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怪我媽!”碰到習慣埋怨父母的孩子,拿這篇給他看看

孩子曾經因為錢跟你吵過架嗎?

有對母女吵架,因為130元。

女孩特别想花這筆錢,去網紅照相館拍一次照。

一是因為想正式拍一次好看的照片,給别人留下好看的印象。

二是想把照片貼在公交卡、手機上、鉛筆盒等各種地方。

但是被媽媽直接拒絕了。

媽媽其實不知道網紅照相館的實際價格,她隻是憑借着自己的經驗很帶情緒地說:

在家随便拍一個不就行了,跑那麼遠,就為了拍一個證件照,值不值?

你拍這種證件照四五十也難下來。

這一沖突成了導火索,于是女孩“抽絲剝繭”一般,回顧了自己的成長。

初一的時候,因為自己不太聰明,了解不了知識,也不擅長背書,就想去學舞蹈。

父母以經濟條件不足為由,拒絕了。

初三的時候,因為成績不太好,上不了高中,就想去學遊泳或學攝影的學校。

媽媽說,咱們這沒有體育學校,女孩子學攝影也太累了。

是以,她還是沒有學成。

再往後,父母替她做決定,去職高學農藝。

現在雖是有學上,但是學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她總結:如今到這境遇,都是因為父母。

學習不好,是因為父母說,不給她學習壓力,讓她自己學。

這相當于不管不顧,自己缺少他們的陪伴和指引。

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直接替她決定,從沒和她談過理想和夢想。

她說:

我也知道要了解他們賺錢辛苦,是以最後我都對他們妥協了,一直在妥協。

可我呢?我在拿自己的理想開玩笑。

回想這18年,我沒有做過一件我喜歡的事情,感覺很遺憾。

他們把我想去見世面的大門關上了,在很早之前就關上了。

我隻想逃離他們的掌控,和他們溝通,行不通,他們不願意了解我。

“全怪我媽!”碰到習慣埋怨父母的孩子,拿這篇給他看看

01

孩子會理所當然地怪罪父母

孩子,也許你的父母不願意了解你。

不了解為什麼除了讀書這條路之外,還可以學舞蹈、遊泳或攝影。

不了解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個地方叫網紅照相館,咔咔幾張,就要花上自己一天的工資,還那麼多人追捧。

他們也不了解,教育孩子這件事原來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不了解孩子為什麼抱怨說:

在我國中正是青春期、思想打開的時候,他們忙于掙錢,連和我談心,好好給我指引的時間都沒有。

可以說我的國中沒有他們的陪伴,隻有早晚的見面。高中亦是如此。

但,你其實也沒有真正了解過父母。

他們經驗有限,能力也有限。

他們勤儉節約慣了,見過的世面少。

賺錢供孩子讀書這件事,對他們而言,就已經是盡了全力。

在我們老家,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家庭,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很多家長都讓孩子辍學,出去打工了。

但你父母,一直在很努力地為你計劃一個未來。

理想和夢想這兩個詞挺大的,他們可能沒法計劃到這一層面。

是以他們隻希望你有一技之長,有謀生的本事。

你覺得他們做得不夠好。

結果不順應你的心意,于是你理所當然地怪罪他們。

這是小朋友才做的事。

你已經快要18歲了。

“全怪我媽!”碰到習慣埋怨父母的孩子,拿這篇給他看看

02

用成年人努力讓父母放心

你說,自己一味地在妥協。

其實不是妥協親愛的,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得選?

一直以來,你的成績都不足以讓你去選擇學校。

就像你說的,隻能是“有學上”。

為什麼會這樣?不是你不聰明,是因為你畏難。

知識難懂,不喜歡課本,不背了;沒下過地,不了解農業,不學了。

萬事開頭難,是以你甚至都不想開始。

望着前面高高的山坡,想着藏在雲霧裡的未來,看不清楚,就放棄了。

努力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

包括你想學的遊泳、舞蹈,可能更難。

因為不僅要去訓練吃身體上的苦;還要背身體護理、文藝常識,吃腦力上的苦。

你高估了學習的苦,低估了其他路的難。

你說,他們在拿你的理想開玩笑。

你知道什麼是理想嗎?

