克们”让资本心甘情愿掏走上百亿

IT桔子独角兽榜单显示,截止2022年4月15日,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共有4家企业登上独角兽榜单。其中,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在2020年11月获得经纬创投、深创投、普华资本、中科创星、吉林省政府引导基金等20家机构投资的24.64亿元融资,融资后长光卫星以近120亿元的估值一跃迈进独角兽企业行列。据悉,长光卫星由吉林省政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及社会资本组建而成,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大陆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除长光卫星外,星际荣耀、蓝箭航天、银河航天一同在2020年获得巨额融资后成为独角兽企业。

当然,商业航天的热潮并不仅限于此,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其中有33家为上市公司。例如,卫星应用系统服务商航天宏图于2019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铂力特2019年6在科创板上市……

身处独角兽的企业也在谋求上市路,星际荣耀已在2021年初进入上市辅导期,准备冲击科创板;长光卫星已于2022年3月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辅导备案。此外,另一家小型航天器专享发射服务商零壹空间也在冲击IPO。据悉,零壹空间制定了上市计划,已与券商和辅导机构展开合作,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

诚然,商业航天背后的机遇总是让资本忍不住期待,仿佛发现了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新钥匙。但必须承认的是,对于处于刚起步阶段的中国商业航天公司来说,第一批民营火箭公司正在扮演行业探路者的角色。行业内的技术问题仍旧需要解决,背后动辄上亿的资金耗费,长期未盈利的困境也考验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耐心。

是仰望星空,还是手摘星辰,需得慎重考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