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打仗那都是有總指揮的,在前面帶頭,鼓舞士兵,發号施令,下面的人才肯賣力,士兵也隻聽他的話,是以一個戰争能否成功,一大部分的原因都取決于這個總指揮的決策是否有效。不過一般能夠擔任總指揮的都是有很長時間的作戰經驗,在戰争當中懂得如何去發揮部隊的優勢去赢得對方,也能權衡利弊之下把損失減到最小,更是讓士兵對這場戰争充滿信心,不至于人心散亂。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可是戰争和和平時候是不能比的,在那樣混亂的局面下資訊傳達的力度肯定是會下降很多的,就像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上司交給我們什麼任務,我們有的時候也會不小心領會錯意思,或者是上司本身自己就下達錯了指令,不僅是在工作上,其實在打仗的時候,也有上級傳錯指令,或者是下屬把上級的指令給誤解了,這種狀況也是經常發生的,但是在工作的時候要是不小心把指令給聽錯了也就是挨頓罵,可你要是在戰場上給聽錯了,那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戰争失敗,就很嚴重了。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但其實,在以前還真有不少相關的故事發生,大家都知道戚繼光,作為明朝有名的将軍,他有個兒子叫戚印,在戚印準備去打仗的時候,他的父親就一直在告訴他不要着急取勝,要先假裝輸掉這場戰争,然後把敵人騙過來到了仙居城的外面,在帶領部隊去反攻,這個時候就可以逼得那些倭寇出手,能很好的全部都消滅掉。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可是戚印一上戰場就被打上瘾了,早就忘了父親提醒自己的話,就在打赢後他回到了家裡,卻被戚繼光給下令處死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明知故犯,把軍情給耽誤了,讓戚繼光很多的決策都徹底被打亂了。這是結局不好的一個例子,也有的例子結局誤打誤撞的好,就比如五胡十六國的時候,當時東晉準備把成漢給攻下,是以就派了兵去打成漢,誰知道成漢的人太多,讓士兵打的實在是勞累,結果東晉的将領就讓士兵撤退。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結果士兵卻聽成繼續攻打,他們本來已經打算放棄認為打不赢了,可是上面有這個指令就代表快赢了,于是更加有了信心,就這樣居然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在近代史上也有這麼一個聽錯上級指令的事情,比起上面那兩個還要悲壯。就在豫湘桂戰争期間,國民黨将領方先覺帶着下面的人去守着衡陽,當時日軍攻擊十分的猛烈,而且兩邊人數差距也非常大,當時日軍十萬兵,這邊隻有一萬多。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在得知這個情況後,上面下的指令是和日軍耗上七天就可以撤退了,誰知道他居然聽成47天,因為當時在戰争當中,還沒來得及确定,通訊線就被炸毀了,剛開始日軍十分的狂妄,是要在七小時之内就把衡陽給攻下來,結果卻讓方先覺帶着一萬人誓死抵抗,得知47天,軍令如山,他帶着部下哪怕堅持到最後一步,也要把日軍給攔下來。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就這樣,真的奇迹般的挺過了47天,讓日本士兵都害怕了,也是硬着頭皮在上,而當時方先覺帶着這1萬人,和日軍對抗47天後,剿滅了他們的人五萬人,最後雖然衡陽被他們拿下了,但是也讓他們敬佩中國人的精神,被這種毅力所打動,也沒有去殘害當地的百姓。

本該7天撤退,他聽成47天,剿滅日軍5萬士兵,打得他們不知所措

方先覺雖然聽錯了上級的指揮,但是卻讓日軍為中國所折服,也讓更多抗日的人有恒心和毅力去對抗日軍,是以有的時候聽錯指揮不可怕,隻要能力挽狂瀾,把損失降到最低,雖然聽錯了,但是也有可能會造成很好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