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作者:李大奎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回望風雲變幻的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走馬燈似的更疊,多出現驚人的相似之處。尤其是短命的南齊朝,從齊高帝蕭道成開國,到齊和帝蕭寶融退位,總計不過23年時間,更讓人唏噓不已。

那,昙花一現的南朝齊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朝代?何以應驗了谶語''怎麼來,也就怎麼去''?

一、南朝齊的由來

生于南朝宋元嘉四年的蕭道成,有着官宦世家的背景。其本人是宋文帝時期的将領,父親蕭承之是西漢名相蕭何二十三世孫。

有軍事天賦的蕭道成自16歲起,便在軍中任職。在''義嘉之亂''中因平叛有功,晉為兖州刺史。南朝宋後廢帝登基後,45歲的蕭道成入朝輔政,在平定諸王反叛中累立赫赫戰功,官拜中領軍将軍,加尚書左仆射。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蕭道成)

但後廢帝的狂暴、昏聩,以緻天怒人怨,給了蕭道成上位的可乘之機。蕭道成50歲那年,便聯合楊玉夫等人,發動''元徽政變'',殺掉後廢帝,改立安成王劉準為宋順帝,由此自掌朝政,進位骠騎大将軍。

蕭道成擅權專政後,為進一步清除異己,迅速擊殺反對自己的袁粲、沈攸之、劉秉等将領,進而接管其兵權,又将自己的親信安置在朝堂中擔任要職,自封相國,稱齊王,加''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等殊禮。

公元479年5月,齊王蕭道成安排禁軍頭領王敬威逼宋順帝禅讓帝位,當了2年皇帝的宋順帝被迫無奈,隻好交出傳國玉玺。蕭道成又授意親信褚淵率文武百官在朝堂上''擁戴''他取代宋順帝。就這樣,蕭道成在一片朝賀之中,登基稱帝,建立南朝齊,史稱齊高帝。

這就是南朝齊的由來。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二、''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的南朝齊

蕭道成成為南朝齊的開國皇帝後,治國理政還算不錯,他身體力行,善總結南朝宋滅亡的經驗教訓,倡導節儉,不奢靡;還通過''檢籍法'',清理戶籍,革除暴政,減輕老百姓的負擔,着力于政治穩定,開國之初的南朝齊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

遺憾的是,蕭道成隻當了3年的皇帝,就因病駕崩。其長子蕭赜繼位,稱齊武帝,時年42歲。

總體而言,齊武帝蕭赜能按照父親齊高帝蕭道成的遺囑治國,為政寬纾,愛護同室兄弟,沒有手足相殘,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推進了南齊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永明之治''。

不過,''永明之治''的輝煌僅是昙花一現,蕭赜的運氣後來卻不太好。

南朝齊深入推行檢籍法的第三年(485年),其弊端日益顯現,貧民常被誣為戶籍詐僞而剔除,富人借機在戶籍(黃籍)上注入僞造的父祖爵位,改成免除賦役的士族。

唐寓之牽頭組織的''白籍暴動''迅速把南朝齊拖入戰亂之中,盡管後來齊武帝把此次暴動平息了下去,但庶族地主反檢籍的鬥争并沒有停止。公元490年,檢籍法隻好停止施行。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卻籍''的問題帶來南朝齊國運波動,又一變故意外襲來,直接動搖了南朝齊的國本。

原本很有才幹的皇太子蕭長懋,為人忠厚仁孝,也深得大臣們擁戴。誰知在公元493年,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突然病逝,時年36歲。

南朝齊繼承人的問題,一下讓齊武帝蕭赜茫然失措。

思忖良久,齊武帝還是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古訓,立孝順又讨他喜歡的皇長孫蕭昭業為儲君,還讓有理政之才又谙軍國大事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悉心輔佐。

哪知,愛孫蕭昭業的孝順,不過是''善演飾''罷了,目的是渴望早日移居東宮,好繼承帝位。

公元493年7月,齊武帝肖赜病危,見法曹參軍王融欲謀立蕭子良為帝,擔心有變,便委任尚書左仆射西昌侯蕭鸾全權負責朝政。月底,肖赜駕崩。在蕭鸾擁護下,20歲的蕭昭業順利登基,史稱南朝齊前廢帝。