我之前有個朋友很喜歡畫畫,但是家裡沒條件學,自己對着課本裡的插畫畫,去街上對着人群畫。

《逐風》裡面,女主媽媽不支援她學短道速滑,她自己冬天的時候去野湖裡滑冰。

蘇炳添曾經兩年八個月跑不出10秒内的成績,練傷了無數次,也沒放棄。

這是真的愛。

遊泳和舞蹈究竟是你的理想,還是你逃避現實生活悲劇的第二選擇。

你問一問自己。

生活的賽道,必然會有一些小石子、小磕碰,也會有很多的岔路口。

我們不能因為走在這條路上踩到了石子,絆倒了,就停在那裡悲戚,望着背後想另一條路會不會更加順暢。

總要通過自己的雙手,把這條路上的石子掃清、拿淨,讓自己的路變得好走一些。

小孩子才會怨父母給的助力不夠;成熟的年輕人會接過父母能給的那些有限的東西,讓他們放心,然後自己繼續往前走。

“全怪我媽!”碰到習慣埋怨父母的孩子,拿這篇給他看看

03

一生那麼長,不要被羁絆

孩子,長大一點吧。

不是說,你要為了别人的要求,要因為父母的不容易,放棄自己的喜好。

是指你喜歡什麼,就自己去争取。

現在網上的資源那麼多,你覺得自己在哪方面有天分,你完全可以自學。

等你自學到一定瓶頸了,需要系統性指導了,你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兼職攢一波錢,去報個靠譜的班。

然後你去市場上檢驗一下,學到的東西,是不是能養活自己。

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它能不能成為你的自娛自樂,你的精神栖息地?

喜歡是淺層,三分鐘熱度可能就沒了。

熱愛是深層,我一直覺得,人生是有回歸曲線的,你認真努力,總會做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去見真正的世面吧。

不是說,你一定要拍次130元的照片,要吃五星級酒店的大餐,要買到人生的第一件奢侈品,要靠這樣的方式嘉獎自己,要偶然性地奢侈一回。

No!

因為這樣的偶然,這樣的一次見世面,隻會變成你遙不可及的談資,不會形成你心态上的坦然。

你更多的情緒會是,緊張、刺激和窘迫。

真正的見世面,不是隻能靠錢實作的。你讀過很多的書,看過很多的人間疾苦,一樣能夠做到坦然。

“全怪我媽!”碰到習慣埋怨父母的孩子,拿這篇給他看看

學會承擔責任吧。

人在困境時,在低谷時,在不如意時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埋怨他人。

就像《小敏家》裡面的小敏,因為前夫不斷糾纏,很疲累。

她和媽媽敲着桌子說:當年要不是你一定要我嫁給他,使勁撮合我們,他今天也不會是我的前夫。

把自己婚姻的不幸,怪到母親的安排上。

這多簡單啊。

但我們不能永遠,隻做簡單的事。

張歆藝童年很苦。

中學時期,她沒有一條屬于自己的牛仔褲,衣服全是媽媽用舊毛衣織的,連鞋子都是穿爸爸穿過的。

有一次,她看中了一雙99塊的小白鞋,特别想買。媽媽許諾她,考試考到班上前幾名,就給她買。

為了這雙小白鞋,她将玩耍的時間,全都放在學習上。但媽媽食言了。

從那時候起,小白鞋成為了她心裡的執念。

她長大以後,自己掙了錢,給自己買了好多好多白色的鞋。

她自我療愈了童年時候的求而不得。

幸運的人會被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愈童年。

這句話别亂用。

别輕易地用“原生家庭不幸”六個字,給自己的人生下定義。

一生那麼長,不要被羁絆。

BLA BLA TIME

( 互 · 動 · 時 · 間 )

年輕人喜歡什麼

就自己去争取

我知道你在看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