這前廢帝的确是無德的廢物,剛當上皇帝,便狂縱行事。爺爺齊武帝還在發喪期間,就召集樂工奏樂歌舞,全然沒有一點悲傷,令朝臣們大跌眼鏡。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此後,前廢帝還下令誅殺王融,在後宮揮霍無度,荒淫作樂,根本不理朝政。

托孤重臣蕭鸾見時機成熟,率禁衛軍統領蕭谌立即闖宮,順利誅殺正在飲酒的蕭昭業。

這位荒唐的前廢帝,當皇帝的時間不到一年,就一命嗚呼。

生性陰險的蕭鸾又立蕭昭業的弟弟新安王蕭昭文為南齊少帝。當然,這少帝更是一個傀儡,一切朝政都由蕭鸾說了算。

不過,少帝也隻當了74天的皇帝,蕭鸾便廢少帝為海陵王,改元建武,自立為齊明帝,追封自己的父親蕭道生為景皇帝。

以旁宗奪位的齊明帝蕭鸾,深知自己的帝位來得不那麼正統,便采取了殘忍的殺戮措施:

派人暗殺了年僅14歲的少帝後,陸續誅殺了鄱陽王蕭锵、廬陵王蕭子卿等一應南齊皇室子孫。

同時,心存不安的蕭鸾崇信道教與壓勝之術外,還是怕遇害,便隐瞞病情,長年深居簡出,以''外儉内奢''示人。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即便這樣,齊明帝蕭鸾也隻當了4年的皇帝,公元498年,齊明帝病故。

齊明帝蕭鸾死後,他的次子蕭寶卷即位,史稱南朝齊後廢帝。

這位讷澀昏暴的後廢帝更是一位無能的荒唐皇帝,年少時就不愛讀書,貪玩,愛捉老鼠,拆民房,樂于用牙齒頂大木幢。當上皇帝後,更是奢侈腐靡。不僅屠殺顧命大臣,還喜歡在宮中設集市,幹屠夫商販之類的遊戲,令太監殺豬宰羊,妃子沽酒賣肉,自己當寵妃的副手……

肖寶卷隻當了2年的皇帝,在公元500年又因毒殺平叛有功的重臣蕭懿犯了衆怒,蕭懿的弟弟雍州刺史蕭衍見時機成熟,遂以後廢帝不配稱帝為由,擁立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稱齊和帝,自掌軍政大權後,便集結人馬興兵讨伐齊後廢帝,肖寶卷的部隊哪堪一擊,在當年年底肖寶卷即被擒拿,廢為東昏侯後,旋及被處死。

蕭衍便自封梁王,獨攬朝政。公元502年3月,蕭衍接齊和帝蕭寶融東歸建康,途中,威逼其退位。

蕭寶融哪裡有讨價還價的餘地?當年4月,即宣告正式禅讓帝位給蕭衍,蕭衍在建康城便''名正言順''地正式登基稱帝,改國号為梁,史稱梁武帝。

短命的南朝齊就在''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的歎息中結束。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三、短命的南朝齊,果真印驗了谶語''怎麼來,也就怎麼去''

縱觀曆經四世七帝不過23年統治時間、短命的南朝齊時代:

除了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執政3年注重以身作則,齊武帝蕭赜執政了11年其''永明之治''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外,其餘幾個皇帝,蕭鸾統治了4年,蕭昭業統治了1年,蕭昭文隻有74天,肖寶卷統治了2年,肖寶融統治了接近1年,他們執政的所作所為,要麼昏暴,要麼殘忍,要麼奇葩,要麼無奈,留給後世的隻有三個詞:荒唐、無道和傀儡。

更具諷寓意義的是:

當初齊王蕭道成作為南朝宋的将領,威逼宋順帝退位,開創南朝齊的天下;他的四世孫齊和帝蕭寶融''被逼''退位後,南朝齊的将領梁王蕭衍用同樣的方式登基稱帝,開創南朝梁的天下。

齊和帝與當年的宋順帝退位情形如出一轍,都在嗚咽着把傳國玉玺交到新帝手中……。

曆史就是這樣驚人的相似,短命的南朝齊應驗了谶語''怎麼來,也就怎樣去''。

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

史實告訴我們:唯有''行得正'',才能''走得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循行,多行不義必自斃。

南朝齊的皇權更替為何具有諷刺意義?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